会议预告

重磅!文物出版社推青年学人系列讲座

摘要: 2021年,“考古新视野”丛书迎来出版20周年纪念,以此为契机,佳作书局联合文物出版社推出“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线上讲座,安排如下:*讲座顺序可能有所调整“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1:主讲人:彭明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主题: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时间:3月20日 14:30-16:00“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2:主讲人:刘韬 ( ...

2021年,“考古新视野”丛书迎来出版20周年纪念,以此为契机,佳作书局联合文物出版社推出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线上讲座,安排如下:

*讲座顺序可能有所调整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1:

主讲人:彭明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

主题: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时间:3月20日 14:30-16:00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2:

主讲人:刘韬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主题:丝路对话: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

时间:3月27日 14:30-16:00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3:

主讲人:王晓敏(中国科学院博士)

主题:于家沟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4:

主讲人:肖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主题: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岩画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5:

主讲人:吴端涛(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主题:蒙元时期山西地区全真教艺术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6:

主讲人:王书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主题: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7:

主讲人:邓菲(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主题: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8:

主讲人:潘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

主题:汉代神兽图像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9:

主讲人:于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主题:圣物制造与中古中国佛教舍利供养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10:

主讲人:袁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主题:蒙元时期中原北方地区墓葬研究

3月20日(本周六)下午2点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彭明浩将以“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为主题,开启本系列的第一场讲座,敬请期待!

参观云冈石窟时,人们常会询问:如此规模的石窟造像在当时如何开凿?

《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当然,作者并非基于想象,而是试图通过石窟内外所留下的施工痕迹,回溯当时的营造过程。而要串连起这些施工痕迹,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以明确不同工事活动的先后,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研究方法。讲座将通过对书中几个研究案例的介绍,说明上述基本材料和方法,与读者交流讨论。

主讲人

01

彭明浩

彭明浩,1986年生。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从杭侃教授,2015年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建筑、佛教考古。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1:

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北京时间:3月20日(周六)

14:30-16:00

主 讲:

彭明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主 持:

李典典(佳作书局)

主 办:

佳作书局,文物出版社

参与方式:

bilibili直播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佳作书局的bilibili直播间】

参与线上讲座。

欢迎向嘉宾留言提问。


关于本书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作者:彭明浩

出版:文物出版社,2017.5

装帧:平装,295页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北魏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这样的大型工程在当时如何规划设计,又如何施工开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通过考察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系,探讨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研究表明,云冈石窟所在的武州山南麓,原为两级阶地地貌,阶地后缘分布有自然断崖,石窟工程利用了山体上部的自然断崖,并向下斩山局部改造了山形。进入到洞窟开凿阶段,第一期工程主要为大像窟,依就大像头、身、腿的设计高度,从上往下分层施工,对大像以外的壁面控制力度较弱,允许民间势力进入开龛造像。而第二期工程逐渐采用了室窟设计,强调洞窟室内空间,壁面平直,多无凸出石壁的大像,逐渐流行统一施工,加强了壁面控制力度,分栏开龛造像,营造出规整完善的洞窟空间。可以说,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从一期到二期有一个大的转变,规划设计、施工模式、工程组织都在逐渐进步。

本书从营造工程的视角, 考察云冈石窟各类工事活动的关系,注重空间层次及打破、避让等遗迹现象,可视为考古层位学在石窟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与考古类型学结合,或有助于更为全面完整地考察石窟。

目录: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依据的材料

二 宏观——云冈石窟选址

(一) 历史背景

(二) 选址情况

(三) 选址特点与功能分区

(四) 扩展与比较

(五) 小结

三 中观——云冈石窟外部崖面

(一) 问题与研究方法

(二) 石窟外部崖面现状及开凿过程分析

(三) 石窟所在流域地貌

(四) 云冈周边小窟群崖面

(五) 小结

四 微观——云冈石窟内部空间

(一) 问题与研究方法

(二) 研究方法示例

(三) 个案选排说明

(四) 云冈一期洞窟

(五) 云冈二期洞窟

(六) 分期存疑洞窟

(七) 参考案例——云冈三期未完成小窟

五 云冈石窟营造工程综论

(一) 云冈石窟工程施工

(二) 云冈石窟工程设计

(三) 从营造工程视角看云冈石窟分期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实验考古——模拟开龛过程

附录二 云冈石窟窟檐建筑

专家推荐

对于佛教石窟寺创建历史的全面概括,除了石窟寺的现存遗迹外,还有在石窟寺建成并进行宗教活动前,从发愿创意、设计到施工的漫长过程,认识这一历史过程,对我们深入认识目前尚保存下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石窟寺遗迹,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对于这方面的探研,还缺乏全面深入的工作。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对石窟具体营建的记述极为缺乏,如在《魏书·释老志》 中只有对北魏迁洛以后于洛阳伊阙山开石窟时斩山和用功的简略记载。这对考据石窟开窟营造造成极大困难;二是随着石窟的施工营建,不断改变着原有地貌,石窟建成后,有关施工过程的痕迹,已随着工程的进程消失,就是留有些许遗迹,今日想观察到也困难重重,要进行艰苦细致的辨析工作;三是各石窟研究单位的研究力量仅进行现存遗址的科学记录和完成正式科学报告已感吃力,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迄今仅完成了《敦煌石窟全集》的第一卷, 内容是莫高窟266 ~ 275窟考古报告,按此速度,待全部洞窟报告完成,应是何年?至于云冈、龙门、响堂山、麦积山、炳灵寺……还未见有科学的正式考古报告。所以也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有关石窟施工营建等课题了。

杭侃教授在师从季庚师研修期间,已曾仔细观察云冈石窟有关修建和整补的遗痕,进行过对“昙曜五窟”中第20窟的古代塌毁和修整的遗痕的论述。在他的指导下,彭明浩确定以石窟寺的营建为博士论文选题,选取云冈石窟为重点,从宏观到微观对云冈石窟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观察,用新的视角,完成了论文的撰著。在准备论文撰著的过程中,还尝试进行实验考古,模拟古代开龛的过程……因此,彭明浩所进行的探索和分析,值得今后进行佛教石窟寺考古勘察和编撰报告时重视,也为石窟寺考古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程序增添了新的不应缺少的内容。

——杨泓

大型石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云冈石窟这样的皇家工程,整体的设计和具体的施工都是有组织地进行的,而石窟开凿过程是以前学术界探讨得比较少的一个问题。彭明浩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不同时期的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开凿遗迹、壁面龛像的打破以及避让关系,和许多未完成窟龛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自己对于云冈石窟开凿过程的一些看法。在宏观层面上,他认为云冈石窟前临平城和盛京交通的道路,窟前没有过多的空间建造寺院,北魏时期的许多寺院建造在窟顶的山上,近年来已经不断有重要的发现,龙门石窟其实也有类似的情况;在中观层面上,他基于对石窟的外部崖面,包括斩山遗迹的考察,认为石窟开凿利用了河流下切形成的阶地断崖,这样可以减少石窟开凿的工程量;在微观层面上,他根据每座洞窟残存的开凿遗迹,和龛像之间的组合、打破、避让、依附关系,梳理各种营造活动的先后次序,进而探讨整个石窟的开凿过程及其背后的规划设计思想。提出第一期的大像窟施工依就大像头、身、腿每一部分的设计高度,从上往下分层开凿,同时在不同高程的空余壁面开凿小龛;二期洞窟强化了外部立面形象的设计,多模仿木构建筑空间设计前室,并以竖向的塔、碑分隔各窟崖面。云冈一期至二期,石窟总体虽按组群整体规划,但各洞窟的空间形式却由马蹄形的大像窟向长方形、多具前后室的洞窟形式转变,开凿工程也渐由分层施工过渡到统一施工,对工程的控制力度逐渐加强,这些变化都影响到洞窟的施工结果。基于此,他还对洞窟的排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书从石窟营造工程的角度,分析不同遗迹之间的关系,考察洞窟空间、形式的历时性变化,阐释各种变化的产生原因,可视为考古层位学和类型学在石窟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新的研究视角所得出的新观点,深化着我们对于云冈石窟的认识。

——杭侃

讲座预告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2

丝路对话:

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

主讲人:

刘韬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时间:

2021年3月27日 14:30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来源:佳作书局公众号

投稿及信息:mingdiands@foxmail.com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考古的声音传得更远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预告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