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通人之书”呈现沈曾植遗墨手稿,曾影响了于右任、王蘧常

摘要: 沈曾植(1850—1922),晚号寐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大儒”,他的书法,碑、帖并治,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其学术及艺术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近现代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蘧常等皆受沈书的影响。澎湃新闻获悉,5月21日,“通人之书——沈曾植遗墨展”在浙江图书馆开幕。展览以沈曾植手稿为主,展出六十余件作品,内容 ...
沈曾植(1850—1922),晚号寐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大儒”,他的书法,碑、帖并治,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其学术及艺术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近现代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蘧常等皆受沈书的影响。  
澎湃新闻获悉,5月21日,“通人之书——沈曾植遗墨展”在浙江图书馆开幕。展览以沈曾植手稿为主,展出六十余件作品,内容涵盖诗词文稿、书信手札、金石题跋、研究笔记等,也有一些为习字手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其中,绝大部分展品为首次面世。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别号甚多,有 160 多个,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司。在学识方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精通史学、佛学、边疆地理之学,著有《无秘史笺注》、《蒙古源流笺证》、《乙卯稿》。他以“硕学通儒”蜚声中外,誉称“中国大儒”。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改革旧貌,成绩卓著。沈曾值(1850—1922)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