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颜真卿早年书写的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考

摘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去年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发掘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一座曾引起较大反响,该墓出土墓志两合。墓志所载内容对研究北魏皇室苗裔的传袭,唐代皇室成员姻亲状况多有补益。其中罗婉顺墓志由颜真卿于 39岁时书写,提供了研究其早期书法风格的珍贵实物例证。现将相关内容考释如下,以飨读者。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罗婉顺墓志(局部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去年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发掘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一座曾引起较大反响,该墓出土墓志两合。墓志所载内容对研究北魏皇室苗裔的传袭,唐代皇室成员姻亲状况多有补益。其中罗婉顺墓志由颜真卿于 39岁时书写,提供了研究其早期书法风格的珍贵实物例证。现将相关内容考释如下,以飨读者。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

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

罗婉顺墓志(局部),书者为颜真卿

罗婉顺墓志(局部),书者为颜真卿

 一、墓主夫妇家系及生平
元大谦,字仲和,河南洛阳人,“后魏昭成帝子常山王之七代孙”。后魏昭成帝,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名拓跋什翼键,拓跋珪称帝后追封帝号为昭成,庙号高祖。《魏书》载“常山王遵,昭成子寿鸠之子也”,拓跋遵于道武帝天兴元年夏四月封常山王,天赐四年被赐死,葬以庶人礼。拓跋遵之子拓跋素于“太武初,复袭爵”,此后又由拓跋素之子陪斤袭爵,但“坐事国除”。也即北魏初年的常山王至少有三代,志文所称为哪一代常山王?拓跋遵当为拓跋什翼键之孙、拓跋寿鸠之子,但志文记拓跋遵为拓跋什翼键之子。从北魏立国相距唐开元年间已近 300 余年,是否存在墓主对自己家系有误记的情况?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考察其它相关材料。河南洛阳作为北魏首都,曾出土过大量元魏宗室成员的墓志,其中不乏常山王直系后代的材料。
墓志中常山王有三种称呼,分别为常山王(元德、元引、元诞、元侔、元昭)、常山康王(元保洛、元侔、元昭、冯邕妻元氏)、常山简王(元昭)。元保洛、元侔、元昭、冯邕妻元氏墓志中称常山康王名讳为“素连”或“连”,其官爵、谥号均与文献记载的拓跋遵之子“素”相符。元诞之父为定州刺史,公爵,谥号简。与元昭之父应为同一人,爵位不同对应了文献中陪斤因事除国的情况。元昭墓志中的常山简王文献未见,但元昭为陪斤之子,所以陪斤当为第三代常山简王。在元侔和元昭墓志中凡提及常山王必以谥号作为区分,而元诞墓志中提及前两代常山王时则以官职与辈分称呼加以区分,所以首代常山王拓跋遵应当没有谥号,或者谥号不佳,志文中为尊者讳便不再提及。
元侔墓志所载代系最详,其中元侔五世祖“受久”当为“寿鸠”的同音异写,其它墓志虽未曾出现寿鸠或受久之名,但从代系推演上亦可佐证。元晖为昭成皇帝六世孙;父为冀州刺史、河间简公。元侔祖为平南将军、冀州刺史、河涧简公,讳於德;父为镇远将军、光州刺史,讳悝。《北史》载拓跋素之子德“封河间公,卒于镇南将军。赠曹州刺史。德子悝,颍川太守,卒于光州刺史”,则“德”即为“於德”。此外,冯邕妻元氏之父为司空文献公,《北史》及本人墓志中均载元晖死后追赠司空公,谥号文宪公,则元氏之父应为元晖。故属於德一脉的就有元晖、元侔、元悛、元愔、元氏五人,其中元悛、元愔为昭成皇帝七世孙,自受久(寿鸠)至元悛、元愔恰为七代。而元氏志中“昭成皇帝之曾孙常山康王之长孙,司空文献公之女”一句应理解为司空文献公(元晖)是昭成皇帝的曾孙—常山康王(素连)的长孙。此外,山西省大同市出土的元淑墓志也明确记载元淑为“昭成皇帝曾孙,常山康王第廿五之宠子”。所以素连与昭成皇帝之间相隔两代人无误,受久(寿鸠)作为昭成皇帝之子是确实存在的。
元大谦之父为元武干,《元和姓纂》载“常山王寿鸠生遵。遵生素达。素达生羽邻、忠、倍斤、尉、货敦、菩萨、淑。”“菩萨,赵郡王 ;孙裕,生武荣、武干。……武干生大简,陕州长史,女为让帝妃,赠少师。”元大简的情况与本次发掘一同出土的元大谦侄子元自觉墓志(资料另刊)所载完全相符,元大谦与元大简为兄弟,同属菩萨一脉,元裕与墓志中的元兴或为同一人,可能是名与字混用的结果。如元侔墓志中称拓跋遵字勃儿(兜),元昭墓志中就以字代名,直称“曾祖兜”。如此以《元和姓纂》结合墓志推演代系则为:寿鸠—拓跋遵—素连—菩萨—元乾昙—元兴(裕)—元武干—元大谦,与墓文所记“常山王之七代孙”相符。但出土北魏年间墓志和文献中均无寿鸠为常山王的记录。笔者判断志文所记家系无错,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在当时将寿鸠追记为常山王。
志主的曾祖元乾昙、祖元兴、父元武干在正史内均无记载,北朝时期官员冗滥,志文内所述官职也不一定确实,但从中仍能获得一些信息。元乾昙为“魏金紫光禄大夫、御卫大将军、东雍州牧、赵平郡王”。东雍州原为北魏初置,辖今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太和年间废,孝昌二年在今关中东部的华县、韩城、合阳、华阴、大荔等市县一带又重置东雍州。北魏分裂后,东魏天平初年在山西、河南境内复置东雍州,西魏则沿袭陕西境内的东雍州至废帝改为华州。因元兴是隋官,其父元乾昙生活时代不可能在北魏初至太和年间。而北齐天保十年高洋大诛元氏后裔,“自昭成已下并无遗焉”。所以元乾昙极大可能活动于在北魏孝昌二年后至西魏时期,属于跟随武帝入关的宗族之一。
元兴为“随使持节、青卫恒定四州诸军事、四州刺史、凉川郡国公”,国公为开皇初年定九等爵中第三等。元武干为“左监门卫中郎将、上柱国、朔方县开国子”。隋及唐初原称左右监门府,龙朔二年改府为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两人分管左右,又各设中郎将四人“分掌诸门,以时巡检”,“左监门将军判入,右监门将军判出”。开国子为唐代封爵第九等,也是最低等。元武干有兄弟元武荣,在永徽五年万年宫铭中有“前汾州刺史柱国蕲春县开国伯臣元武荣”的题名。由此可见,元武干应主要活动于唐太宗、高宗时期。其家族虽然逐步削低贵族爵位,但又始终维持着中级官员的身份。
志主元大谦生于龙朔元年,延载元年入仕任“姚州都督府录事参军”。姚州都督府属剑南道,位于今云南省西北部一带,属下等,设从七品上录事参军事一人,“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纠弹部内非违,监印、给纸笔之事”。神龙二年转任“陇州司仓参军”。陇州属关内道,位于今陕西汧水流域及甘肃华亭县地,属上等,设从七品下司仓参军一人,“掌仓廪、庖厨、财物、廛市之事”。“唐元年,特勅迁右骁卫长史”。开元十九年的王墓志载“至唐元年六月廿四日,睿宗皇帝即位”,故唐元年即睿宗景云元年。《新唐书》载“(景云元年六月)甲辰,安国相王(李旦)即皇帝位于承天门,大赦,长流、长任及流人未达者还之。赐内外官阶、爵”,元大谦迁为右骁卫长史应与此有关。右骁卫为关中府军十六卫之一,设从六品上长史一人,“掌判诸曹、五府、外府禀禄,卒伍、军团之名数,器械、车马之多少,小事得专达,每岁秋,赞大将军考课”。“开元五年,拜绛州龙门县令”。绛州龙门县属河东道,位于今山西省西南部,唐代诸县分七等,龙门县为第三等望县,县令官阶应在正六品上或从六品上。开元六年志主死于任所,享年 58 岁,追赠朝议郎(正六品上阶文散官)、上护军(比正三品勋官)。
罗婉顺,字严正,河南洛阳人,本姓叱罗,鲜卑人。“其先后魏穆帝叱罗皇后之苗裔”,《魏书》称“章、平、思、昭、穆、惠、炀、烈八帝,妃后无闻”,如此可补史阙,穆帝皇后为叱罗氏。
罗婉顺的高祖罗昇、曾祖罗俨、祖罗福延、父罗暕均无史载,其中罗俨娶唐金明公主为妻。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的罗四无量墓志可与本志相互印证,罗四无量为罗婉顺姑祖母,志载罗四无量为罗俨与金明县主所生,金明县主为郑王之女。郑王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之子,任官于太宗、高宗两朝,死后陪葬献陵。唐代亲王女称县主,罗婉顺墓志中称县主为公主,应当是溢美的修饰之词。
 罗婉顺八岁丧母,“一纪”后似其父亡故,一纪可指四年、十二年、三十年乃至六十年不等,但结合下文推断,应指四年后。她在“才逾卝年”之际嫁于元大谦,“卝”为儿童将头发束成两角之貌,指代未达及笄之年。罗婉顺八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守孝三年后为十五岁,此后出嫁,与墓志所载相合。其后罗婉顺长兄又亡故,她出资将兄长安葬与父母坟茔之侧,但墓地何处不可考。她与元大谦育有七子,除志文中出现的嗣子(长子)元不疑和同时发掘可证的第三子元不器(资料待刊)之外,其余不可考。
天宝五载,志主死于长安城义宁坊宅邸,享年四百五十甲子,一甲子为六十日,则 450甲子约为 75 岁。义宁坊位于长安城西北部,属长安县辖,位于朱雀街西第五街,街西自北第三坊,临近郭城的开远门。本名为熙光坊,隋恭帝杨侑义宁元年改为义宁坊。坊内有化度寺、积善尼寺、波斯胡寺、尚书右仆射戴至德宅等。
有学者认为唐代历注自开元十七年推行僧一行的《大衍历》开始由简而繁,罗婉顺墓志中记载日期之法较元大谦墓志繁复甚多,也提供了佐证。志主亡故之日应断句为“天宝五载景戌,律中沽洗、日在胃、建壬辰,癸丑朔,丁巳,土满”,其中“景戌”是天宝五载的纪年干支,应为丙戌,为避唐世祖李暬涠?模弧奥芍泄料础⑷赵谖浮⒔ㄈ沙健本?溉?拢?肮锍笏贰敝傅痹鲁跻晃?锍笕眨弧岸∷取敝甘录?⑸?恼媸等掌冢弧巴谅?敝咐?樯系淖⒔猓?赡苡懈ㄖ?袢盏淖饔谩>莩略?抖??匪啡虮怼罚?毂ξ逶厝?滤啡照??锍笕眨?源送扑悖?蛑局魍龉手?瘴?毂ξ逶厝?鲁跷濉M?恚?局髟崛斩暇湮?疤毂α?囟『ィ?捎?酗瘛⑷赵诳?⒔ü锩??∥此罚?河希?疗啤保?次?毂α?囟?鲁跞?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