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仓央嘉措行宫

摘要: 仓央嘉措行宫,15世纪中期,山南市,错那县,古建筑,省保第七批雪夏巴珠故居错那县城海拔4380米,在高山牧场的边缘上。县城也叫“雪夏”,非常有名,因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情歌里深情地歌唱的那位“雪夏姑娘”,就曾住在这个雪夏村。2014年5月,我同《中国科学探险》杂志主编周卫军、美术总监邱衍庆、特邀摄像师龙天翼一行,在错那县地方志办公室张慧茹 ...
仓央嘉措行宫,15世纪中期,山南市,错那县,古建筑,省保第七批

雪夏巴珠故居

错那县城海拔4380米,在高山牧场的边缘上。县城也叫“雪夏”,非常有名,因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情歌里深情地歌唱的那位“雪夏姑娘”,就曾住在这个雪夏村。

2014年5月,我同《中国科学探险》杂志主编周卫军、美术总监邱衍庆、特邀摄像师龙天翼一行,在错那县地方志办公室张慧茹主任的陪同下,对仓央嘉措曾居住的雪夏旧居进行了探访。

雪夏是一座温泉城,随处都有温泉从地下冒出。我们住的宾馆后面就有一眼泉水,热气腾腾。游人可放下行装,聚在泉眼上,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既洗去从拉萨到错那一路的疲劳,也能体验到“洗尘”的畅适。随地可见的温泉,加上这里人的热情,这座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情的雪夏”。

第二天太阳爬上雪原的时候,我们同错那县旅游局人员一道,来到旧居进行实地考察。仓央嘉措在雪夏村的旧居,就坐落在错那县城的老居民区里,东南是错那县农业银行,北侧是居民新区,西南侧是一座新建的宾馆。因四周建筑物几经改建翻修,地面比旧居高出一两米,旧居底层变得像一个地窖。

整个旧居建筑区面积近600平方米,已经破烂不堪。旧居的主体建筑是四柱、八梁、186根椽子木的两层楼房。旧居属石木结构,用料精致,梁、柱及椽子选材讲究,木纹细密,质地坚硬,大小粗细匀称。外围石墙砌技讲究,墙面平整,间或方木砌于墙体。可是,上层屋顶全部垮塌,底层也多半坍塌,人可以从南门猫着腰下去,还能进入底层观察尚未坍塌的部分。

当地群众指着已被埋的废墟,称屋子里有四根立柱,用的是不同木料,有一根立柱是檀香木的,据传是六世达赖捐献的。有一位老人说:“听说六世达赖小的时候,在他的家乡乌金凌,曾拿了一根干树枝擂到地上,后来就长出了一棵檀香树。仓央嘉措也曾说过,待檀香树长出三片叶子时,他会回到乌金凌。当年仓央嘉错就坐在这根檀香柱子旁边,打坐念经,创作情歌。”有老人介绍,以前,有当地村民对檀香木柱动过歪心思,因为其上有一处被刀砍过的痕迹。如今我看不到檀香木柱,到底是被人盗走,还是埋在坍塌物下,不得而知。

我们下到旧居底层时,黑暗阴森,腐臭味和牛粪味熏人难耐,坍塌之处尽是建筑和生活垃圾。据当地老人介绍,旧居主体部分在2008年下大雪时坍塌。在这座楼房的东侧、北侧和西边,有不少垮塌的联体附属建筑,大部分屋顶不少地方塌陷成一个个天井似的洞,洞口边上还有居民踩踏出来的小路。

据当地村民介绍,旧居里曾有两个宝座,一个是仓央嘉措的,另一个是贡巴孜寺活佛的。宝座设在主楼的两层大殿里,仓央嘉措的宝座坐西朝东,贡巴孜寺活佛的宝座则是坐东朝西。曾经住在这处旧居的错那村民格桑旺堆说,他已将活佛的宝座送还该寺庙,而仓央嘉措的宝座仍在他家保管。他家还有旧居的长桌、茶几之类的木制器具,等政府重新整修旧居时,便将其交还给政府。

我在旧居采访时,开车的驾驶员称他的叔父就是格桑旺堆,曾住在这所房屋里,家里的确至今还保留有仓央嘉措的宝座。

仓央嘉措被迎请为达赖喇嘛以前,放过牛,与社会下层人士接触较多,同情他们的生活遭遇。错那宗政府在山上,其下方的“雪夏”居住的是屠夫、铁匠等。“雪夏”在藏语里意为“不洁净之地”,雪夏村被认为是不洁居民的住处。如今的村民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便将原雪夏村改为错那村。据传巴珠是雪夏村有名的屠户,在推崇佛教的舆论中备受歧视,甚至不能与一般人同坐,或共用杯碗,更何况仓央嘉措这样的转世活佛。可是,仓央嘉措喜欢与屠户巴珠交朋友,并说:“肉和骨头上面不能洒稀饭,我就要在上面洒稀饭,我就要和屠宰人交朋友。”

当地村民称巴珠是错那宗有名的富户,有5个漂亮的女儿。因住在雪夏村,没人愿娶。当年,仓央嘉措经常到巴珠家来,慢慢地和巴珠女儿产生了恋情。仓央嘉措曾写道:“骨肉洁净有何用,香粥调料当不成,雪夏巴珠的女儿,本是天仙空行女。”“娇娘的脸蛋,像皎洁的月亮。”“启齿嫣然笑,把我的魂儿勾跑。”“像巴珠女儿这样美丽的姑娘,谁见谁欢畅,我也喜欢这样美丽的姑娘,既然人人都爱的姑娘,为什么就不准我去歌唱?”

仓央嘉措同巴珠的女儿来往多了,因神圣仙体居住在不洁之处,致使仓央嘉措经常流鼻血。仓央嘉措用手指蘸鼻血,在黄布上画出一幅佛像唐卡。后来,仓央嘉措入住布达拉宫后,巴珠为了炫耀自己的荣光与财富,请仓央嘉措允许他用青铜包饰整个府邸。仓央嘉措对巴珠回复说,当布达拉用黄金包饰的时候,你的府邸才可以用青铜包饰,我现在允许你用黄涂料粉刷。就这样,雪夏·巴珠的府邸变成黄色,而仓央嘉措用鼻血绘制的唐卡佛像,就成为这里的主供佛像。

据江白格桑和阿旺群佩介绍,这里确有六世达赖讲经时坐过的盖着黄缎子的宝座,还有一幅六世达赖用鼻血亲手绘制的拉姆尊贞度母唐卡,人们俗称“鼻血唐卡”。唐卡幅面长约1米,宽约0.5米,度母的脸部是用鼻血绘的,其余部位施以染料。可惜的是,“文革”时这幅珍贵的唐卡被毁了。

亚玛荣旧居

据史料记载,藏历火虎年5月,也就是仓央嘉措到达错那宗城的第二年,甘丹颇章地方政府专门委派高僧大德卡热巴·多伦多吉和朵巴·索南坚参等人到错那,经过7天的严格考察和审核,仓央嘉措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甘丹颇章地方政府责成错那宗,为仓央嘉措单独安排较为清净的亚玛荣,作为仓央嘉措新的生活起居和学习环境。

错那镇亚玛荣村距离错那宗城5千米,气候和环境相对优越,成为仓央嘉措学习和生活的首选之地。在亚玛荣新居,甘丹颇章地方政府为仓央嘉措配备了两名近侍、两名佣人、两名朗生,让这位转世灵童按照佛教法规开始高级活佛的学习、训练和生活。8岁时,仓央嘉措已经能够在纸上练习写字,大约11岁时,他写下了著名的《马头明王颂》这部传世诗作。仓央嘉措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佛教基础理论,都是在错那宗城完成。仓央嘉措在错那学习、生活的13年左右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亚玛荣度过的。

我们来到距县城西南5千米以外的亚玛荣村,这里有仓央嘉措的另一处“行宫”。刚到村口时,遇上一位洗衣服的藏族妇女,当我们提起仓央嘉措“行宫”时,她立即用手指着村里的一条小路说,仓央嘉措“行宫”就在路的尽头。我们跟随一位当地村民,沿着石板小路往前行。

这处行宫地处亚玛荣村的西北边,一条潺潺的小溪由村西北往村东南穿村而过。这栋两层楼的“行宫”,主体建筑面积是2排16柱,比雪夏村旧居面积大很多。村民曲珍卓玛曾在这栋楼房里长期居住,有些朽柱蠹梁曾被更换,室内有些墙壁也曾被粉刷修复,底层曾关过牦牛,霉气刺鼻难闻。我们在主楼之外,还看见不少附属建筑的废墟,雕梁画柱的残片随处可见,看来这座旧居当年雄踞村头,蔚为壮观。

原西藏社科院副院长巴桑罗布也曾考察过这处“行宫”,认为仓央嘉措的“行宫”,是当地人的一种不确切的随意说法。他还走访了错那县城3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次旦、益西拉珍和益西次仁,对有关史籍进行反复研读,认为这处“行宫”应称为仓央嘉措在亚玛荣的旧居。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益西次仁说,第司·桑结嘉措寻得六世达赖喇嘛后,在错那宗城修建了这处旧居。该旧居原为两层建筑,西藏和平解放前由该宗政府看管,解放后为私人所有。可近年来无人看管,加上雨水侵蚀,木构件腐朽损毁依旧很严重。

仓央嘉措在亚玛荣新居开始全新生活时,他的家人依旧住在错那宗城雪夏村巴珠家。那个时候,对仓央嘉措的生活管得并不严,还是经常让他同父母见面。当地老人还说,这两处旧居都是仓央嘉措到来后新建,修建居所的大量木料是仓央嘉措故乡的门巴人从门隅运来的。从这点看来,雪夏旧居是在雪夏·巴珠原来房屋的基础上改扩建,而亚玛荣旧居则是特地为仓央嘉措新建的。仓央嘉措入住布达拉宫后,错那宗的两处旧居曾得到进一步的修缮和装饰,直到1959年,还作为庙宇殿堂,得到当地村民长期的保护。

如今,仓央嘉措的两处旧居早已物是人非。我在旧居伫立很久,一首仓央嘉措情歌在我心头回荡:“墨写的黑色小字,已被雨水浸掉,来写出的心中情意,怎么擦也不会擦掉。”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