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仙游寺

摘要: 仙游寺 :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马召镇金盆村南600米 处,北距县城约15公里。地处秦岭最高峰太白 山北麓群山突兀的黑河谷内,这里崇山峻岭,山 势峥嵘,群峰叠翠,林木丛郁,竹林密布,黑峪 河水曲流其间,水源丰富,是西安市区供水的主 要源头之一,寺址山水风光十分秀丽。仙游寺始 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仙游宫,是隋 文帝夏日避暑之地。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 ...
仙游寺,隋唐-明清,西安,周至县马召乡黑水峪口,古建筑,第三批

仙游寺 :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马召镇金盆村南600米 处,北距县城约15公里。地处秦岭最高峰太白 山北麓群山突兀的黑河谷内,这里崇山峻岭,山 势峥嵘,群峰叠翠,林木丛郁,竹林密布,黑峪 河水曲流其间,水源丰富,是西安市区供水的主 要源头之一,寺址山水风光十分秀丽。仙游寺始 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仙游宫,是隋 文帝夏日避暑之地。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 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大兴善寺的高 僧童真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奉安,改名仙游 寺。唐开元四年至十三年(716~725年)住寺僧 捐资对塔进行大修,此塔俗称“法王塔”。唐宣 宗大中年间(847~859年),将仙游寺扩建为三 寺,分建于黑河南北两岸,南岸的仍称仙游寺 (亦称南寺),北岸置两寺,一名中兴寺(亦称北 寺),另一寺于宋以后毁于兵火。明英宗正统六 年(1441年),西域高僧喇嘛桑加巴主持仙游寺, 曾大加修复扩建,易名普缘禅寺,明末毁于战 乱。清初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复名仙游寺。 道光年间 (1821~1850年) 曾加修缮。民国24 年 (1935年) 又曾重修。1958~1960年中兴寺 被毁,“文革”中仙游寺亦遭破坏。上世纪的80 年代曾修葺。现寺内尚存大雄宝殿5间、配殿6 间、厢房20余间、砖石塔7座、明铸铁钟1口, 历代碑石17通。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 明英宗正统二年 (1437年) 重建,清道光八年 (1827年)重修。坐南朝北,面阔五间,13.9米, 进深二间,5.6米,占地面积183平方米。硬山 灰顶,三架梁带单梁。檩枋、山墙及檐下施人物、 花卉彩画。殿之前檐东西墙画有哼、哈二将,东 西侧墙分别嵌清代翰林路往撰书的《守真和尚塔 铭》及清黄蕴锦书《仙游十景碑》。殿内有泥塑 佛像,墙上有清代壁画。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各 3间,均长6.95米,宽5.85米。正殿前有明正 统年间(1436~1449年)铸的铁钟一口。院内东 西两侧还有厢房20余间。
法王塔,位于正殿西北60米处。始建于隋 仁寿元年,唐开元四年重修。此塔由基座、塔身、 塔檐、塔顶等组成,为青砖泥浆砌筑。塔平面为 方形,塔身为四角锥体,七层密檐式。残高34.65 米,底边长8.7米。塔身逐层收分,层间叠涩檐 下砌两排菱角牙子。塔顶平砖攒尖,塔刹已毁。 塔之各层均南面辟卷门,中为方形塔室,原有木 梯可攀塔顶。法王塔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寺内还有 逼水塔、逼风塔、普同和尚塔等明清砖石塔6座。
仙游寺群山环绕,一水中流,环境优美,历 代文人学士常来游览,唐宋两代,尤为盛行。唐 代文人岑参、韩愈、王勃、白居易、卢纶,宋代 苏轼、赵涵等人都曾游此,吟诗作赋,留下了不 少诗篇和轶闻趣事。如岑参的《冬夜宿仙游寺南 凉堂呈谦道人》: 诗云“……夜来闻清磬,月出 苍山空。空山清满光,水树相玲珑。回廊映密竹, 私殿隐深松。灯影落前谿,夜宿水声中……”写 出了仙游寺的美丽佳景。著名诗人白居易任周至 县尉时常来仙游寺观赏,在此以唐明皇与杨贵妃 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长恨歌》 长篇诗作。
仙游寺于1992年4月20日由陕西省人民政 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 布保护范围。但1998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报上级 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此筑坝蓄水将仙游寺整体搬 迁。目前正在迁建中,待建成后原公布的保护内 容及其范围需重新划定。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