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记者手记】《大写西域》---良田嘉禾绿焉耆

摘要: 来源:央广网良田嘉禾绿焉耆(记者:李津婵)焉耆七个星佛寺遗址从乌鲁木齐向南驱车四百多公里,进入巴州,翻过干沟以后,铁路线和公路线都会进入一片润泽的绿洲。正因为一路而来的荒凉与干旱,走到这里,绿色显得尤为珍贵,这便是焉耆绿洲。2016年10月16日,我们《大写西域》采访组来到素有“新疆粮仓”“小江南”之称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焉耆绿洲全景关于焉耆,《后汉书·西域传》和《旧唐书·西戎传·焉耆传》中都 ...
来源:央广网
良田嘉禾绿焉耆(记者:李津婵)
焉耆七个星佛寺遗址
从乌鲁木齐向南驱车四百多公里,进入巴州,翻过干沟以后,铁路线和公路线都会进入一片润泽的绿洲。正因为一路而来的荒凉与干旱,走到这里,绿色显得尤为珍贵,这便是焉耆绿洲。
2016年10月16日,我们《大写西域》采访组来到素有“新疆粮仓”“小江南”之称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

焉耆绿洲全景
关于焉耆,《后汉书·西域传》和《旧唐书·西戎传·焉耆传》中都有记录。《后汉书》中说焉耆国有“户万五千,口五万二千,胜兵两万余人”。
这是一块宽容的土地,他们不仅接受了中原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和“仁义礼智信”,而且在佛祖的教义到来时也虔诚地收下并进行了仔细品读。
焉耆受五胡十六国硝烟的影响,遭遇了无数次战火的熏染,国都一次又一次地被攻陷,国王一任又一任地被撤换,国民一茬又一茬地减少,但他们对佛的崇敬并未中断。焉耆王出资修建佛寺、佛塔,免费供应僧侣食宿,带头诵经、弘法,这块曾饱受战鼓马蹄、狼烟烽火的绿洲,终于为一种轻柔而神秘的声音腾出了空间。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禅定,争相迈进木鱼声声的佛寺,在晨钟暮鼓、经诵梵呗中确立“无我、无常”的境界,抱持“慈悲喜舍”之心,摆脱轮回,进入无限,达到涅槃。
贞观四年(630年),唐僧玄奘去印度取经,从今天属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国向西出发,第一个到达的就是焉耆国。焉耆王率群臣出城迎接。见面后,玄奘递上了高昌王的推荐信。但是高昌与焉耆不睦,高昌王的信反而帮了倒忙。玄奘受到冷遇,焉耆连换乘的马也不愿意提供,玄奘只住了一夜便匆匆离去。
也许是忿忿不平,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焉耆国王,出身于本地,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喜欢宣扬自己四处杀伐的功劳。此国国无纲纪,法不整肃。”但在谈到佛教氛围时,笔墨就客观多了,他写到,在焉耆国境内有寺庙10余座,僧徒有2000多人。他们研习的是小乘教说一切有部,这些信徒恪守戒律仪轨,持身清洁,刻苦勤奋。
有意思的是,900多年后,一位辞官回乡的江苏淮安人以玄奘在焉耆国的经历为原型杜撰出一个乌鸡国,并写进了家喻户晓的神怪小说《西游记》。
小说第36回到40回,讲到唐僧师徒路经乌鸡国。一晚,唐僧在一座皇家寺院里梦见国王的鬼魂诉冤,状告终南山来的道士全真将他推入御花园的水井中成了冤屈之鬼。然后道士变成国王的模样,霸占了他的宝座和王后,而王后、王子统统蒙在鼓里……所幸,那口井下有一座水晶宫,里面住着一位井龙王,他用顶级美容产品——定颜珠保存了国王遗体,从而引出了孙悟空变作小人将真相告诉王子和王后,猪八戒深夜井中背尸的一段趣事。

《西游记》之“乌鸡国除妖”
这只是流传在焉耆的无数佛教故事中的一个。通过散落在民间的佛教故事和玄奘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焉耆佛教寺院的盛况。
然而玄奘看到的焉耆国佛教盛况,已经定格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了。从焉耆县向西北大约行走30公里,有一处颇具规模晋唐两代的佛寺遗址,叫“七个星明屋”,是古代焉耆国最大的佛教寺院。
茂盛的芦苇荡在大风中起起伏伏,我们一行人在荒凉的夕照中走进了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佛寺遗址。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给佛寺起名为“七个星明屋”?

焉耆文物管理所所长徐卫胜向记者介绍“七个星明屋”佛寺遗址
焉耆文物管理所所长徐卫胜告诉我们,“七个星”其实是蒙古语“锡克沁”的音译,是三角形的意思,因为这个地形上窄下宽,像个三角形。而“明屋”是维吾尔语中“千间房”的意思,借此来描述遗址宏大的规模。
佛寺由南、北两个寺院遗址和一个小型的石窟群组成。由于环境、历史的原因,只剩下断壁残垣,局部墙上能隐约看到绘画的痕迹。

“七个星明屋”佛寺遗址
1975年,在“七个星明屋”佛寺遗址出土了唐代的遗物——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此剧本是焉耆佛教大师圣月由印度语梵文改编成焉耆语的一部大型分幕剧作,出土时剧本已遭火焚烧而残损。据目前所知,这是我国最早的剧本。而焉耆语就是古老的吐火罗语,懂这种语言的人全世界也不多,这本《弥勒会见记》当年特意找季羡林大师来翻译。

残破的《弥勒会见记》剧本
东来西往的佛教僧侣,在焉耆这个沙漠北道中的重镇,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在焉耆,佛教几乎是与国家共存亡的。佛火旺盛的时候,也就是焉耆国祚延续的时候。
唐朝末年,焉耆被吐蕃占据,由国家降格为小镇。
五代十国之后,焉耆镇被从蒙古草原西迁的西州回鹘占据,逐步开始了伊斯兰化与维吾尔化的进程,直到大清时期西北的大批回民因为暴动流落到焉耆,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回族自治县。
今天,焉耆的回民大多是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从陕西、宁夏、青海、甘肃等地迁来或被安置在焉耆地区。高寺便是焉耆县一座回族清真寺,我们来到寺院时,恰逢主持寺里教务工作的常义阿訇讲经。

在高寺采访常义阿訇
常义阿訇说,他祖上是从甘肃迁徙到焉耆这个地方来的,他从小生活在这里。在他眼里,焉耆是个特别好的地方。他八九十年代就在这个寺里念经,那时焉耆还是最脏的地方,当时有句土话是“走遍南北疆,只有焉耆县最脏”,而现在焉耆已经是国家级卫生县城,这让他感到十分自豪。

高寺内景
岁月苍凉的痕迹印在了高寺的角角落落,绿色的爬藤、夹竹桃、石榴花、月季在宽敞的院落里寂静开放。寺外,不时有开着汽车、驾着摩托、骑着自行车的回族男子经过,像任何一个普通的焉耆居民一样过着充实忙碌的生活。
曾经在丝绸之路上不时发出耀眼光芒的焉耆国,如今已经是一个只能从书本中去寻找的旧梦,一个随风飘逝的文明。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