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王家嘴遗址

摘要: 王家嘴遗址位于岐山县京当乡南2.5公里 处,西南距岐山县城约30公里,西与双庵龙山 文化遗址毗邻,东北距凤雏村西周大型宫殿遗址 仅2公里,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岐山 县考古调查时发现。王家嘴村属周原周人活动的 中心地区,历年来屡有商周青铜器出土,长期以 来为世人所瞩目。1980年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 时,发现西周墓葬等遗迹遗物,周原考古队派人 进行抢 ...

王家嘴遗址,新石器-先周,宝鸡,岐山县京当乡王家嘴村,古遗址,第三批


王家嘴遗址位于岐山县京当乡南2.5公里 处,西南距岐山县城约30公里,西与双庵龙山 文化遗址毗邻,东北距凤雏村西周大型宫殿遗址 仅2公里,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岐山 县考古调查时发现。王家嘴村属周原周人活动的 中心地区,历年来屡有商周青铜器出土,长期以 来为世人所瞩目。1980年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 时,发现西周墓葬等遗迹遗物,周原考古队派人 进行抢救清理,1982年西安半坡博物馆为配合 陕西省文管会、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组成的周原 考古队对周原的发掘和研究,对王家嘴遗址进行 详细地调查和勘测,发现村西南是仰韶文化遗 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长约200米,面积约 20万平方米;村东北是先周和西周遗址,南北长 约100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 遂决定对村西南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试掘。 1996~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 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组成的夏商周断代工 程课题组对村东北先周和西周遗址进行较大面积 的发掘。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断续三次对王 家嘴遗址的发掘,收获都很丰富,发现了仰韶文 化的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的大量遗迹遗物, 以及先周和西周的重要墓葬,为周原地区的考古 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课题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现按时代先后对三 次发掘情况略加介绍。
1.仰韶文化遗存
王家嘴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村 西南三面环沟的台地上,台地的南端主要是半坡 类型,中部主要是庙底沟类型,北部主要是西王 村类型及西周文化遗存。试掘布方主要在中部和 北部,揭露面积307平方米,不仅发现了庙底沟 类型和西王村类型的地层叠压关系,同时还发现 了一大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


王家嘴遗址出土庙底沟类型彩陶


庙底沟类型的遗迹有窖穴、窑址和墓葬等。 窖穴,共10个,其形状有圆形袋状、圆筒形、椭 圆形、锅底形及不规则形等。口部多破坏,底部 多完好,底径最小的1.60米,最大的4.56米,深 度最浅的0.55米,最深的2.50米,包含物都很 丰富,大多是生产工具残件、生活用具的陶器及 装饰品等。烧制陶器的窑址1座,其结构由窑室、 火口、火膛、火道及窑箅构成。窑室呈圆形,长 径0.93米,窑壁残高0.35米;窑箅直径0.83米, 周围有7个长条状火眼;火口位于窑室南面,椭 圆形;火膛作半圆形竖穴;火道分为二股,由火 膛左右两边斜上通入窑室底部,两股汇合,形成 一周,火道最宽处20厘米,最窄处4厘米。窑室 及火膛的填土中有大量陶片。墓葬仅3座,其中 成人墓2座,小儿瓮棺葬1座。成人墓均为长方 形竖穴土坑墓,单人一次葬,葬式为仰身直肢, 面向东,均无随葬品。瓮棺葬,葬具为夹砂红陶 瓮,斜置,瓮口朝东南,瓮内置一小孩骨架,头 朝下、面向上,无随葬品。文化遗物有石器、骨 器、陶制工具、陶器及装饰品等。石器30余件, 有石斧、石铲、石刀、石凿、石球、石锤、石镞 等,除个别为打制外,绝大多数为磨制,石铲有 钻孔,石凿形状规整,棱角清晰,石镞为柳叶形, 尖端锐利。骨器,14件,有骨锥、骨镞等,均为 磨制。陶制工具28件,有陶纺轮和陶刀等。陶 器,完整和复原的60多件。陶质有泥质陶和夹 砂陶; 陶色以红陶、红褐陶最多,灰陶次之,黑 陶较少;制法多为手制,部分陶器的口沿经慢轮 修整;器形有曲腹钵、曲腹盆、敛口瓮、罐、碗、 盘、器盖及器座等;纹饰除素面或磨光外,还有 绳纹、线纹、篮纹、方格纹及彩绘等。彩陶很多, 在发掘区内共发现彩陶残片1500余片,从这些 残片可以看出,彩绘多施于盆、钵的上腹部及 碗、罐的器表,颜色以黑彩最多,有少数紫红色 彩及白彩等,彩绘纹样有弧线纹、圆点纹、三角 纹、勾叶纹、曲线纹、网纹、直线纹及波折纹等, 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各种图案。装饰品,有石 笄、骨笄、石环和陶环等,其中陶环数量最多。
西王村类型的遗迹仅发现烧制陶器的窑址1 座,保存较好,其结构由窑室、火口、火膛及火道 组成。窑室为圆形,长径1.15米;窑壁残高0.6米; 火口紧靠窑室北边,已残; 火膛为椭圆形竖穴, 长径0.8米,深0.6米; 火道分三股,环形,其 中左右两股呈半圆形,中间一股直行,火道宽 5~13厘米。窑室和火膛的填土中有大量陶片、 红烧土块及兽骨等。文化遗物有石器、骨器、陶 制工具、陶器及装饰品等。石器,有石铲、石斧、 石刀及石纺轮等,均为磨制。骨器,有骨锥等。 陶制工具有陶纺轮,呈截尖圆锥形,底部有一周 齿状压印纹。陶器,陶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二 种,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黑陶较少。制法,以 手制为主,少数罐的口沿有轮修痕迹。器形有 盆、罐、盘、碗、瓮、盂、灶、器盖等。纹饰除 素面外,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等,还有鸡冠 形板、波浪形带饰,乳突状、纽索状及圆泥饼装 饰也较常见,有少量彩陶。装饰品,仅有骨笄1 种,磨制,圆棒形,两端尖锐。
2.先周文化遗存
1996~1997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 年代研究”课题组对王家嘴先周遗址进行了勘探 和发掘,揭露面积670平方米,清理墓葬22座 (全面资料尚未发表),其中M19规模较大,出土 遗物丰富。仅此略加介绍。


王家嘴遗址出土西王村类型陶窑和陶器


第十九号墓位于村北土壕内,农民在平整土 地时发现。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大底小, 北宽南窄,南北向,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平 底无腰坑,壁面规整,墓室有收分。墓口南北长 3.7米、北端宽2.8米、南端宽2.54米,墓底尺 度略小于墓口。有棺,无椁,二层台及墓室四壁 发现有席痕。因多次被盗,墓主骨架不存。随葬 品虽已被盗,但遗存仍很丰富,于墓室北部置有 骨鱼、铜铃及16枚大小铜泡; 中部和南部都有骨 器、铜泡各1件; 东部二层台上置 有陶鬲1、铜戟2、铜戈2及羊首短 剑1件; 西北角1号盗洞内发现铜 戈、铜泡各1件及一些残铜片、残 骨器、贝及蛤蜊残片等。这些铜器 的特征和其他先周遗址出土的同类 器相似,尤其是M19出土的陶鬲, 其特点最为典型,方唇、侈口、高 领、三袋足肥硕横断面为圆形,通 体饰绳纹,与长安沣西沣毛1号墓 及宝鸡旭光1号墓出土的陶鬲形制 基本相同。其年代也应相当,都属于先周文化。
3.西周文化遗存
1980年3月周原考古队根据群众报告抢救 清理墓葬2座及马坑1座。均发现于王家嘴村北 100米处的断崖上,保存情况不好,虽经盗扰但 仍有一些随葬品遗存。W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 墓,有熟土二层台,墓向北偏西,墓口长3.64米、 宽2.2米、深4.4米,墓室内有单棺单椁,棺椁 之下有一层朱砂,并有苇席痕迹,在二层台上与 二层台壁也有苇席痕迹。于墓的东壁半腰有两个 小壁龛,龛内都有随葬品陈放,1号龛内套放铜 鼎2件,2号龛内放置陶罐1件、贝30枚、蚌饰 150个。在墓室北端二层台上放陶鬲1件。WM2 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北偏西,有熟土二层 台,墓圹口小底大,墓口长4.4米、宽3.7米、 深7.82米。葬具为单棺单椁,棺椁下东西横置 二根垫木,墓底铺有一层20厘米厚的小石子。随 葬品分别陈放在二层台、棺椁底部和棺椁之间。 二层台上有瓷豆、陶罐、蚌壳、蚌泡等,棺椁底 部有铜铃、玉鱼、玉饰、骨梳、蚌鱼、贝,棺椁 之间放有玉鹿、玉鱼、铜铃、蚌饰及鹿角等。墓 室底部有丝织物残迹。WMK1为长方形,东西 长8.72米、南北宽2.5~3.2米。坑内填土经夯 打。坑内葬有12匹马,马头北枕,尾部南垂,骨 架顺次由东向西叠压排列,整齐有序。在马骨架 上及马坑底部均发现有苇席或草席痕迹。从马骨 排列情况看,系先将马杀死而后下葬的。
王家嘴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 迹遗物的特点与陕县庙底沟一期、西安南殿村、 武功游凤等遗址的同类遗存相似。王家嘴遗址发 现的西王村类型遗迹遗物的特点与西安半坡晚 期、临潼姜寨四期及扶风案板二期的同类遗存相 似。但两个类型都有一点地域特点,西王村类型 还有一点甘肃马家窑文化的因素。王家嘴遗址仰 韶文化遗存的发掘,为我们研究关中西部庙底沟 类型和西王村类型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科 学资料。王家嘴遗址先周和西周墓葬的发掘,对 研究先周文化及西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家嘴遗址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 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 了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遗址所在地东西 200米,南北400米; 一般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 地带为遗址所在地东西300米,南北800米。


王家嘴遗址出土西周青铜器和陶器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