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

摘要:     浙江地处祖国东南一隅,面向大海,钱塘江是这片土地的母亲河,虽然陆域面积仅10.55万平方公里,浙江却是中国岛屿最多、海岛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从天目山到雁荡山,从太湖跨钱塘江到瓯江,布列着中低山丘陵、盆地平原,以及沿海半岛和岛屿等丰富地貌,历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浙江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富于创造力的 ...


  

  浙江地处祖国东南一隅,面向大海,钱塘江是这片土地的母亲河,虽然陆域面积仅10.55万平方公里,浙江却是中国岛屿最多、海岛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从天目山到雁荡山,从太湖跨钱塘江到瓯江,布列着中低山丘陵、盆地平原,以及沿海半岛和岛屿等丰富地貌,历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浙江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富于创造力的文化精神。

  

  20世纪30年代,一批有识之士成立吴越史地研究会,为了打破“在人脑海中盘旋久了”的“江浙古无文化的传统思想”,开始组织研究吴越的古文化。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施昕更试掘良渚,1938年施昕更《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出版,“第一次准确无误地向学术界展示了长江下游的史前文化,在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良渚考古真正拉开了浙江考古的帷幕。

  1950年3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浙江考古工作主要由设在南京博物院的华东文物工作队承担,1954年华东大区撤销后,开始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1957年3月,《浙江省考古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制订出台,开始了有计划的考古工作,如良渚朱村斗(1955)、宁波铁路南站古墓群(1955)、吴兴钱山漾(1956、1958)、吴兴邱城(1957-1958)、嘉兴马家浜(1959),以及杭州乌龟山、龙泉大窑等瓷窑址考古。钱山漾遗址的重要发现直接促发了1959年夏鼐命名“良渚文化”。1962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浙江省博物馆合署办公,1973年震惊中外的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河姆渡文化的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领域,第一次证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成立(1986年更名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工作逐渐步入正轨。1985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1987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成立,地方考古力量逐渐加强。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的美誉,是稻作、蚕丝、茶叶、漆作、瓷器的主要起源地,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实证地,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的独木舟、水利设施的发明发现地。全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文物保护点8000余处。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全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3943处,调查登录及新发现总数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文物大省之一。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主导力量的全省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浙江考古为构建浙江大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为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浙江万年之源的上山文化

上山文化是浙江境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年代之久远与稻作、聚落之先进,形成鲜明的反差,为探讨稻作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时代起源这两大世界性的史前考古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浙江本土而言,尤其在钱塘江以南的山间盆地,如何梳理上山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与跨湖桥文化的谱系关系,仍将是我们今后需要长期投入的学术任务。

实证五千年国家起源的良渚文化

从1936年良渚镇出土黑陶的零散遗址,到1986年出土大量高等级玉器的反山、瑶山、汇观山,到2007年以城墙围合的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内城,再到2015年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的最终确认,八十余年良渚考古,成就了浙江史前考古在文明进程探索中的巨大贡献,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华夏大地多元一体的五千年文明积淀。2019年,以良渚古城申遗工作的成功为起点,对良渚古城的全方位精细化研究与文明模式的探讨,将为下一阶段的良渚考古带来新的使命。

代表南方青铜时代的越文化

浙江处于夏商周的边缘地带,此地孕育的越文化在春秋时期雄踞东南成为五霸之一。作为浙江商周时段大历史的主线,越文化的研究是浙江夏商周考古的重要内容。在土墩墓、印纹陶与原始瓷构筑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土著文化面貌基础上,浙江的越文化考古逐渐转向更具系统性的大遗址考古阶段。湖州毘山遗址是目前所知浙江境内最为重要的夏商时期遗址,曾出土卜骨、铜建筑构件、玉器和大型建筑基址。绍兴地区越国王侯贵族墓的考古勘查取得了重大收获,基本确认平水盆地为战国时期越国王陵区。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努力下,湖州毘山遗址、绍兴平水越国王陵区在“十二五”期间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地处吴、越、楚交界地带的安吉古城,是江南地区东周至汉代的重要城址,而分布在遗址区内的龙山越国贵族墓则是我们研究百越文化的重要抓手。在近年考古工作的基础上,安吉古城遗址在“十三五”期间被列入国家大遗址名单。尽管已进入有史可稽的时期,但由于文献史料匮乏,浙江夏商周考古仍需重视史前考古的研究方法,把文化谱系的梳理作为探讨社会制度、文化交流等问题的基础工作。

作为历史时期晚段全国文化中心的南宋

定都临安的南宋,是中国近八百年以来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源头。墓葬考古与城市考古是宋元明考古的两大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南宋皇陵、墓园、家族墓地,临安城,嘉兴子城等项目上,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南宋临安城已被列入国家大遗址名单,而绍兴宋六陵也在“十二五”期间列入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清单。由于文献史料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信息,对于这一时期物质文化的研究,与先秦考古在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视角上均有较大的区别。例如,对墓园制度与堪舆理念的研究、对“古今重叠型城市”的考古发掘,都是宋元明考古实践中提出的新思考。

引领中国陶瓷工艺史的浙江陶瓷

所谓“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作为中国陶瓷的重要起源地,从原始瓷到青瓷,浙江在中国陶瓷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原始瓷是瓷器的滥觞,湖州南山窑址,可以早到商代。夏商时期毘山遗址的丰富原始瓷遗存,也是当地存在原始瓷窑址的证明。而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更分布有许多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窑址近年来相关的系统考古调查与发掘,为研究原始瓷的年代序列、中心产地、工艺技术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慈溪上林湖窑址群,是唐五代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此地窑址分布密集、产品质量上乘、制作工艺高超,堪称越窑系青瓷之典范。宋元时期,青瓷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丽水市龙泉一带,遂成就了天下名窑。目前,上林湖窑址群与龙泉窑均已列入了国家大遗址名单。

2006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区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方面可以籍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浙江文化中自古就有极富创造力的基因,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创造和进步的印记,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研究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是浙江考古工作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浙江考古工作者将积极主导、参与“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围绕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浙江历史发展脉络等重大问题,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立足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越文化、吴越国文化、南宋文化、青瓷文化、海洋文化、石窟寺等重点方向开展考古研究,切实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鲜明辨识度的浙江文化标识,全面展示以“10000年上山”“5000年良渚”“1000年南宋”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价值。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