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摘要:   编辑推荐  资源的有限性,是人类内部争夺的根源。在至高的权力面前,一切道德的底线都会面临挑战。但“玄武门之变”的淋淋鲜血之后,却紧跟着“贞观之治”的绚丽朝霞。很多朝代,最高当局的内部杀戮,往往引发更大、更残酷的政治斗争,兵连祸结,此伏彼起。但是,玄武门之变的明天,却是贞观之治的辉煌灿烂。贞观时代,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 ...

  编辑推荐

  

资源的有限性,是人类内部争夺的根源。

在至高的权力面前,一切道德的底线都会面临挑战。

但“玄武门之变”的淋淋鲜血之后,却紧跟着“贞观之治”的绚丽朝霞。

很多朝代,最高当局的内部杀戮,往往引发更大、更残酷的政治斗争,兵连祸结,此伏彼起。但是,玄武门之变的明天,却是贞观之治的辉煌灿烂。贞观时代,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最融洽的君臣关系。

烈火可以毁灭一切,但是凤凰却可以在烈火中诞生。

天时?地利?人和?让我们从核心人物李世民开始,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深远背景。让我们从这场血腥的政治斗争中把握贞观之治的历史缘由,看“贞观之治”这只美丽的凤凰,是怎样从烈火中涅槃的。

  

  内容简介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史上极为血腥残酷的一场宫廷政变。玄武门前,李世民布局精密,执行果断,一箭射穿兄长咽喉。在中国古代,用暴力夺取政权的事件,史不绝书。然而,在暴力夺权者中,毕竟很少有人能取得李世民后来那样辉煌的成绩。

“贞观之治”自古为史家津津乐道。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善于纳谏、励精图治,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文明的政治环境与和谐的君臣关系,奠定了唐朝三百年制度基业,还成为此后千年中国的明主典范。

贞观时代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太宗的英明。但仅“英明”两字,不足以解答太宗能创造如此辉煌业绩的全部原因,更不能解释玄武门前的血腥杀戮。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李世民究竟经历了什么?本书立足史料,探掘文本深处的历史隐微,探讨无法明言的人物动机,解答了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为什么是这位帝王,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

  作者介绍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敦煌民间结社研究》《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等论著,在《历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九十余篇。曾在《百家讲坛》主讲《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的真相》等。2009年,与作家阿城合作编剧大型历史电视剧《贞观之治》。

  目 录

  

001 引子 贞观之治的前夜

004 第一讲 政治世家

016 第二讲 晋阳起兵

041 第三讲 李渊称帝

054 第四讲 刘文静案

068 第五讲 秦王破阵

087 第六讲 太子之争

110 第七讲 兄弟阋墙

123 第八讲 玄武喋血

138 第九讲 太宗即位

150 第十讲 天下和解

163 第十一讲 贞观路线

177 第十二讲 皇帝纳谏

191 第十三讲 良臣魏徵

206 第十四讲 长孙皇后

219 第十五讲 以人为本

233 第十六讲 高昌风云

248 第十七讲 太子危机

261 第十八讲 太子废立

274 第十九讲 未雨绸缪

288 第二十讲 贞观之魂

304 参考文献

306 后记

  文章选读

第八讲 玄武喋血

……

三 禁门喋血 兄弟殒命

李世民是怎样实施他的计划的呢?实施过程是否一帆风顺呢?

李世民的计划是在六月四日黎明时分动手。这一计划的启动,应该在前一天,武德九年(626)的六月三日。六月三日,发生了特殊的天象。太白金星滑过天空。太史局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皇帝李渊竟然把这个秘密报告让李世民过目。

很多年以后,李世民已经当了皇帝,有一次他对傅奕说:当初你的密奏,差一点要了我的命。这么看来,傅奕的密奏并不是李世民阴谋的一部分。傅奕是著名的反对佛教的人物,就在此前不久,李渊根据傅奕的建议,决定沙汰僧人道士。应该说,李渊与傅奕关系也不错。因为天象是一回事,解释是另外一回事。傅奕在这个时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密报呢?这么重大的天机,李渊为什么要让李世民知道呢?

我们看看李世民对这个秘密报告的反应,或许可以了解其中的秘密。李世民看到傅奕的秘密报告之后,立刻向李渊报告另一个重大机密,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直白一点说,就是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们有不正当关系。李世民看到傅奕的秘密报告,发现了什么事实?他发现,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

所以,他在报告两人淫乱后宫的同时,悲怆地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他说,我马上就要死了,但是这样死了,真不甘心,耻于在地下见到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些人。这根本不合逻辑,但并不是没有意义。李世民在关键时刻还在提醒皇帝:我对国家有重大功勋,我不该被杀。

对此,李渊最后的决定是:明天要调查对质。这就是说,一切都要明天见分晓。

这是一个局中局。天象问题,是对方要陷害李世民的一个理由。大约金星从东南划过天空在西北落下,或者反过来,反正与西北有关。金星一方面含义主兵,表示要有兵祸,一方面表示权力归属。秦分,就是西北。所以傅奕解释说秦王当有天下。一定是先有天象,然后命令太史局进行解释,结果傅奕的这个解释很符合李建成阵营的需要,能够以此整治李世民。但是,李世民非常机智地利用这个信息,乘机告发淫乱后宫案。为什么说机智呢?因为李世民的计划是“斩首行动”,而在李世民的整个计划中,必须要李建成和李元吉离开自己的宫殿,只有这样才可以设伏袭击。

想想看,李世民如何才能调动李建成和李元吉呢?他自己是完成不了的。他必须通过皇上来完成这个调动。而李渊为什么会听从李世民呢?当然,李世民必须巧妙地调动皇帝。如何才让皇帝就范呢?要根据皇帝当时的情绪,设置相关的圈套。

当时的李渊,是在一种什么情绪之中呢?李世民的野心李渊其实早就有所觉察,不然也不会总是敲打李世民。李渊敲打李世民,可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上了李建成的当。一方面,李世民确实有野心;另一方面,李渊也有所觉察。所以,当“秦王当有天下”这个天象被解释出来以后,李渊看来是下定决心要解除李世民的一切武装了,即使不取消他的自然生命,至少准备取消李世民的政治生命。所以,当李渊把傅奕的秘密报告交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立刻感到杀机重重。好在李世民已经准备停当,于是来了一个将计就计,紧急告发。

李世民所告发的是事实吗?当然不是事实。一是因为后宫制度严密,嫔妃们与外界的接触不仅有限而且监视很多。二是,对此,一贯支持李世民的司马光也认为,后宫隐秘实在难说。他实际上也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告发呢?

他在利用李渊的情绪,为的是调动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什么要用这种理由呢?因为这个事情太荒诞、太不可信,也让李渊最恼羞成怒,所以李渊立即决定第二天调查。李渊想的是什么?他想的是这个事情很容易调查,当事人对质,一切立刻明白。比如要李世民举证,李世民肯定举不出来。那么李世民就是陷害,不仅是陷害,还是侮辱皇帝,是典型的大不敬。明天当廷对质,李世民必死无疑。

李渊当然没有想到,李世民看起来是自投罗网,其实采用的是调虎离山计,他要调动的老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从张婕妤那里获得了李世民告发的消息之后,连夜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建议:集合兵马,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应该说,这个建议很重要,如果李建成同意,李世民的计划就会全面落空,不仅落空,可能还会导致失败。因为在李建成与李元吉商量的时候,李世民统率的伏兵已经到位。唐朝一代名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张士贵等都已进入伏击位置。这个行动是无法解除的,如果李建成他们不出宫,李世民是无法解释自己的军事行动的。但是,李建成胸有成竹,认为李元吉不必如此谨慎。他说:我们的准备已经很充足了,我们应该亲自到宫中了解情况。

东宫与玄武门离得十分近。李元吉住在武德殿,跟东宫只有一墙之隔。李建成从东宫北门出来,会合齐王李元吉,再到皇宫的北门即玄武门其实没有多远。他们当然没有想到,这么短的距离,就是他们的殒命之地。

六月四日清晨,一切看起来都跟平常一样。李建成和李元吉会合之后,从东边走近玄武门。让李建成比较放心的是,玄武门这个最重要的地点,守卫的将军是自己的人。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玄武门屯守的将军,对于发生在眼前的战斗,要么抱着观望态度,要么跟随了李世民,唯独没有人肯为太子拼命。其中,当天在玄武门当值的常何,正是李世民从太子阵营争取过来的军官,而在这一天,起到了关键作用。史书记载,李建成到达临湖殿的时候,发现情况异样,立刻拨马回撤,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出现了,高声叫住李建成。我们不知道李世民说了什么话。在大战来临之际,显然李世民要从容得多。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时发现情况不妙,李世民的伏兵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杀气腾腾。李元吉首先摘下弓箭,但是他太紧张了,虽然兄弟不容,势同水火,但是他们看来从没有预计过会有这样的场面。所以,李元吉的弓箭竟然再三不彀,就是拉不开弓搭不上箭。还是李世民沉着,一箭射出,箭头穿过李建成的喉咙,李建成当场毙命。这一箭,李建成猝不及防。他愣在那里,只听得一声弦响,接着箭头穿透空气,带着风声,直奔自己而来。就在一瞬间,李建成听到自己喉骨的破裂之声。他的眼睛,应该一直盯着二弟李世民,这个自己的亲兄弟,这个自己的政治对手。在这一刻,他拉弓射箭,动作娴熟,潇洒而轻松。李建成到死都不明白,二弟的箭法,为什么这么高明。这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一箭,是由李世民亲自发出的,这第一箭就定了乾坤,解决了最主要的对手。

随着李世民的第一箭划破玄武门清晨浓重的空气,李世民的伏兵众箭齐发,李元吉中箭落马。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随从不多,但毕竟也有一小队,他们应该有所还击。双方的混战开始,于是出现以下的镜头。李世民的马受了惊,跑到丛林里,被挂到树上,一时间人马受困,不能起身。这不是李世民应有的动作。

当他发出第一箭以后,自己也被这一箭吓呆了。大哥的眼睛,好像就没有眨过,一直圆睁睁地看着自己。他眼看着大哥喉咙上插着自己射出的那一箭,一声不响地从马上翻落,再没有动弹。他知道,他的亲兄弟,让自己这一箭彻底送走了。他的内心一定不是滋味,心中方寸已乱,竟然忘记了控制坐骑。当他终于醒过来的时候,马已经被树枝绊住,自己也被困住不能动弹。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受困的地点,正好距离李元吉很近。李元吉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奔来,他取了李世民的弓箭,准备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双方展开搏斗,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一边大喊,一边飞马赶到。李元吉一看敌我悬殊,转身逃跑,他想跑回武德殿。尉迟敬德当然不会放过,立即从他的背后开弓射箭。这是玄武门事变的第二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箭。这一箭解决了李建成阵营的第二号人物。尉迟敬德和李元吉,是天下最擅长使用长矛的两个人,但是在最后决战时刻,竟然没有长矛,只有弓箭。当初,李元吉发誓要亲手杀掉尉迟敬德,他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场面。这是李元吉人生的最后一个镜头。长箭带着风声,深深地穿入李元吉的身体,李元吉一头跌倒在地。

尉迟敬德是战场上的老手,他在一箭杀了李元吉之后,竟然知道从容取下李元吉的人头。当然,李建成的人头也被取下。李世民和他的伏兵一起,迅速进入玄武门。不久,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兵也赶到玄武门,开始攻打玄武门。这时,李世民的秦王府是没有设防的,所以当东宫的薛万彻高喊要去攻打秦王府的时候,守卫在玄武门上的将士非常紧张,因为那里太容易受到攻击了。

这时,又是尉迟敬德,及时地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高高举起,让他们手下的士兵知道首领已死,继续作战没有意义。于是攻打玄武门的李建成、李元吉的军队开始溃散。

这就是玄武门之变惊心动魄的场景。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实际上没有交代玄武门之变的一个重要信息:以上这些活动都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当然在玄武门附近。但是,是玄武门的外面还是里面呢?很多影视作品,都认为战斗发生在玄武门之内,李世民是在玄武门之内设伏的。我认为,战斗是在玄武门之外发生的。首先,李建成他们并没有到达李世民理想的伏击地点,就觉察出了问题,于是拨马回头。李世民于是现身,高声叫住李建成。如果是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就是发觉也没有回头的可能了,因为大门已经在他们的身后关闭了。其次,李元吉曾经想跑回武德殿,结合刚才的拨马动作,这也应该是玄武门外的事情。再次,一定有东宫和齐王府的人跑回去了,所以东宫和齐王府增援的人马很快到达。这也可以看作是事变发生在玄武门外的旁证。

因为玄武门的守军在这个时候没有人站在李建成的一边,如果发生在玄武门之内,他们当然不会允许有人再从大门逃出。

玄武门的战事基本结束以后,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去保卫皇上李渊。这是一个文雅的说法,其实内容要丰富得多。李渊这个时候,正和宰相们在一起,泛舟海池,准备上朝以后讯问所谓淫乱后宫的诬告。这时候李渊怎会有如此的闲情逸致呢?一定是李渊需要与宰相们打招呼,这一次可不能再心慈手软了。不知道李渊跟宰相们统一思想的工作进行得如何,现在忽然看到了全副武装、满身鲜血的尉迟敬德,大家都知道:出大事了。李渊故作镇静,问:今天是谁作乱?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作乱,已经被秦王率兵诛灭,秦王担心皇帝受惊,特地派臣来保护陛下。

李渊还能怎样,他只好痛苦地接受眼前这一切。李渊第一道命令是交出兵权,让李世民指挥天下兵马,同时命令东宫卫士放弃抵抗。既然皇帝下令了,太子已经死了,这些士兵在为谁战斗呢?他们只有放弃战斗。李世民占据东宫和齐王府后,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在这场战斗中,尉迟敬德当然功劳最大,所以李世民把齐王府的所有珍宝都送给了尉迟敬德。

几天以后,李世民成为太子。两个月后,李世民即皇帝位。

秦王府的属官们都成为新朝廷的重要大臣。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唐朝在一阵腥风血雨之后,完成了政治权力的转移。

没有玄武门之变就不会有贞观之治。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事变,可以肯定,李世民就当不成皇帝。不论后来是李建成还是李元吉当皇帝,都应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不能叫作贞观之治。玄武门事变是一个历史惨剧,李世民对此心知肚明。为了减少这件事情对自己名誉的影响,李世民必须用更光明的手段治理天下,用更大的成绩从正面证明自己。这就是说,玄武门事变对于李世民而言,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心动力,让他更努力地克己复礼,治理好天下。帮助李世民治理天下的能臣众多,但是在帝制时代,最关键的人物毕竟还是唐太宗。

在中国古代,用暴力夺取政权的事件,史不绝书。此类问题深刻的根源在于帝国体制本身,在那种体制下,这种悲剧是难以避免的。然而,在暴力夺权者中,毕竟很少有人能取得李世民贞观之治那样辉煌的成绩。所以,从总体上,后世对于李世民还是充分肯定的。李世民后来那样勤勤恳恳,那样有节制地运用皇权,从而取得出色的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历朝帝王中,李世民让帝王的权力表现出了优雅,表现出了理性,使中国古典政治智慧的优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玄武门之变,对于贞观之治而言,如同温暖春天前的一个寒夜,如同灿烂黎明前的一刻黑暗。

……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孟宪实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