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洛阳北魏墓略说

摘要: 《中国文物报》1988年04月22日 星期五 第三版洛阳北魏墓略说发布时间:1988-04-22 作者:赵春青洛阳作为北魏后期的都城,其墓葬风格不仅对当时的中原地区乃至整个北魏疆域的墓葬以广泛影响,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开创了隋唐墓葬制度的先河。因而,开展对洛阳北魏墓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砒上,辅之于最近发掘的北魏正光五年侯掌墓 ...

《中国文物报》 1988年04月22日 星期五 第三版
 

洛阳北魏墓略说

发布时间:1988-04-22 作者:赵春青

洛阳作为北魏后期的都城,其墓葬风格不仅对当时的中原地区乃至整个北魏疆域的墓葬以广泛影响,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开创了隋唐墓葬制度的先河。因而,开展对洛阳北魏墓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砒上,辅之于最近发掘的北魏正光五年侯掌墓,对洛阳北魏墓作一略说。

一、洛阳北魏墓的分布

截止目前的调查发掘情况来看,洛阳北魏墓皆在洛河以北,洛河以南,连一座也没有发现。已经发掘的北魏墓死者均为头北脚南,或许当时人们以“头枕邙山、脚磴洛河”为吉祥葬式。

洛河以北的北魏墓,据文献记载,可分为皇室光域和南迁之人墓地两部分。《北史后妃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载:拓跋宏“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原之所”。根据洛阳出土的墓志材料和建国后对北魏墓的调查与发掘证明:西确为皇陵区,目前,可以确定今洛阳市北郊官庄以南的大冢即是孝文帝长陵,至于今邙山乡冢头村东之大冢,则被推测为宣武帝的景陵。在长陵右侧外围还分布着拓跋晃和拓跋弘之子的墓地和个别勋旧贵族和余部诸姓的墓地。河以东,也应是皇室兆域的的一部分。据墓志材料,可以推测孝明帝静陵大致就在今洛阳市东北郊西山岭头村南,此外,在今今邙山乡上寨村曾出土一高大的石翁仲,因而推测孝庄帝静陵可能能在今邙山乡上寨村南。河以东,长陵左侧外围,还分布着九姓姓帝族,勋旧八姓和余部降臣的墓地,如位于今洛阳市东北郊营庄北的穆氏、刘坡的于氏、拦驾沟沟的侯氏等。

南迁之人的墓地,据《魏书肃宗纪》神龟元年诏曰:“民生有终,不归兆域,京邑隐赈,口盈亿万,贵贱攸凭,未有定所,为民父母,尤宜存恤,今制乾脯山以西,拟为九原。”但乾脯山究竟在什么地方,无可细察。据《魏书出帝平阳王纪》载:太昌元年“齐献武王还邺,车驾饯别于乾脯山。”看来,应位于北魏洛阳城东。1985年,笔者在今孟津老城以西约5公里处的邙山上,发掘出北魏正光五年侯掌墓,经考证侯掌为南迁之降臣,地点又在北魏洛阳城以东,埋葬时间又在神龟元年肃宗下达诏令之后,因此,该墓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否就是乾脯山之西的墓地所在,有待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洛阳北魏墓的形制

建国以前,洛阳北魏墓,遭到严重盗掘和破坏,其墓葬形制,已无法看到。这里主要依据建国后的调查和发掘资料,把洛阳北魏墓分作五型:

Ⅰ型:墓葬地面有高大封土冢,冢前立有石刻造像。如被推测为孝庄帝静陵的大冢,系夯筑而成的截尖圆锥状封土,冢高约15、直径约40米,冢前10余米处,有一高达3.14米的石翁仲。被确定为孝文帝长陵的大冢,也为夯筑而成的截尖圆锥状,冢高约35、直径约60米,比静陵宏伟得多,估计其封土冢之前也有石刻造像。

型墓由于只有调查资料,尚未正式发掘,所以内部结构,无法得知。Ⅰ型墓应为北魏皇陵。

Ⅱ型:地面有高大封土冢,冢前无石刻造像。此型墓往往有规模较大的砖室墓室和长达30米以上的长斜坡墓道,墓道凿有天井。如江阳王元墓,地面为夯筑而成的封土冢,呈截尖圆锥形。冢高20、直径约35米。墓室平面略呈方形,长7.5、宽7米,穹窿顶,甬道砖券,其顶部与墓室四壁均有壁画,内容有人物、马匹,四神和天象图。Ⅱ型墓草主身份应是皇室成员中的高级官吏。

Ⅲ型:无冢无壁画的砖室墓。如在洛阳车站发掘的正始三年寇猛墓。该草为单室砖券墓,墓室平面近方形、穹窿顶。Ⅲ型墓墓主身份应是非皇室成员的地方高级官吏。寇猛生前就曾任平北将军、燕州刺史。

Ⅳ型:大型土洞墓。地面无冢,带有长20米左右的斜坡墓道,土洞墓室,墓室四壁稍向外弧出,顶部为四角攒尖顶。以元暐墓为例,该墓斜坡墓道长27米,凿有两个天井与两个过洞。洞室长3.5、宽3.2~3.5米,室内右侧置一石棺,墓室周壁缓有壁画。墓道之中凿成天井与过洞的做法,为隋唐墓所继承。Ⅳ型墓墓主生前身份应是皇室成员中的地方官吏。如元曾任秦州刺史等官职。

V型:小型土洞墓。以正光五年侯掌墓为例,是为短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墓道长2·24、宽1米,前接长1.52、宽1.25高1.55米的拱形土洞甬道。墓室基本呈方形,四壁稍向外弧出,长2.96,宽1米,顶部已塌陷。V型墓墓主生前应是非皇室成员的低级官吏。如侯掌生前担任上谷郡中正,是北魏时期郡级官吏的副职。

三、洛阳北魏墓随葬品的特征

洛阳北魏墓的随葬品以质地来分有陶、瓷、铜、骨等数种,其中陶器占绝大多数,其余质地的器物数量极少,且多残损。陶器的主要特征有:

(一)陶器一反汉晋时期灰陶占多数的情景,而以黑陶为主,且往往于器物外表涂一层白衣,上饰红彩;

(二)陶器器型普遍变小,不及汉晋为大,但器物造型却更加生动、逼真;

(三)正光五年侯掌墓内的陶俑皆为平背,系用单模制成,富有特色。陶器随葬品以用途来分包括:

1、俑类,计有胡俑,武士俑、镇墓兽、侍俑、女俑、骑马俑、童俑、孕妇俑等。其中镇墓兽往往成对出现,双双蹲坐在墓门附近,一为人面一为兽面,背有三撮倒竖的鬃毛。胡俑身材修长,头戴小帽,身穿束腰长袍,褒衣博带,高鼻深目,络腮大胡。武士俑,身材较大,披甲带胄,手持有物,怒目圆睁,神情威武。以上三种可视为北魏墓中的典型器物。

2、生活用具。计有杯、盘、碗、盅、瓶、盒、案、仓、灶、井。

3、家禽家畜:鸡、狗、牛、马等。

4、酒杯与北方少数民族嗜酒的风俗习惯相符合,而仓、灶、井等模型明器的出现,又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四)车马装备,计有驮粮载物的马、驴、骆驼、牛车等,皆作奔走状,不禁使人想起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游牧经济生活。

此外,洛阳北魏墓中曾出土雕刻精美的画像石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北魏墓志的大量出土,不仅可以弥补北魏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同时,墓志当中不乏书法佳作,为我国书法史的研究,也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综上所述,洛阳北魏墓具有一系列独特的风格,对我们研究古代墓葬制度和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北方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历史状况,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人们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