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探访周原西周城址

摘要:   调研课题:周原遗址西周城址考古  调研人:周原考古队  农历正月初五,记者走进积雪尚未消融的周原遗址考古工地。在这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一直在周原寻找西周城址和先周时期的大型建筑。近年来,通过多种手段的探测,考古队终于在2021年末确认了西周城址,发掘了城门、先周 ...

  调研课题:周原遗址西周城址考古

  调研人:周原考古队

  农历正月初五,记者走进积雪尚未消融的周原遗址考古工地。在这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一直在周原寻找西周城址和先周时期的大型建筑。近年来,通过多种手段的探测,考古队终于在2021年末确认了西周城址,发掘了城门、先周和战国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各一处。

  先周大型夯土建筑为寻找周灭商前古公亶父至文王时期的统治中心提供了资料。新发现的城墙为下一步深入探索城内布局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厘清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相关遗存性质,以及聚落与社会变迁过程提供了参照背景,为三代都邑建制提供了难得的实例。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件件出土文物和一个个被发现的遗存,让学术界仿佛获得了解码西周文化的“钥匙”。

  1.新线索引发大小城址猜想

  在关中西部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岐山南麓的冲积扇上有一条幽深沟壑,深沟的两侧村庄里各有一座周原博物馆,分别是宝鸡市周原博物院和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宝鸡市周原博物院文物管理所所长刘万军站在沟壑前,指着前面的一大片麦田告诉记者,根据新发现城墙的线索,推测周原遗址存有大小两座城址。

王家嘴一号建筑基址 图片来自周原考古队

  虽经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发现一些夯土墙的线索,但尚不能确认是城垣的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江宁介绍,至本次工作前,已经确认了一段夯土墙的存在,也曾提出过两个城址的设想方案。

  2021年度周原考古队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介绍,小城城址位于遗址西北部,东西约1480米,南北约1065米,整体呈规整的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考古人员通过开设探沟4条、铲刮断坎5处,判断小城城墙始建于商周之际至西周早期。小城发现之后,鉴于周原遗址的大量遗存分布在小城以东,考古人员开始考虑小城外东、东南是否还有大城的问题。根据以往记录的部分夯土地点呈线状分布的线索,考古人员调查发现了西周晚期城墙的位置,再通过钻探和四处发掘、三处剖面,确认了西周晚期城址的存在。

  西周晚期城墙若复原为一座大城,则东西约2700米,南北约1800米,总面积约520万平方米。其形状规整,基本包括了周原遗址的核心部分,将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城址。除西南城墙因取土破坏无存,其他部分大都保存有断续的夯土基槽。东墙的一段基槽全面揭露后发现门道,南北两壁有单独夯筑的薄墙。门道被倒塌的红烧土覆盖,可能遭火焚,地面上出土西周晚期的铜器腹部残片。门道北侧有嵌入城墙的门塾,城内一侧连接曲尺形夯土台,限定了入城后要向南转向,类似瓮城结构。东南城角城墙基址下压西周晚期灰坑,夯土内出土西周晚期陶鬲。考古人员综合各类信息,推断外城建于西周晚期。

  2.廓清城市布局结构

  周原以往被认为是“周人的宗教中心”“贵族的聚居地”。此次发现的城址为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形状方正、规划明显,足以改变以往“散居聚落”的认识。自战国以来,周原在传统的西周历史叙事中没有清晰定位。但考古遗存和出土西周金文却反映周原是西周最重要的都城,有学者甚至提出周原才是文字材料中的“宗周”。新的考古发现支持这种认识,或将改变两千年来的传统看法,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城址的发现给以往所知遗迹提供了参照背景,向廓清城市布局结构迈出了重要一步。召陈建筑群紧靠外城东墙,不会是王室宫殿建筑,可能是城市的功能性建筑;云塘至齐家的制骨、玉石、铸铜工场均位于小城东墙附近,远离城市中心;凤雏建筑群位于小城北部正中,方向与城址完全一致,结合周围存在的大面积夯土,小城北部应是宫殿区。各级贵族的青铜器窖藏绝大多数发现于小城之外,暗示西周晚期时小城相当于王城,小城以东、以南则是郭城。

  3.填补高等级建筑空白

  “以往工作显示,周原遗址是关中西部商时期面积最大的聚落;王家嘴、双庵一带曾多次出土铜器墓,但能够解决聚落性质的科学发掘材料非常缺乏。为了探寻先周国家的中心,周原考古队在王家嘴区域开展钻探,发现一种杂质很多的硬土。经试掘认为可能是夯土,最终发现先周时期、战国晚期大型建筑各一座。”2020年度周原考古队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曹大志介绍说,王家嘴一号建筑是考古首次发现年代明确的先周时期大型建筑,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均出人意料。目前已揭露南半部分,由正堂、东西厢房、庭院、附属建筑等组成。根据叠压打破关系判断,建筑年代上限为京当型商文化晚期,下限不晚于先周文化晚期。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的发现,填补了以往周原遗址无先周时期高等级建筑的空白,是认定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性质的关键材料。

  建筑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钻探发现王家嘴区域还有大面积夯土,这为确证先周国家中心的位置提供了证据,为深入研究先周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王家嘴遗址区三面临沟,低而近水,东北距地形高亢开阔的西周城址600米。从自然地形到规划方正的城市,反映着周王朝的建立过程。

  王家嘴二号建筑形式特殊,可能是战国晚期的大型官方粮仓。当时的官仓设置于县乡以上。王家嘴周边多次出土“美亭”陶文,此次在刘家墓地考古人员也发掘出了两例“美阳”陶文。近两年的工作表明,王家嘴至刘家一带的战国遗存相当丰富。过去认为美阳县在法门镇一带,新的发现为确认美阳县的位置提供了依据。《汉书·地理志》:“美阳,禹贡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大王所邑。有高泉宫,秦宣太后起也。”二号建筑不仅是难得一见的战国基层官仓实例,丰富了周原遗址内涵,而且与文献记载若合符节,增强了考古工作者认定遗址性质的信心。(采写:陆航)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