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纪要|【邀访学者论坛】梁云:康居、月氏与贵霜的考古学探索

摘要: 2022年3月8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一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邀访学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梁云作主题报告,题目为:“康居、月氏与贵霜的考古学探索”。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包伟民、包慧怡、陈文龙、杜华、谷继明、姜守诚、焦南峰、刘清华、刘文飞、陆一、罗鸿、欧树军、盛珂、王明珂(线上与会)、赵丙祥 ...

2022年3月8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一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邀访学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梁云作主题报告,题目为:“康居、月氏与贵霜的考古学探索”。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包伟民、包慧怡、陈文龙、杜华、谷继明、姜守诚、焦南峰、刘清华、刘文飞、陆一、罗鸿、欧树军、盛珂、王明珂(线上与会)、赵丙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单月英,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副院长杨弘博、院长助理韩笑出席并参与讨论。


梁云老师表示,近年来,中国考古走出国门、开展境外工作成为趋势。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自2014年以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两千年前的张骞一样,西北大学进入中亚的初衷是为了寻找大月氏,工作重心亦围绕张骞所亲历的康居、月氏、大宛等中亚古国展开。这三个国家在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并存,东与乌孙、西北与奄蔡、西南与安息相接。公元1世纪中期发生一个重大变化,贵霜崛起并建立王朝,取代月氏的统治,并向南越过兴都库什山,扩张到印度河流域。本讲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康居、月氏与贵霜。


梁云老师


康居


康居是汉代丝绸之路上的大国,疆域包括卡拉套山南北、“索格底亚那”及“花拉子模”地区。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康居王有冬廷和夏廷,其南部还有附属的五小王。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书有康居王使者、苏薤王使者来访的记载。2015-2016年、2019年,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发掘了乌兹别克斯坦撒尔马罕市西南的撒扎干遗址,共发掘小型墓葬5座、石围居址1座、大型墓葬2座。小型墓为竖穴土坑或偏洞室墓,随葬无耳陶壶、陶罐、铁刀、带扣、骨管。两座大型墓共处一个圆形封堆下,彼此间有打破关系,均为在竖穴墓道一端开有洞室的“端室墓”;出土管、泡、环、带扣等小件金器和带耳红陶罐、夹砂黑陶豆。据推测,墓葬年代应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


金环扣(M11-1 ∶ 17)正面

图片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撒扎干遗址M11发掘简报》


M11-2 出土金器

1.圆形金泡(M11-2:14) 2. 三角形金泡(M11-2:23) 3、4. 金钉(M11-2:28-5、9) 5、6. 金管(M11-2:2-2、4)。图片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撒扎干遗址M11-2发掘简报


撒扎干遗址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撒马尔罕盆地,诸如考克特佩、奥拉特墓地的同类墓葬在此前已有发现。如果把视野放宽的话,将会发现这类墓葬在锡尔河中游、塔拉斯河流域、泽拉夫尚河下游、阿姆河下游均有分布,年代范围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不等。这说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乌兹别克斯坦北部和中西部分布着一种以端室墓和陶扁壶为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其时空范围与文献记载的康居较为吻合,可命名为“康居文化”。


康居文化中期遗存

图片来自《康居文化刍论》


康居文化各类因素的来源

图片来自《康居文化刍论》



月氏


据《史记》《汉书》记载,月氏西迁后占据阿姆河以北并建王庭,阿姆河以南属大夏;到西汉后期,大月氏疆域向南扩张至兴都库什山,包括整个巴克特里亚地区。悬泉置汉简中有17条关于大月氏简文。2017-2018年,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发掘了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发掘有94座墓葬,其中大多为偏洞室墓,还有部分竖穴墓。墓中出土各类装饰品、陶器、武器、工具等,可见死者绝大多数为头北足南的仰身直肢葬。


斯芬克斯形费昂斯吊坠(M44:10)右侧

图片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2017年发掘简报》


M67出土部分饰品

2.乌龟形费昂斯串饰  3、8、9、11、18、19、23、24、25.玛瑙珠  4、7、28、30.石膏珠   5.铜铃饰  6.竖棱纹瓶形费昂斯坠饰  10、14~17、26、27、34~37、40、41、44.扁球形玻璃珠  12、13、42.形状不规则玻璃珠  29、32、33.环形玻璃珠  31.长方体玻璃珠  38、43.圆柱形玻璃珠  39.方形铁饰片。图片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2018年发掘简报》


拉巴特墓地不是孤立存在的,同类墓葬在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与吉萨尔盆地、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土库曼斯坦最东端都有发现。这些墓葬与拉巴特墓地特征一致,年代基本同时——大致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说明,当时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分布着一支以南北向偏洞室墓和头北足南仰身直肢葬为特征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与文献记载的月氏国较为吻合,可以命名为“月氏文化”。需要注意的是,上世纪70年代在阿富汗北部席伯尔罕发掘的“黄金之丘”(Tillya Tepe),其葬式、葬俗与上述月氏墓相一致,应为月氏王陵。


月氏文化各类因素的来源

图片来自《论北巴克特里亚的月氏文化》



贵霜

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翕侯崛起,吞并其他四翕侯,推翻月氏的统治,建立贵霜王朝。《后汉书》记载,月氏分其国为五部翕侯,贵霜为其中之一;贵霜建立王朝后汉朝仍然称其为“月氏”。《汉书》记载大夏有五翕侯,臣属于大月氏。贵霜的渊源是贵霜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但也是国际性难题,争议较大。很多学者认为贵霜就是大月氏或其分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贵霜出自大夏,还有学者认为贵霜源自塞克。从早期贵霜宗教方面的资料(尤其是蒙古国诺音乌拉31号墓人物绣像)来看,早期贵霜信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


诺音乌拉绣像


拜火教严禁将死者尸体直接入土埋葬,而要先置于高处曝晒,任鸟兽啄食,剩下的骸骨收敛后再迁葬。在乌兹别克斯坦达尔弗津特佩、塔吉克斯坦沙赫特佩都发现地面龛室的墓葬建筑,龛内人骨凌乱,葬俗符合拜火教教义,应属贵霜;而月氏墓葬和塞克墓葬流行一次性土葬,崇尚死者入土为安。由此可见,贵霜并非源自月氏或塞克。亚历山大东征对拜火教打击很大,迁居中亚的希腊人也不可能转而信奉古波斯的这种宗教。巴克特里亚地区是拜火教早期流行的地区之一。贵霜王族应来源于阿契美尼德时期就已生活在当地的“巴克特里亚人”,或东伊朗土著。


梁云老师受聘文研院“访问教授”现场


随后,诸位学者就二次迁葬习俗与拜火教、游牧人群统治模式、贵霜的信仰、中亚考古的视角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汪珂欣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