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发现 | 山西临汾桃园遗址F1——仰韶中期房屋实例

摘要: 桃园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南部桃园村东南与襄汾县邓庄镇寺头村北交界处,东临卧虎山,西眺汾河。(图一,图二)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该遗址面积约4.6万平方米。2016年7月至12月底,为配合青兰高速山西段(长治至临汾)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大学、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 ...


  


图一 桃园遗址地理位置图


桃园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南部桃园村东南与襄汾县邓庄镇寺头村北交界处,东临卧虎山,西眺汾河。(图一,图二)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该遗址面积约4.6万平方米。2016年7月至12月底,为配合青兰高速山西段(长治至临汾)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大学、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发现了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西王村类型、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以及东周时期的灰坑及窖穴300余座,陶窑1座,房址5座,墓葬15座,以仰韶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其中,仰韶时期房址的揭露为本次发掘的重要发现,现将编号2016CLLTF1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以下均简称F1)。


图二 桃园遗址地形地貌(从西南向东北)



一、F1

桃园遗址F1(图三,图四)位于发掘Ⅱ区中部,Ⅱ区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层堆积较为简单。①层为耕扰层,各时期遗迹现象均开口于①层下,其中F1开口距地表0.25~0.3米,分布于T0419、T0420、T0519、T0520四个探方内。该房址被多处灰坑及墓葬打破,东北部被东周灰坑H96、H97、H98打破,东中部及东南部被近代坑、近代墓葬打破,同时被东周灰坑H118、仰韶灰坑H116打破;西南部及西中部被近代坑及墓葬打破,同时被东周灰坑H105、仰韶灰坑H113、H115打破;西北部被东周灰坑H90、仰韶灰坑H88打破,北中部被仰韶灰坑H89打破,近代墓葬及灰坑未予编号。


图三 F1俯拍照


图四 F1平面、剖视图


F1虽被晚期遗迹扰乱严重,但半地穴部分结构保留相对完整,包括半地穴居住面、火塘、柱洞以及墙体等。其中居住面面积近30平方米。居住面以上墙体结构中保留相对完整者为北壁,残长4.65米。东、南壁破坏严重,东壁残长3米,南壁残长2.2米,西壁仅见转角残余,与北壁夹角成105°钝角。墙体残高0.15~0.45米,外侧残留少量草拌泥墙皮,厚约0.02米,呈红褐色。(图五)


图五 F1北壁残留


(一)居住面


房址居住面上堆积厚0.2~0.4米,以红褐色砂质土为主,土质较疏松,包含红烧土块、碎石块、炭粒以及少量泥质红陶及彩陶片。居住面建造相对考究,根据剖面可分为5层:第①层厚0.015~0.02米,为经过处理的灰白色草拌泥地面,平整,质地较坚硬;第②层厚0.015~0.03米,浅红褐色草拌泥层,质地相对坚硬;第③、④层厚0.01~0.035米,红褐草拌泥层,但质地粗糙,孔隙较大,炭粒略多于第②层;第⑤层厚0.015~0.03米,黄色垫土层,掺和少量炭屑等杂质。其下为半地穴生土基坑。除第①层较为平整外,其余地层皆厚薄不一,且均未见夯打痕迹。(图六,图七)


图六 F1居住面剖面


图七 F1居住面剖面示意图


(二)火塘

位于室内西部,平面呈圆形,口大底小,斜壁,平底,口径0.78米,底径0.42米,深约1米。火塘口部下约0.1米处,有一处内径略小于火塘口径的环状台面,台面宽0.07~0.1米。该台面向火塘中心延伸处留有多次涂抹并经烘烤形成的节理痕迹。火塘内部堆积大量灰白色草木灰。火塘西部有一处长方形凹槽,宽0.14~0.26米,凹槽顶部及外侧被灰坑打破,凹槽壁面与火塘壁均经过细泥涂抹,壁面光滑,并经多次灼烧,现已呈青灰色。根据其位置,推测应为烟道及掏灰口。

火塘开口东部的居住面下有一不规则横通道状遗迹,通道向东延伸,东口被近代坑打破,洞口及其内壁皆呈红烧面。根据剖面观察,该通道呈平顶、弧壁、弧底状,洞顶较平直,由三块石板拼接,石板顶部及底部均涂抹草拌泥,后经烘烤呈红烧结面。根据其形状及与火塘的位置关系,推断为保存火种之处。(图八~图一〇)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