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孙国平:“点亮东方”——从上山到河姆渡的社会进程

摘要: 河姆渡遗址猪纹方形黑陶钵一、“东方”概念的由来和界定东方的概念很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其实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是从地理学上理解,另一个是从文化历史这个层面理解。所以东方的概念第一块就是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东亚和今天重点讲述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二块是东方文化的概念,从文化层面上给大家介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1万年 ...


河姆渡遗址猪纹方形黑陶钵

一、“东方”概念的由来和界定


东方的概念很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理概念,它其实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是从地理学上理解,另一个是从文化历史这个层面理解。所以东方的概念第一块就是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东亚和今天重点讲述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二块是东方文化的概念,从文化层面上给大家介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1万年到距今5000年前,浙江东北部地区以及上海、苏南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

东方是西方人提的一个概念,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太阳系中旋转,可以说是不分东西的,有个旋转的方向而已。然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打开世界地图大家会看到东西的区别,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在座的各位处于上海市东北市区的东北部,那么相对于浙江来说,上海在浙江的北方。从整个地球来讲,欧洲人对世界的概念是不断拓展的。在十五六世纪,东西方的概念慢慢的明确起来,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整个欧亚大陆的东部,特别是中国现在所在的范围是东方,那么东方的概念非常大。再回到人类诞生、拓展和扩散的过程,经过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几百年的研究,才逐渐明晰人类迁徙的路线。人类从非洲起源,扩散到欧亚大陆以后,分出西方和东方两块人类文明的主要覆盖区,中国是东方这样一个大的概念的主要范围。上海所在地区是东方的核心,浙江处在上海的南侧,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工作,对整个东方地区核心地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有了最完整的资料,所以今天我能够坐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点亮东方这样一个题目,与我这30多年里从事考古工作所发现的成果相关。

在地理学上,把整个地球分成东西半球,欧亚大陆在东半球,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分为欧洲和亚洲,从几千年前至今,欧亚大陆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分布区。在史前时期,由西至东依次分布着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化、印度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化、中国两河流域的东方文化,当然也许还包括东南亚、日本、朝鲜,但东方文化的主体肯定是在中国东部地区。刚才已经把东方的概念做了解题,现在经常提到的东方的概念也许有文化、政治、经济这样三个层面的含义,我们今天考古上需要关注的就是东方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文化。

现在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可以通过夜景来区分哪里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区域,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无疑是灯光最亮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从我们考古人的角度去恢复,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的东方文化的历史过程。

南亚次大陆印度区域和中国的东部区域是现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两个区域,也是史前文化最发达的两个区域。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现在最发达的两块文明区域在1万年前是什么样子,即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东方文化什么时候开始比较明显地发展起来的?东方文化又如何展现出这么一个早期的发展过程?东方文化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

二、 “东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今天讲的东方的地理位置具体一点就是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也有远东和华东这样的一些提法,这些概念是通俗的表述,也有地理学的名称。远东地区不是一个严格的地理概念,在不同的地方都有这样的说法,上海可以说是远东地区的一个区域,也有长江下游地区、太湖流域、苏南地区、浙北地区这样的意思。今天重点要介绍的区域是杭嘉湖地区、宁绍地区、舟山地区和金衢盆地,我个人理解这些地区都包括在东方大的地理概念里面,是东方的一部分,或是东方的核心。更加具体一点就是利用我个人熟悉的考古材料来介绍浙江、上海和苏南这么一个范围。这个范围从地貌上来讲有三点特殊性。第一点,这里处在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浙江以南都是连绵的江南丘陵地区,有高高低低的丘陵和山地,往北是杭嘉湖平原和太湖平原,再往北是大片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更往北是黄河下游的淮河平原、华北平原。所以浙江北部,包括上海西边这一块处在地貌的过渡地带,这是影响史前文化面貌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第二点,这里是东方最核心的区域,处在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地带。第三点,这里是南北交汇地带,浙江、上海和苏南处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又是南方地区的北方,所以这一区位特点决定了位于浙江、上海、苏南这个长江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过渡性特征和兼容性特征。

长江三角洲地区卫星地图

三、东方文化起源与发展——从上山到跨湖桥(井头山)再到河姆渡


这是今天给大家重点讲的主要内容,第一块继续交代一下文化分布的空间和聚落环境,第二块是生业经济,第三块是聚落形态,第四块是手工业技术,最后是原始艺术遗存。年代框架为上山文化到河姆渡文化,从距今1万年左右到距今5000年左右。根据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的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存大概是距今不到200万年,这是一个学术界和旧石器考古界公认的年代数据,中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元谋猿人比较确定的年代是180万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和浙江这一带,最早的旧石器遗存在浙江的西北地区。中国境内旧石器文化或者说是古人类的演变迁徙过程,大体上是从中国的西部往东部迁徙或者传播,比较具体的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


新石器早期阶段,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板块,从南往北依次是珠江流域史前文化区,长江流域史前文化区,淮河和黄河流域史前文化区,辽河和东北地区史前文化区。不同的学者可能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主要为这四块大的文化区。

新石器中期阶段,距今7000年到距今6000年前,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了一些类似于河姆渡遗址的史前遗址,数量并不算多,但足以反映长江流域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一)文化分布空间与聚落环境

浙江北部以杭嘉湖平原为主,杭嘉湖平原西侧有一个山地丘陵区与皖南丘陵相连,这块地方经过我们最近十年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文化的旷野型遗址,如安吉上马坎遗址、长兴七里亭遗址、紫金山遗址,有的考古报告已经出版,有些还在编写当中。可以确定浙江境内发现了距今100万年到8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早的史前人类遗址就在浙江西北部的安吉和长兴一带。东方文化最早的年代在距今100万年左右。

这里给大家重点介绍浙江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阶段的考古发现情况,来说明从上山到河姆渡文化时期,考古材料所展现的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过程。浙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从1937年开始,到现在经过了八十年左右的时间。浙江的地域不太大,只有10万平方公里。我们浙江考古人特别自豪的地方就是在这么一个小范围的地域里边发现了新石器早期至晚期连续的史前文化遗存。早期以上山文化为代表,年代为距今10000年到8000年。中期以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以及杭嘉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为代表,距今8000年到5300年。晚期以良渚文化为代表,距今5300年到4300年。我按照这样的时间序列给大家具体做介绍。

年代最早的上山文化覆盖的核心区域是浙江的金衢盆地,大家知道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就在金衢盆地的中间,现在经济比较发达,还是有很多的历史积淀。跨湖桥文化比上山文化年代略晚一点,在很大地域上是重合的,也有一些不重合的地方。河姆渡文化的大致分布区包括现在的宁绍地区东部、台州地区北部和舟山地区,这是我个人从事考古工作最多的区域。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区也是浙江史前文化的核心区,跟上海的距离更加接近,上海和浙江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都在同一个地理范围里面。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河姆渡文化区里的材料,接下来就从上山文化开始介绍。

上山遗址地理位置


从2005年发现上山文化第一个遗址以后,通过调查和发掘已经发现了18处遗址,其中第一个是上山遗址,第二个是小黄山遗址,然后是龙游荷花山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峙山头遗址,现在正在发掘义乌桥头遗址,还有准备要发掘的永康湖西遗址,这些都是上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上山文化是全国范围内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发现最密集的一个考古学文化,有五六处遗址经过考古发掘。上山文化的分布地域,主要是金衢盆地,周围有一些海拔几百米的低山丘陵,环绕着一些小的盆地,现在看起来比较适合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人生存,可以早到距今12000年到10000年,是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域,也是研究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最重要的一个区域。

通过中国南方地区湖南和江西的考古发现情况来看,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很可能早至距今15000年前后,活动空间也是在盆地和盆地里低矮的丘陵。上山文化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中,金衢盆地的海拔高度为30米到50米,周围还有一些小的盆地。上山文化的第一个遗址——上山遗址位于金衢盆地北侧浦江的小盆地,周围是海拔几百米的山地和丘陵,中间有浦阳江支流流过,海拔在50米左右。小盆地非常适合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开展狩猎采集,早期农业基本上也是在这样的小盆地里开始发展起来的。小盆地是浙江的粮仓,金衢盆地是一个主要的区域,现今种植的农田基本上是水稻田,还有油菜和少量的麦。

上山遗址中发掘的炭化稻米

上山文化之后的跨湖桥文化,特别是跨湖桥遗址,聚落分布的环境有一些变化,从上山文化的盆地、丘陵地区,慢慢地转移到比较低矮的丘陵以及近海岸的河口滩涂地区。这是一个小的变化,到了河姆渡时期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跨湖桥遗址在杭州市的东南方向,位于两个小山丘环绕的小山谷里的山麓坡地上,山谷海拔比较低,只有五米左右。最新发现的余姚井头山遗址离田螺山遗址很近,距离河姆渡遗址也不远,井头山遗址的年代和跨湖桥遗址差不多,在距今8000年到7000年,当时古人类选择的环境跟上山时期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既选择一些丘陵和低矮的盆地中心区,也开始选择沿海地区海拔非常低的滩涂平原区。田螺山遗址是在滩涂平原区,井头山遗址也在滩涂平原区,年代与跨湖桥遗址的测年数据是同时的。跨湖桥遗址和井头山遗址这个阶段,人们的活动空间已经比较大,分布到真正的沿海地区,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田螺山遗址和井头山遗址的后面是一条东西向的公路,公路的北侧就是四明山余脉,南侧山脚下的小盆地就是井头山遗址和田螺山遗址所处的小地貌。井头山海拔只有70多米,南坡下有一个现今地表不能看到的地下的小山包,距地表大概六米以下,海拔-5米左右。井头山遗址所依托的这个地下小山包,在8000年前是一个海边小岛,小岛边上当时有一个村庄,从出土遗存来看,这是真正依赖海产品作为生活资源的中国最早的沿海村落。这个遗址的发现非常特殊, 2013年,遗址所在地准备要建厂房,建厂房之前要做地质钻孔,钻孔取样以后,一部分东西散落在地表,被一个放羊的老头捡到,将一些贝壳、陶片、骨头带到我正在发掘的田螺山遗址的驻地,因为我一直关注河姆渡文化的来源问题,所以看到以后非常敏感。原来我也发表过几篇文章,推测河姆渡文化前身的文化面貌。蒋乐平老师还有所里的其他几位老师跟我的判断不一样,他们认为河姆渡文化的前身是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我个人一直认为河姆渡文化的来源肯定在当地,而不在内地,现在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基本上证实了我的判断。

井头山遗址发掘现场

井头山遗址考古出土的海产品

早期河姆渡文化的核心区在宁波和台州地区,更加具体的是以姚江流域为核心的地区,处在低海拔山麓坡地和滩涂平原的交接地带。原来在河姆渡报告和遗址发掘之后的宣传当中有个不太确切的说法,河姆渡遗址位于宁绍平原。现在看起来很多遗址不在平原上,而在四明山山脉和沿海滩涂的交接地带,当时还没有真正的宁绍平原。河姆渡文化经过发掘的河姆渡遗址、鲻山遗址、田螺山遗址、傅家山遗址,这四个距今7000年的早期遗址基本上都在山脚,而不在姚江河谷平原的中间,遗址的分布跟环境变化是紧密相关的。田螺山遗址依靠四明山余脉,海拔几十米到几百米的小山丘,现今生长着大量的杨梅,优越的遗址环境孕育了非常发达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所在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当中环境多样性最具优势的地方。既有可以采集狩猎的山地丘陵,也有可以利用海产品的古海湾,还有小块的滩涂平原,大量的水体包括河流、湖泊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