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跟随杨泓先生探察中华文明的演进

摘要: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相关的中国历史文献资料也十分丰富,但是在中国的早期历史文明中,文献资料却是极其不足的,这一点即使孔子也慨叹过:“杞宋无征。”《史记》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种,其记载自黄帝始,属于传说时代,后世历代载籍沿袭沿用,莫不如是。《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杨泓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9月出版。  自1921 ...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相关的中国历史文献资料也十分丰富,但是在中国的早期历史文明中,文献资料却是极其不足的,这一点即使孔子也慨叹过:“杞宋无征。”《史记》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种,其记载自黄帝始,属于传说时代,后世历代载籍沿袭沿用,莫不如是。

《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杨泓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9月出版。

  自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中国考古学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年,从极少数人关注的领域逐步走入公众的视野。这一百年间,由于科学的巨大进步,中国考古学也处于快速的发展中。这些考古所见的文明点,增补了具有物质性和视觉性的实物材料,连缀成中华文明的演变图谱,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使得早期中国的历史日渐清晰,可以说,今人对于中国文明史的认识已在很大程度上胜过前人。然而如何将近百年来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公众知识,贡献于社会文化建设,也是一些富有责任感和远见的学者夙夜厪念的问题,《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一书也正因此诞生。

  本书由著名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中国美术考古开创者之一的杨泓先生撰写。杨泓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长期担任《考古》《考古学报》等杂志的主要编辑,也是《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考古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全面展现新中国考古成果的权威著作的主编、主要撰稿人和编辑。这些学术经历,使他成为能够全面、宏观地掌握中国考古学各个时段、各个地区田野考古材料的前辈学者。

  杨先生以十分专业、严谨的态度对待这本科普读物,他将这一百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选列其中,运用考古发掘的新材料,提纲挈领、主次分明地描绘了从旧石器时期到宋元时期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的光辉轨迹。这本书用扎实、系统的材料,分寸恰当地综合考古学界对于中华文明研究的整体贡献,既展现出中华文明演进的辉煌成就,又时时可见作者个人的研究心得,如长城建造背景以及它带给作者的思考,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二里头文化与夏代的联系,历史上究竟是否存在夏代之谜,为何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是惊人的奇迹,各类文物背后到底隐藏着创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等等。老一代考古学家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深厚的感情与思考,对于年轻的读者也具有启发意义。书中杨先生采用了极具个性化的表述方式,精骛八极,思接千载,既有着越江跨海的视野,又不乏富有温度的细节。

  书稿以时间为序,从史前时期文明到宋代文明,分成了九个部分。开篇从最具中华文明代表性的“长城”和“舞龙”谈起,表明杨先生“在这本书里,力图以中华大地掘出的众多古代文化宝藏,把中华文明留下的光辉轨迹重现在读者面前”的态度。杨先生用讲故事的方式,精心选取47种或遗址或器物,配以丰富的图像资料,大至墓葬、寺塔,小到铜镜、玉佩,涉及日用器皿、家具、兵器等方方面面。叙述了从考古发掘开始,到揭开它们神秘面纱的整个过程。枯燥乏味的考古学文化,在他的笔下排成了优美的阵列,落实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充满着美的光辉的物件和生活,从“陶轮旋转的魔力”到“尊严的礼器”再到“追求享乐的市民生活”,无不为读者的阅读铺平了道路,引导着读者仔细探寻、不断取得对中华古代文明日益深入的认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本书也承载着杨先生很大的期望,正如他在书中最后提到的那样:“十分明显,一切炎黄子孙,都不应该不了解我们古代文明的光辉轨迹,但是它不是我们可以盲目骄傲的资本,只能是激励前进的动力。如果通过这本力图重新描画出中国古代文明光辉轨迹的小册子,能够达到上述目的,那是作者所企望的。”

(图文转自:《天津日报》2022年05月09日第11版)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