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萍乡清理出土的三座纪年砖室墓

摘要: 近几年来,萍乡市博物馆在文物调查和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中,先后清理出土了三座有确切纪年的砖室墓葬。其中东汉二座、东晋一座,三座均为青灰色花纹砖船蓬式券顶墓,多为坐北朝南向,出土器物也极为丰富。东汉永元十五年墓是1975年在萍乡上栗城下村由农民烧砖取土发现。封门被挖破,墓内堆满淤泥。此墓分前后两室,前为甬道,后为墓室,全长3,7米,宽1.5米,前室高2米, ...

近几年来,萍乡市博物馆在文物调查和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中,先后清理出土了三座有确切纪年的砖室墓葬。其中东汉二座、东晋一座,三座均为青灰色花纹砖船蓬式券顶墓,多为坐北朝南向,出土器物也极为丰富。东汉永元十五年墓是1975年在萍乡上栗城下村由农民烧砖取土发现。封门被挖破,墓内堆满淤泥。此墓分前后两室,前为甬道,后为墓室,全长3,7米,宽1.5米,前室高2米,后室高1.米。墓门为单层砖平砌封闭。前室两边有壁龛,壁龛离地面80公分,高35公分,长50公分,宽18公分墓砖有三型:一为楔形券顶砖;二为长方形铺底砖;三为长条形砌四周墙用砖。砖头和侧面多饰半圆圈纹,少量砖上印有“永元十五年七月”的隶书阴文,随葬品大多数放置在前室两侧,出土文物15件。其中陶瓮3件,大小陶罈2件、陶双唇罐2件、陶盉1件、陶壶1件、大小陶罐2件、铣釜(连三脚架)1件、铁刀长短各1件、铣斧1件。其中长铁刀长1.1米,保存较好。

1981年6月,萍乡广寒寨塘小学建校时发现并清理一座东汉永元八年纪年砖室墓。墓向南偏东150°,墓分前后两室,前室为甬道,后为主室。平面呈“凸”字形。后室长3.25米,宽2.08米,高2米;甬道长2.6米,宽1.64米,高1。5米。后室在90公分处起拱,前室在68公分处起拱。墓不是用砖封门,是用木桩和泥封闭的。墓口边墙下出土了1件铜釜、l件双耳陶钵和一些木炭。墓砖均是青灰色,分长条形,楔形、长方形、瓦形四种。砖头和侧面分别饰有鱼纹、铜钱纹、三半圆圈几何纹、四叶柿蒂半圆圈组合纹和饰有“永元八年六月中作”隶书阳文纪年砖等七种。长条砖专砌四墙,楔形砖呈斧头形专为券顶用;瓦形砖是在楔形砖上再加一层防护层;长条形砖专作墓底砖。铜钱纹、鱼纹、四叶柿蒂半圆圈纹和纪年铭文砖均属楔形砖。砖侧的花纹、文字都砌在面向墓内的一面。

随葬品陈放在靠封门的甬道处和接近甬道的墓后室左边。出土器物20余件,陶器有瓮、罈、罐、缽、双耳罐、杯及双唇罐,另外有铜盉、铜釜、铣鼎、三脚架、铁刀、铁钩等。其中1件陶罈的肩部施有青釉。东汉永元八年和十五年均是汉和帝刘肇时期的年号,距今已有1800余年,随葬品多是明器,部分是实用器。1977年在萍乡施家山发现东晋永和年砖室墓一座,墓长3.6米、宽2.1米、高2米。分前后两室,也是坐北朝南船蓬式券顶墓。砖的形制和用法均与东汉墓相同,少数砖的侧面模印有“永和八年××作”凸隶书铭文和“阳遂富贵、宜利子孙”等吉祥语。

随葬品放置在前室和后室之间,后为主室,棺槨骨骼已腐无迹,只见淤泥。出土陶器共17件,器物上饰有方格纹、篾形曲折纹、弦纹等,大多施有黄釉或青釉。东晋永和四年是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即公元348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随葬品与上述汉墓相比较,在数量和器类上都减少了,但明器少了,青瓮日用器在随葬器物的比例增加了三座纪年墓的发现,为此段考古树立了一把标尺,对研究汉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特别是晋瓷的出现,对研究赣西地区的陶瓷史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证据。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