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汉代像石中的外来艺术浅析

摘要: 我国与外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张骞开拓了通往西域之道,开创了中外往来的新局面。之后,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中亚细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西汉政府在西边建立亭障。据《史记大宛列传》载:“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这促进了西汉和葱岭以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 ...


我国与外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张骞开拓了通往西域之道,开创了中外往来的新局面。之后,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中亚细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西汉政府在西边建立亭障。据《史记大宛列传》载:“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这促进了西汉和葱岭以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汉书西域传》)的局面,使中亚细亚的草原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传入我国,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交融,从而形成了一种中西文化合璧的新形式。从西汉中晚期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而开始出现耗资巨大的画像石墓,从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无不反映出这一历史实事。

建国以来,在我国的鲁、苏、豫、皖、川、陕等地发现了一大批画像石墓,这些画像石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其中反映汉代中亚细亚外来文化因素的题材丰富多样,说明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空前。

在汉代画像石中,有众多的中亚、西亚题材。如产于安息、条支、鸟戈山离和天竺摩揭陀国的狮子、大象、骆驼等在汉代画像石中甚为普遍。四川新都王稚子二阙的画像石和山东肥城西南孝堂山石室东壁第三层画像石上,均雕刻着雄狮、大象、和骆驼。四川新都在1978年发现的画像石有双峰骆驼,中置建鼓,两侧有击鼓人,还有仪仗队。这一时期,有翼兽也出现在画像上。雕造于公元111年的山东两城山画像石,第16石上层,前有飞翼天禄,后有双峰骆驼和象。其天禄和斯基泰民族流行的鹰头兽有相似之处,同时又揉合了安息艺术中有翼兽的形象。鹰头兽这种半狮半兽的怪物纯属艺术的幻想,这种雕塑在于阗附近的约特竿也发现过。在汉代,这种图像已由天山北路和西伯利亚南部传入天山南路和黄河流域了。1953年发掘的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中室的八角擎天柱,北面图像有鹰头、有翼兽和有翼牛、西面画像石出现有翼白虎和麒磷,该墓葬年代属二世纪中叶。由此可见,草原文化中的鹰头兽在山东东汉晚期画像石中仍有出现,但已进入尾声了。

汉代画像石中的神仙羽人和裸体人像与希腊、罗马雕刻中的表现手法,在艺术构思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希腊、罗马雕刻盛行裸体神像和人物像,有翼天使和爱神埃洛斯是常见题材。这种艺术作风与犍陀罗艺术同一时期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得以再现。属于东汉早期的河南唐河针织厂汉墓出土的画像石,雕刻技法用剔地浅浮雕,图像中已有羽人,四神图中的龙虎也有翼。兴建于公元147年的山东嘉祥武氏祠是东汉晚期画像石的宝库,前后左右石室画像石中有许多有翼羽人,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楚辞远游》王逸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这里的羽人国很可能就是古代的亚述,因为亚述流行的就是人首兽身和有翼兽雕像。公元前九世纪在亚述王阿苏纳西帕尔二世宫殿中就有人首有翼牛身雕像,波斯古都波斯帕里斯也有同类雕刻。在江苏沛县栖山东汉初期画像石中,有人首蛇身、马首入身和人首马身的图像,这显然是受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感染,同时又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有翼天使和蛇形怪人而有飞翼的神像石雕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山东嘉祥武氏祠和陕北等地的汉代画像石中,屡见东王公谒见西王母的图像。据《竹书纪年》周穆王条:“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史记·秦本纪》载“造文以骏马骊骅骝騄献以穆王,穆王命造父驾车,西巡狩,得见西王母。”这些记载大致反映了公元前十世纪以后,黄河流域和中亚锡尔河上游地区有比较牢固的联系。

希腊、罗马的裸体石雕艺术在西汉晚期以后的画像石中出现。山东嘉祥吴家庄画像石上有裸体力士支承屋盖;曲阜颜氏乐园画像石中有裸体力士相搏雕像;南阳画像石中有裸体舞的图像。这些为数众多的画像石,都是希腊、罗马的裸体石雕艺术经西域而传到内地,并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形象。

中华民族之所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就在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善于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因素,并以最快的速度化成自己的血肉。汉代画像石中外来艺术形象的出现亦决非偶然,实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