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尹吉男丨考古学研究途径的知识生成:东汉石祠的形式和画像内容

摘要: 在石祠内设置石刻画像是为了服务祭祀,而不是为了单纯表现艺术,这一点必须明确下来。祠堂是十分庄重的场所,不是任人随意观赏的地方。它所表现的内容也不是为了单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石祠画像有它一定的独立性和整体性,此外,画像内容也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不能理解为当时的人们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以至于千篇一律的承袭。祠堂毕竟是祠堂,而不是美 ...

在石祠内设置石刻画像是为了服务祭祀,而不是为了单纯表现艺术,这一点必须明确下来。祠堂是十分庄重的场所,不是任人随意观赏的地方。它所表现的内容也不是为了单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石祠画像有它一定的独立性和整体性,此外,画像内容也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不能理解为当时的人们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以至于千篇一律的承袭。祠堂毕竟是祠堂,而不是美术展览馆,祠堂要求画像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以便构成祠堂的内涵。

——尹吉男




作者简介


尹吉男,朝鲜族,辽宁丹东人。著名艺术史学者,当代艺术评论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人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辽宁省博物馆特约研究员。三联书店“开放的艺术史丛书”主编。曾著有《独自叩门——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和美术》等。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美术史》的首席专家和主编。现任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院长。



东汉石祠堂的建筑形制与画像的基本组合


*本文节选自《知识生成的图像史》第四章“考古学研究途径的知识生成”,为作者尹吉男的本科毕业论文(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2 年),由俞伟超先生指导,修订后发表于1987 年的《美术研究》,题目为《东汉石祠艺术功能的观察》,署名吉南。为适应网络阅读,原书注释从略。


1

关于汉代祠堂概述


由于石祠堂同样刻有画像和文字,所以我们至今还能在赵明诚的《金石录》和欧阳修的《集古录》中读到有关石祠堂的记载。其实,早在北魏的《水经注》中,郦道元就把自己亲眼看到的汉代石祠遗存做了简要的记录【图1-3】。此后,尤其是清代的学者,在他们的金石著作中都有对石祠的详细著录【图4-5】。


图1 赵明诚《金石录》中关于“郭巨石室”的记载,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德州卢见曾雅雨堂刊本


图2 欧阳修《集古录》中关于武氏家族成员武荣其碑的记载,《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图3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中关于“孝子堂”的记载,明万历时期吴琯校刊本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