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故城遗址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木骨泥墙”中的木构件

摘要: 木构件是指建筑中以木材为主的结构,主要对建筑起支撑作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土遗址,土遗址中的木构件较为特殊,基本都包裹在墙体中,这种筑墙法称为“木骨泥墙”。“木骨泥墙”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以仰韶文化晚期的郑州大河村遗址F1-F4中建筑的墙壁为例。当时木骨泥墙的做法就是将直径为0.10米左 ...





木构件是指建筑中以木材为主的结构,主要对建筑起支撑作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土遗址,土遗址中的木构件较为特殊,基本都包裹在墙体中,这种筑墙法称为“木骨泥墙”。


“木骨泥墙”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公元前3000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以仰韶文化晚期的郑州大河村遗址F1-F4中建筑的墙壁为例。当时木骨泥墙的做法就是将直径为0.10米左右的立柱以一定间距排列开,柱间用草把填充,再在柱间设横木固定草把,立柱、草把、横木均以草绳绑扎固定,然后内外抹泥共厚约0.30米左右,这就是木骨泥墙较原始的做法。也就是这种有横有竖的木构架形成,确立了之后数千年我国传统建筑是以梁、柱为主的间架建构。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木骨泥墙”中的木构件相比仰韶时期,已有很多的进步,变得更加复杂稳定,使之伫立千年而不倒。但由于古时自然条件的限制,土多木少,加之交通运输的困难性,北庭高昌回鹘佛寺的“木骨泥墙”在仅有的自然条件下学习融合了中原内地的建筑文化,又在其基础上自成一脉,形成了独特的土木结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木骨泥墙”中的木构件类型主要有:

一、没入墙体内的立柱——暗柱。

图1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S101殿东壁暗柱

(笔者自摄)

二、墙体内横置的木梁——栣木。

图2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S104殿北壁方形栣木(笔者自摄)

三、支撑和保护立柱的木柱础。

图3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东侧204-205龛间木柱础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图版二八)

图4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出土斗拱、榫卯残件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图版九六)

还有更多木构件在1979-1980年的考古发掘时被发现,包括顶部的椽、梁、枋,以及斗拱中常见的升、斗等等,多种类型的木构件更好的反映出当时回鹘在北庭地区的建筑文化同中原内地建筑的交融,更反映出回鹘人因地制宜,合理的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的古老智慧。这也印证了北庭地区自古就是多源文化的汇聚地,是现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铁证。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北庭故城遗址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