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内藤湖南:关于殷虚

摘要: 近年来由于龟版文的出土,殷虚之名广为人知起来。不过殷墟这个地名其实早已见于文献记载。《汉书·项籍列传》载项羽与章邯盟洹水南殷虚上,注引应劭曰:“洹水在汤阴界,殷虚,故殷都也。”又《水经注》:“洹水出山,东迳殷虚北。”其下引《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昔者项羽与章邯盟于此地矣。”据此可以知道这里是殷的都城遗址。 ...

近年来由于龟版文的出土,殷虚之名广为人知起来。不过殷墟个地名其实早已见于文献记载。《汉书·项籍列传》载项羽与章邯盟洹水南殷虚上,注引应劭曰:“洹水在汤阴界,殷虚,故殷都也。”又《水经注》:“洹水出山,东迳殷虚北。”其下引《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昔者项羽与章邯盟于此地矣。”据此可以知道这里是殷的都城遗址。但殷代本曾屡次迁都,据称汤以前迁都八次,汤以后又迁都五次。然则殷虚是哪一时期的都城,颇成问题。据《史记》所载,殷盘庚以后两度迁都,其地点看来与殷虚都并不相合,唯有盘庚之前的河亶甲居于相,据云与殷虚相近。然而此地所出土的龟版文中,有些却已在河亶甲以后,近于殷末。因此也难以断定这就仅仅是河亶甲时代的都城。唯《史记》注引古本《竹书纪年》云:“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当然这里的七百乃是二百之误。若从此说,则殷虚龟版文中含有直到武乙时代之物,正之相合。王国维氏的考证即取此说,定殷虚为盘庚以后延续不改的殷都故址。然则此地又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呢?据罗振玉氏的《五十日梦痕录》所言,可知是在清朝彰德府安阳县的小屯,亦即府城西北五里,东、西、北三面洹水环绕之处。

  罗振玉《五十日梦痕录》

此地的古器物出土,也并不是从近年才开始的。宋代《考古图》中,就有不少关于河亶甲城所出古铜器的记载。罗氏等以为恐即同一地点。不过龟版文的发现则是近年的事情,时间是在中国的光绪二十五年(1899),也就是我国的明治三十二年。最初是被山东商人得到,在第二年将一百余片带到京师,卖给王懿荣氏。王懿荣氏是当时著名的古玩鉴藏家,后来又从潍县的赵执斋手中买到龟版数百片。这一年义和团之乱爆发,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王懿荣氏殉难而死。后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当我国明治三十五年,其后人为了处理王懿荣生前的借款,变卖收藏品。当时有龟版一千余片,归于刘铁云氏之手。其后刘氏又托人搜集得到龟版三千余片,总数达到了五千片之多。我于是年十一月,到刘氏在北京外城的寓居拜访,亲见他当时专心制作龟版拓本的情形。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龟版文。刘氏于次年著有《铁云藏龟》,是龟版文的拓本集子,这也就是龟版文相关著述的问世之初。

  刘鹗著《铁云藏龟》

其后,著名的经学家孙诒让氏于光绪三十年(1904)著有《契文举例》二卷。此书仅有稿本,并未公之于世,故长年不为学界所知而终。不过近年罗振玉氏将其收入了吉石盦丛书第三集。我们最早见到的中国人关于龟版文的研究论文,大约就是罗振玉氏于宣统二年(1910)所著的《殷商贞卜文字考》了。那一年我正好为了研究敦煌遗书,前往北京,因此承罗氏亲手赠与此文。当然,此前一年,我国的林泰輔氏已经在《史学雜誌》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富岡謙藏氏也已经在《史学研究会講演集》上刊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了。由于这三人的论文,龟版文颇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其后因为清朝发生革命,罗振玉氏来此寓居京都,出版了关于殷虚龟版文、古器物等的一系列名著,今天已经作为史学考古学上最有力的材料,为学者所利用了。

  罗振玉著《殷商贞卜文字考》

殷虚出土的龟版文,虽然其名总称为龟版,但这只是因为龟版自古以来有龟卜遗法可征的缘故,在实际上却并非仅有龟版而已。与此同时,也出土了各种用于占卜的兽骨。关于龟卜之法,《尚书·洪范》篇及《周礼·大卜》章皆载其法。出土的龟版兽骨上的烧痕、兆坼等都与记载相合,唯有刻划文字于龟版兽骨之上这一点,则古书别无可征。不过这些文字都是贞问之语,其存在决非不合情理,则可断言。据罗氏《殷虚书契考释》所述,其卜辞大抵可分为祭、告、享、出入、田猎、征伐、年、风雨八类。据此可以得到当时礼俗、官制等种种方面的研究资料。据罗氏在《殷虚古器物图录》中所言,骨版中还有似与卜法无关的其他记事,也有一些是完全没有烧痕的,可以推想,这些骨版有可能是已经用作古代简策的了。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

刻在龟版上的卜辞全部都是贞问,也就是向龟占卜问事之语,而作为答案的就是兆坼。所谓兆坼,也就是灼烧龟版或者兽骨而产生的裂痕,在《洪范》篇中列举有五种形状。《周礼》中关于这种兆坼,又记载说存在着许多的颂,也就是繇辞。可以想见,繇辞就是当时的卜官事先背诵下来,依据兆坼的形状,相应选用不同繇辞来进行判断的文辞。这种繇辞,在一开始恐怕也还是很简单的,后来似乎却渐渐浩瀚起来了。据我看来,周代之所以会出现《古籀篇》这样的辞书,应当就是古繇辞发达起来的结果。因此龟卜之法一方面既是占卜的起源,同时也可以看作是文书的起源。古繇辞的字形大约与龟版文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可以知道的,中国文字的最古老形态了。
除了龟版文之外,殷虚还出土了许多古器物。当然其中已经有玉器,也有犀角、象牙的雕刻品,还有铜器、石器、陶器,以及像贝货一样的东西。不过最多的还是骨制品。据此可以知道当时的文化正处在狩猎牧畜时代。至于其种类之多,雕刻之精,则殊为令人惊叹。样式几乎完全与被目为商器的铜器相同,而精巧甚或尚有过之。据此就可以知道,商代铜器纹样最初并不是单纯作为铜器发达起来的,而是把施于骨器之上的手法应用到了铜器上。甚至还可以推想,或许一切器物的制作,有可能都是从骨器开始精巧起来的。
罗氏的藏品中有铜器的残片,上嵌孔雀石。而最近我们京都大学所得到的骨器,也同样在雕刻上嵌有孔雀石。观乎此,则可以知其由来了。罗氏藏品中最为可惊的就是磬,其形制如罗氏所考,与《周礼·考工记》所载不同,而是类似于犁錧,也就是力ラスキ。据此则不但磬为最古老的乐器,连其形状也可以一并征知了。此外,磬字与聲字有关,从此又可以知道古代思想中是以磬音来代表声音的了。
从殷虚出土的陶器,虽然是素烧,但颜色洁白,纹样精巧,毋宁说甚至有比周代陶器更为出色的作品。其纹样与骨器一致,可以想见应当是与铜器一样,从骨器纹样发达而来的了。
看起来像是贝货的东西,是否果真用作货币,抑或不过是一种装饰品?并不清楚。不过,当时不但使用真正的贝壳制品,甚至已经有了骨制的贝货形物件,可见社会已经发达到在天然出产的贝壳之外,还利用兽骨来仿造贝壳的程度了。
以上是殷虚至今出土物品的大致情况。至今为止对殷虚遗物的采集,可以说只不过是对自然出现之物的捡拾收集,还并没有运用进步的考古学研究方法来进行统一发掘。因此如果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研究的话,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所得,亦未可知。此所以殷切寄望于考古学者的奋发努力。此外对于龟版文,罗氏的《考释》诚然是空前的大著述,但也并不是说研究就已经止步于此了。罗氏本人就已经对出版的《考释》追加了大规模的订正,完成了几乎是原作数倍分量的书稿。因此如果考古学家以及经学、史学的专门学者能够进行精细研究的话,所得必当不少。王国维氏以龟版文为依据,对殷先王先公,以及对殷周制度所进行的研究中,就有许多发从来经学家、史学家所未发的新见地。深盼这方面的研究也能够日益兴盛起来。
此外还有一点,从这些遗物来看,如果对中国的其他古迹,也就是殷代盘庚以前,例如河南归德府附近的亳城,又或者可能是夏代古迹的山东潍县一带,进行同样研究的话,必定不会是毫无所得的。这么一来,真正的中国古代历史才得以分明。希望在我们的时代。能够达成这一愿望。
大正十年(1921)九月发行《考古学雜誌》
第十二卷第一号

  参 考

  《清国河南省湯陰縣凳見の龜甲牛骨に就きて》(明治四十二年[1909]八月九月十月刊《史学雜誌》第二十编第八号第九号第十号) 林泰輔氏

  《龜甲獸骨文字》二卷 同上

  《古羑里城出土龜骨の説明》(明治四十三年[1910]七月《史学研究會講演集》第三册) 富岡謙蔵氏

  《铁云藏龟》六卷 刘氏鹗

  《铁云藏龟之余》一卷 罗氏振玉

  《铁云藏龟拾遗》一卷附《考釋》一卷 叶氏玉森

  《殷虚书契前编》八卷 罗氏振玉

  《殷虚书契后编》二卷 同上

  《殷虚书契菁华》一卷 同上

  《殷虚书契待问编》一卷 同上

  《殷商贞卜文字考》一卷 同上

  《殷虚书契考释》一卷 同上

  又增订本二卷 同上

  《簠室殷契类纂》八卷 王氏襄

  《簠室殷契徵文》一卷附《考释》三卷 同上

《殷虚书契类编》十四卷 商氏承祚
《契文举例》二卷 孙氏诒让
《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一卷《续考》一卷 王氏国维
《殷契钩沉》甲乙二卷《说契》一卷《揅契枝谭》一卷 叶氏玉森
《殷虚书契考释小笺》一卷《殷契拾遗》一卷 陈氏邦怀
《殷虚埋契考》一卷《殷契辨疑》一卷 陈氏邦福
《安阳发掘报告》第一册二册三册

  关于著者所作目录以后所出的参考文献,可参看石濱純太郎氏《殷墟學文献小志》(昭和九年[1934]九月刊《龍谷史壇》第十四号)、容媛氏《金石书录目》卷七甲骨类、董作宾氏《甲骨文论著目录》(民国二十二年[1933]四月刊《国立北平图书馆读书月刊》第二卷第七号)、李星可氏《甲骨学目录并序》(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刊《中法大学月刊》第四卷第四期)等。校者记。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