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海屋

摘要: 3 海屋 民国 成都市邛崃市火井海屋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与平乐芦沟造纸作坊遗址一起被列入成都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评价海屋布局严谨,设计别致,装饰图案精美,时代特征明显,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动手修豪宅,只为争口气居住在油榨(现火井镇)的80多岁老人邱德琼十分肯定地告诉说,海屋的原主人是她大伯 ...
3 海屋 民国 成都市邛崃市
火井海屋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与平乐芦沟造纸作坊遗址一起被列入成都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评价海屋布局严谨,设计别致,装饰图案精美,时代特征明显,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动手修豪宅,只为争口气

居住在油榨(现火井镇)的80多岁老人邱德琼十分肯定地告诉说,海屋的原主人是她大伯。由于大伯无嗣,她小时还在海屋中的“小姐闺房”里住过一段日子。

邱德琼的大伯叫邱子文。据考证,其自幼聪颖过人,由于弟兄众多,家境不宽,很早就到川军中谋了个小职。后来,他认识了时任重庆海关督办的高何镇何场村人季叔平(据传和郭沫若是至交,其病逝时郭沫若还写诗哀悼),蒙其照顾,转到重庆海关任职。邱子文是家乡情结很浓的人,虽出人头地,但每年都要回家乡小住,然而自家房屋破旧不堪,和其身份难以相称,因此每次回来都在火井首富庾文州家(现火井陈氏旧居)租房暂住。


由于没有子嗣,按理邱子文没有大兴土木在火井建房的必要,但一次回家的冷遇却让他发誓要在火井修一幢最好的豪宅。原来庾家因赌博和吸食鸦片,家道中落,终将房子卖给当地豪强陈芷渊(陈氏旧居故此得名)。出于嫉妒或其他原因,陈家就是不租房给邱子文居住,还说些颇令人气愤的风凉话。可以想象一个海关要员屈居陋室的心酸和自强。人活一口气!修房计划就此萌生。

远山取石材,重金修海屋

火井一位百岁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修海屋的壮观。据老人回忆,1933年,邱子文从重庆请来一个建筑工程师,还带着两名副手,趾高气扬一路滑杆回到火井,同时带回的银元足足有几大箱。设计图纸,招聘民工,整个火井场一派热闹。


具体有多少民工参与修建,老人也说不清楚,只肯定说上50人,基本把火井周边的木匠、石匠都请去了。老人印象中最深的是修10米高的东墙,由于所耗石材众多,最后不得已到6里外的崇嘏山取材,4个工人光运一个石条到现场就要耗费大半天。另外木材选料也十分讲究,取材地也不近,主要来自现在的南宝山镇。光雕刻花窗的木匠就达七八人。


老人说,最热闹的是开薪的日子。据说银元是用箩筐抬出来,发一次薪就是一箩筐。可见为修这座房,邱子文是动了血本。

为何叫海屋

为何要改“海屋”这个古怪离奇的名字?长期进行镇志考证的火井小学退休教师高义奎认为,重要一条是主人工作在海关,但却远离大海,让他无时不心生对大海的憧憬,其中也包括光宗耀祖的成份。二是建筑深广莫测,有迷宫一样的暗道回廓,颇有大海的意蕴。


据现场观察,精美的石刻门楣上就有大海和轮船的浮雕,正中是斗大的草书“海屋”,看来以上分析有理有据。

工程还未完,红军已到来

工程持续了两年。1935年,红军翻越镇西山到达高何、火井,身为国民党官员的邱子文闻风而逃。此时海屋建设已接近尾声,只剩天井未铺石板,大门的顶棚未安装。即使如此,建筑已能住人。不过最先入住的却是一批红军战士。不到一月,红军撤离。国军卷土重来,海屋成为国民党第十一军一旅部驻地。不久,邱子文拖着多病的身子回到了海屋,但已无心继续剩下的工程。1943年,他抱着遗憾在海屋抱病离世。可以猜测,海屋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也是最大的爱。


1950年,火井解放。人民政府用三间街房与邱家换海屋。从此,海屋作为公产,相继作为税务所和乡医院。虽有局部改造,但大体结构未作改变。后来,为保护该建筑,乡医院又由此撤出。更多游人得以一睹其雄伟和神秘。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跨市州异地安置点,邛崃市南宝山镇先后接收安置了汶川和青川两个羌寨的羌民,火井场上的“海屋”也随之华丽转身,成为展示羌族历史遗迹和民族风情的纪念馆——成都尔玛民俗博物馆,以及传承羌族文化的场所——邛崃市羌族历史文化传习所,原本古朴素雅的院落被装扮一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让“海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