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徐光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考古发现·河北卷》序

摘要:   张文瑞所长编著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考古发现·河北卷》一书,所长邀我为序,觉得应向业内外介绍工程中的考古成果,慨然应承了。该书在规划的88个项目(实际完成104项)中,选取了52项遗址的考古成果。在介绍每处遗址的文字中,有多幅插图,图文并茂,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正式发掘报告尚未全部出版的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参考,广大读者也可以了解其 ...

  张文瑞所长编著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考古发现·河北卷》一书,所长邀我为序,觉得应向业内外介绍工程中的考古成果,慨然应承了。该书在规划的88个项目(实际完成104项)中,选取了52项遗址的考古成果。在介绍每处遗址的文字中,有多幅插图,图文并茂,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正式发掘报告尚未全部出版的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参考,广大读者也可以了解其概貌,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考古发现·河北卷》

编者:张文瑞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西有太行山脉,北有燕山山脉。河流主要属海河水系。该省资源丰富,物产多样,经济发达,历史悠久,环绕首都北京市和天津市。是我国的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地面、地下蕴藏丰富的文物。一百年来,自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即开始开展考古工作,特别是1949年以后,考古学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如阳原泥河湾遗址群,发现距今百万年以来的旧石器遗址至新石器文化早期遗址,从旧石器文化发展的早、中、晚三期,至新石器文化延绵不断,是我国考古学的宝库。20世纪70年代,在武安发现早于仰韶文化,距今 7、8千年的磁山遗址,即著名的磁山文化,是新石器考古的突破。迁安有距今8千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其后,又在徐水南莊头遗址发现近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及其后的北福地遗址。河北省的仰韶文化,可分为后岗类型和大司空类型,有密集的分布。先商时期有磁县下七垣遗址,可称为下七垣文化。商代遗址在邢台、石家庄有广泛分布。西周时召公封于燕,西周文化也有广泛分布。战国时期是燕、赵两国的中心地区,位于邯郸的赵王城、赵王陵,位于易县的燕下都。还有中山国的都城和陵墓区。汉代有著名的中山王刘胜墓及其墓群。临漳邺城遗址是六朝故都,在中国都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西郊有曹魏的墓区,其西北郊是东魏北齐的陵墓区,以及响堂山石窟。宋代有西京大名府遗址,唐宋元时期有邢窑、定窑、磁州窑等著名窑址。从上简述,可知河北省是我国文化文物大省,蕴涵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因此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尤要保护好文物。

  二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后,又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是一项合理配置大江大河水资源,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惠民工程。工程设计分为三条输水线路即东线、中线、西线。先行开工建设的是东线和中线工程。西线工程由于工程复杂,尚处于设计研究阶段。东线工程由长江下游抽水,主要是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或利用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经江苏、山东向北方地区输水。中线工程是由水源、输水、引江济汉三项工程组成。水源地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丹江水库,经加高大坝,扩容蓄水,该水库水质良好,是优质的水源地。淹没区涉及湖北、河南两省五县市区,移民40万人。输水工程即输水总干渠,从丹江水库北上,渠线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河南、河北至北京、天津。引江济汉工程是为弥补汉水水量不足,从长江上荆江河段输水至汉江兴隆段,经江汉平原腹地。由水利部负责前期规划工作,后成立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总负其责。2002年12月27日以江苏省三阳河、潼河工程开工挖掘,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工程正式启动开工。东线工程已于2013年完工输水,中线工程已于2014年完工输水。沿渠线民众和北京、天津民众已喝上丹江水库的优质水。南水北调河北段,属于中线工程。渠线自河南安阳县安乐镇穿漳河进入河北省,经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保定市,从涿州穿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区,全长463公里。从徐水县引水至保定市、廊坊市向东进入天津市,全长130公里,是为天津干渠。其间,为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2008年由石家庄、保定市至北京的输水干渠提前贯通,由河北省先向北京供水。

  南水北调工程中文物保护工作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即开始启动。从2002年开始,以省、市(直辖市)为单位,开始库区及渠线区的文物勘探及局部发掘,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形成基础资料,并逐项价值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规划,东线由淮河水利委员会汇总,中线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汇总,同时水利部成立文物保护前期规划专家组,负责指导规划工作。最后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形成总规划(即可研报告)。经专家论证,报国务院审批。为此,2003年6月国家文物局和水利部联合发布《关于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文物保护的通知》。2003年11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做好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2005年国家文物局在郑州召开“全国支援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动员大会”,动员组织全国力量参加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全国各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60余家单位参加。参加人员战严寒,斗酷暑,争分夺秒投入文物保护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力量。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最终确定647个项目,其中地下文物项目600项,地面文物项目47项。勘探面积157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69万平方米。

  与三峡工程不同,三峡工程除迁建区外,主要是水库淹没区。而南水北调工程除丹江水库淹没区和运河码头、水闸等有少最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外,主要是地下文物保护项目。在总干渠设计上,为了保护文物避开了地面文物,地下文物项目重要的也尽量避开,实在避不开的也要优化渠线。例如河北省易县、徐水的燕长城遗址、磁县北朝墓群等。由于文物保护项目须先行,在保护规划(可研报告)未批复的情况下,采取特别措施,特批了两批控制性项目,用于重点项目。第一批45项,第二批171项共216项。2008年又审批了丹江水库60项,至2009年8月审批了全部文物保护项目。

  南水北调河北段文物保护工作与各省市同时启动。其工作量在五省两市中,仅次于河南省,位居第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领导文物保护工作,同时成立专家组在工作上予以指导。并于2005年7月30日,在北戴河召开全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会,孙士彬副省长、国家文物局张柏副局长、中线工程局黄荣副局长和相关专家等分别讲话。同时在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制、领队负责制、工程监理制、评审验收制等,对文物保护项目经费的管理、领队责任、发掘工地的验收、文物安全、文物交接、资料档案管理等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求渠线范围内的墓葬全部发掘清理,避免文物流失,不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工程文保办公室组织沿渠线勘查和局部发掘,2002至2003年即发现遗址150处,经梳理后立项发掘项目88项。最后超额完成至104项。发掘面积27万平方米,勘探面积和发掘面积均超额提前完成。参加工作的有省内和国内研究机构、大学33家,由于33家单位的通力合作,每个团队艰苦奋战而超额完成任务,保证干渠按时输水,并取得了重大成果。2010年3月22日—25日,召开了田野工作总结大会,有24个团队进行了工作汇报,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领导和相关专家用均做了讲话。现按时代先后,将文物保护成果,简述之。

  三

  南水北调河北段干渠,在河北省中南部几百公里的大地上,挖了百米宽的大沟(考古学称探沟,不过这探沟实在大)。在渠线施工之前,考古工作者在大沟的地面上清理发掘各类遗址,包括从新石器文化、先商、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北朝、隋唐、宋辽金元至明清各时代的遗址,是河北中、南部的一部灿烂的实物历史。每处遗址都有从早期到晚期的遗存,但各自的重点不同,在这篇短文中只能点到一些遗址的重点之处。在渠线内遗址清理发掘之后,才正式施工,几十架挖掘机同时挖掘,场面蔚为壮观。

  新石器文化 仰韶文化后岗类型(后岗一期文化)距今约7000年,在冀南、冀中地区有广泛分布,其中容城北城村遗址,是一处重要居住遗址,发掘房址15座,窖穴82处,在冀南磁县一带分布更为密集。其后是仰韶文化大司空类型,如临城补要村遗址。有意思的是在新乐何家庄遗址见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踪迹,可见庙底沟类型影响之大。涞水大赤土遗址为新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龙山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在冀南也有分布。

  先商文化 有突破性进展,在新乐赞皇、临城、邯郸、磁县均有发现,重要的是磁县南城村遗址有居住址和墓地,内涵丰富,保存完整,发掘墓葬78座。临城补要村遗址先商文化,也很丰富。在渠线之外的居住址和墓地今后须进一步工作,必将有更大的收获。商文化的起源,向为学术界关注,从考古实践来看豫北、冀南地区是商文化起源的重要地区。张光直先生主张商起源于商丘,文献记载多,经中美联合考古,由于该地区为黄泛区,尚未找到相关遗迹。过去冀中地区考古工作薄弱。这次唐县北放水遗址的发掘很重要,应属先周时期,文化特征有其特点,与下七垣文化不同,尽管与其文化性质相同的唐县淑闾遗址有似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筒形鬲,仍应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或可称北放水文化。

  商和西周时期 易县七里庄是新发现的一处重要遗址,应是召公封燕前的土著文化,或与先燕文化有关。磁县南营村遗址有早商——晚商时期的遗存。邢台后北留庄遗址、永年邓底遗址、邯郸薛庄遗址,都有丰富的晚商遗存,后北留庄遗址发现的四头黄牛的祭祀坑有其特点。唐县南放水遗址是一处丰富的西周遗址,发掘窖穴163座,墓葬13座。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燕长城保存较好,渠线难以逾越,只能选择保存差的地段穿过。同时通过发掘也可了解其结构。易县燕长城有基槽,存高4—5米,夯筑。徐水燕长城墙基宽8—9米,夯筑,东黑山遗址存有燕长城的军事城堡。战国时期北有燕国,南有赵国,中间有中山国,渠线经过之处,发掘最多的这一时期和两汉时期墓葬,反映了这一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众多。为研究当时丧葬礼俗、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丰富资料。战国时期的墓葬有邯郸林村墓群、元氏南白楼墓群、唐县高昌墓群、内丘张夺墓群、磁县营南墓群等。以林村墓群最为重要,位于赵国都城郊区,发掘战国墓葬50座,车马坑一座,墓区有围墓沟,以区别墓葬等级。渠线外的墓葬应做好保护工作。张夺墓群由战国一直延续到秦汉,其屈肢葬应是受秦文化的影响。磁县南营墓地由战国延续到两汉时期。涞水西水北遗址发掘陶窑4座,窖穴223座,应是燕下都附近的制陶作坊。唐县都亭遗址发掘西汉窑场,主要生产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两汉墓葬发掘最多,有唐县高昌墓群,满城荆山墓群,正定吴兴墓群、元氏南程墓群等,如正定吴兴墓群发掘121座,元氏南程墓群发掘126座。同时发掘有汉代居住址如唐县南故城汉代遗址,元氏故城遗址、临城张家台西汉居住址、徐水东黑山两汉居住址等,这批汉代遗址和墓葬对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生活和丧葬习俗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北朝墓群 赞皇西高李氏家族墓地,渠线内有9座,有砖室墓和土洞墓两种,保存较完好。4座未盗掘。其中有北魏承熙三年(公元534年)迁葬,应是北魏分为东、西魏时迁葬的。这批墓葬反映了北朝大族埋葬的状况。下一步应将整个墓地范围及墓葬排列、勘查测图,申报省保和国保,做好保护规划。磁县北朝墓群,位于邺城遗址西北郊,在南北15千米,东西14千米(原记录12千米)的范围内,分布100多座东魏、北齐皇室、贵族墓葬。在南水北调工程渠线规划时,由于西有太行山,东有邺城遗址,避让不开,只有选择地面坟丘稀少的地段绕行。结果仍发掘北朝墓6座,其中出有墓志或志盖的墓3座。有徐州刺史元祜墓,葬于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7年)有墓志。出土志盖的有东魏贵族“魏故兖州元公墓志铭”和“大齐故修城王墓志铭”可知后者墓主人是北齐皇族高孝绪,该墓墓道壁画尚存,两壁各保存仪仗队列各13人。以上三墓的发现,对进一步廓清东魏陵区和北齐陵区有重要价值。另在陵区内湾漳营发掘北朝时期烧制建筑材料的窑址,应与修建墓陵有关。

  唐宋及以后时期 内丘南中冯墓地有十六国——唐代墓地,以唐墓为主,墓中随葬有邢窑瓷器。元氏南北楼墓地是唐代大型土洞墓,为李氏家族墓地,排列有序,出土墓志有“东阿令李旷”墓。正定西邢家唐代墓地有“官”字瓷器。磁县北朝群莹域内还发现一些晚期墓葬,其中南来村墓地有保存较好的宋代壁画墓。徐水西黑山金元墓地,发掘一批平民墓,也是不可多得的材料。正定西邢家发掘骠骑将军颜玉家族墓地。永年申氏家族墓地占地60亩发掘明清时代200余座墓葬。

  南水北调工程已分别于2013、2014年输水。目前正进行单项验收,以后还有国家验收。文物保护田野工作已于输水前完毕,但室内整理和编写报告工作还在进行,这是费时费力的艰辛工作,期望同仁们再努一把力,最后完成。

  河北省和其他省份先后举办了南水北调文物保护成果展,向领导和广大民众汇报,得到很好的社会效益。非常期望以后建设博物馆,长期为国家保存珍贵文物同时,供广大民众参观游览,惠及人民。

  大型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经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应认真总结,予以推广。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