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汉画像石“佛佑金环”佐证佛教在中原地区流传

摘要: 来源:收藏快报作者:许满贵南阳汉画馆珍藏3000多块画像石,而反映佛教譬喻经故事的“佛佑金环”画像石少见。图1所示的这块画像石就是其中一件。此石由南阳理工大学副教授、汉画收藏家袁祖雨收藏,长150厘米,宽34厘米,厚30厘米;左为双环相套,中有妇人骑鹿、射箭,右为奔跑之虎。画面刻佛故事,双环相套,意为失而复得之金指环;无角、短尾之母鹿,为佛之常用形象;妇人骑鹿,意为已得佛法;射虎之势,即施法之举;飞速奔跑之虎,意 ...
来源: 收藏快报作者:许满贵
南阳汉画馆珍藏3000多块画像石,而反映佛教譬喻经故事的“佛佑金环”画像石少见。图1所示的这块画像石就是其中一件。此石由南阳理工大学副教授、汉画收藏家袁祖雨收藏,长150厘米,宽34厘米,厚30厘米;左为双环相套,中有妇人骑鹿、射箭,右为奔跑之虎。画面刻佛故事,双环相套,意为失而复得之金指环;无角、短尾之母鹿,为佛之常用形象;妇人骑鹿,意为已得佛法;射虎之势,即施法之举;飞速奔跑之虎,意为业障,在佛法面前,不得不驯服。南阳汉画专家郭书云、魏静思诗书云:“金环复归,业障可除。物来物吉,终归其主。因果报应,毫厘不误。前世善修,后世之福。”

  据佛教经典《旧杂譬喻经》卷上(二七)记载:“昔有妇人,常曰:我无所亡。其子取母指环,掷去水中已,往问母金环所在?母言:我无所亡。母后日请目连阿那律大迦叶饭,时当得鱼,遣人于市买鱼归治,于腹中得金环。母谓子:我无所亡。子大欢喜,往至佛所,问:我母何因,有此不亡之福?佛言:昔有一仙人居北,阴寒至冬天,人人悉度山南,时有老独母,贫穷不能行,独止为众盖藏器物;春人悉来还,母以物一一悉付还其主,众人皆欢喜。佛言:时独母者,是汝母,前世护众人物故,得是无所亡福耳。”今译:从前,有一个妇人,经常说:“我没有丢失什么。”他儿子拿了母亲指环,扔到水中。事后去问母亲:“金环何在?”母亲说:“我没有丢失什么。”过了一天,母亲向目连、阿那律、大迦叶施饭,需要鱼。派人去市场买,买回鱼来收拾,在鱼肚子里得到金环。母对儿子说:“我没有丢失什么。”儿子大喜过望,前去找佛,问:“我母亲因何有不丢东西的福分?”佛说:“从前有一个仙人,住在北山阴寒的地方。到冬天,人人都到山南去。当时有一位孤寡老妇人,贫穷不能离开,独自留下来为大家看护收藏器物。春天,人们都回来了。老妇人把东西一一还给原主,大家非常欢喜。当时的孤寡老母就是你母亲。由于前世保护众人的财物,所以今世得到不丢东西的福分。”

图1

图2

  譬喻经故事中的“目连”,指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弟子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不得食,佛令作盂兰盆,于七月十五日,具足百味五果于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而后其母始得吃食。目连告佛:“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 “阿那律”,指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是佛从弟,获天眼通,故称天眼第一,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大迦叶”,即摩诃迦叶波的简称。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修行(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传诵不绝。这则譬喻经故事说明佛法无边,总是有施必报,有感必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如行放生、布施、梵行等善业,即因种善因而招感善报;反之,行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业,即因种恶因而招感恶报。老妈妈为众人看家当然也属善业,得到“无所亡”福分,顺理成章。

  《旧杂譬喻经》是西域佛教的早期经典,亦称《杂譬喻集经》。三国吴康僧会译两卷。康僧会(?—280),祖籍西域康居国,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居交趾。十余岁出家。吴赤乌十年(247)到建业(今南京)设像行道,孙权为其建建初寺,史称此为江南有佛寺之始。是继支谦之后在江南传教的人,生平见“六度集经”条。图2所示为初唐·敦煌莫高窟323北壁《康僧会传教图》(局部)。据南朝(梁)慧皎编《高僧传》卷第一《康僧会传》,译于建业。《出三藏记集》失记,《开元释教录》著录为两卷。为区别于后秦鸠摩罗什(344—413)所译《杂譬喻经》,故名。共集录54则故事,以譬喻形式宣扬佛教教义。袁祖雨研究认为:汉明帝“永平求法”(东汉永平七年,明帝刘庄遣使西行往天竺求取佛经、佛法的事件)前,大臣傅奕把他梦见西域的高僧,解释为“金人”,而汉画像石是象形的故事,初传期汉地佛教文化视觉符号不是偶像的传播,故而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很少凿刻偶像的僧人形象。南阳汉画像石“佛佑金环”,同样可佐证三国东吴时期,康僧会在南京所译《旧杂譬喻经》之时,佛教早已在中原地区流传。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