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的突出普遍价值(OUV)比较

摘要: 1、引言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写过这样一段文字:“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东西并峙,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两个庞大帝国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然而彼此都间接地知道远处有这样一个大国,广土众民,文化灿然。中国人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俨然视为遥远的另一个秦帝国,其推重可知!丝道的起点在中国,终点在罗马,两端之间,不过转运站而已!”【1】两个帝 ...
  1、引言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写过这样一段文字:“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东西并峙,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两个庞大帝国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然而彼此都间接地知道远处有这样一个大国,广土众民,文化灿然。中国人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俨然视为遥远的另一个秦帝国,其推重可知!丝道的起点在中国,终点在罗马,两端之间,不过转运站而已!【1】
两个帝国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图一),它们是如此的不同,但却又在欧亚大陆的两端采用了同样的方式——修筑长城来抵御“蛮族”入侵。1987年,中国的长城(The Great Wall)与英国的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被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的巧合让我们不由地将两段“长城”放到一起审视。2005年,随着德国上日尔曼-雷蒂亚长城(Upper German- Raetian Limes)的加入,“哈德良长城”世界遗产也因此扩展为“罗马帝国边界”(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由两处“长城”遗产而引发的东西方两大帝国的比较,也因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008年,苏格兰的安东尼墙(Antonine Wall)作为扩展项目也被纳入“罗马帝国边界”。根据未来扩展计划,“罗马帝国边界”将包括从图拉真(Trajan)到塞普蒂米乌斯·塞韦鲁斯(Septimius Severus)的帝国鼎盛时期(约公元100年至200年)的疆界线及该线上不同时期的军事设施,这也意味着它将最终跨越20多个国家,覆盖约5000公里(图二)。

1641288557143.png

图一 西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示意图(作者标绘)

1641288592864.jpg

图二 世界文化遗产罗马帝国边界位置示意图(来源:http://whc.unesco.org/

由于列入时间较早,中国长城与英国哈德良长城的提名文件均未发现二者价值的对比分析内容,仅在“罗马帝国边界”2005年扩展的提名文件中一笔带过,并无太多参考价值。本文基于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两项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官方认定成果,试作简单的比较分析。

 
  2、两处遗产的列入标准      
    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符合的世界遗产列入标准的具体内容摘录如下表所示【2】

1641288627950.png

  3、两处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综述    

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的突出普遍价值综述辑录如下:
(1)罗马帝国边界
在领土上,罗马帝国是历史上已知的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包围着地中海世界和周边地区,其帝国边界的网状系统从西部的大西洋海岸一直延伸到东部的黑海,从北部的苏格兰中部到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北缘,都受到了保护。它大部分建于公元2世纪,当时帝国已达到最大的边界范围。该边界可以是人为的或自然的屏障,可以保护整个帝国的空间或军事区域。它的遗迹包括边界前后区域内可见的以及考古埋藏的遗存。
该遗产由罗马帝国边界的三个部分组成: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上日尔曼-雷蒂亚长城(Upper German- Raetian Limes)和安东尼墙(Antonine Wall),位于帝国的西北部,构成了不列颠尼亚,上日耳曼尼亚和雷蒂亚等前罗马各省的人为边界:哈德良长城是从东泰恩河(River Tyne)河口至索尔韦峡湾(Solway Firth)130公里处,是根据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22年的命令建造的,作为当时不列颠尼亚(Britannia)最北端的连续线性屏障。边界遗存继续向南沿索尔韦(Solway)海岸延伸了36公里,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军事设施组成。墙体和相关设施构成了整个英国北部罗马军事管控区域的主要遗存要素。边界墙体内外还辅以沟渠和堤岸,在大范围道路系统的连接下,在北部和南部的广阔区域中支持堡垒,行军营地和其他功能。它展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连贯的防御体系,经过几代工程师的完善,并以其精雕细琢的石头结构和对其所经过的壮观高地地形的出色利用而闻名。
上日尔曼-雷蒂亚长城全长550公里,建于2世纪,位于莱茵河上的莱茵布鲁克和多瑙河上的艾宁之间。包括了堡垒、要塞、物理屏障(physical barriers),连接着基础设施和民用建筑。它通过帝国在以前未开发地区发展罗马军事建筑设施,展现了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交流,从而使人们对公元1世纪末至3世纪中叶的古代世界有了真正的了解。它不仅是军事上的界线,同时还界定出了经济和文化的界限。尽管罗马文化的影响遍及边境,但它确实代表了罗马化世界和非罗马化日耳曼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条任意的直线,没有考虑到地形情况。反而,这使它成为罗马测量精度的极好证明。
安东尼墙建于公元140年安东尼努斯皮乌斯(Antoninus Pius)皇帝的统治下,目的是征服不列颠北部的部分地区。它位于苏格兰中部,从福斯河(River Forth)到克莱德河(River Clyde),一直延伸约60公里长。通过其军事和民用建筑设施,将罗马的技术、组织和知识扩展到了帝国最遥远的地方,并以此来展示文化交流。它体现了对使用石材和草皮建造防御性建筑的高超技术和熟练掌握程度。由于安东尼墙使用的时间较短,所以它提供了特定时间点的帝国边界位置,并提供了边界设施是如何设计和建造的实证。边界遗迹一道由墙壁,沟渠,土方工程,堡垒,要塞,望塔,道路和平民住区,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和历史单元,展示了一个由几代人不断完善的雄心勃勃、连贯一致的防御建筑体系。
该遗产以上每个部分都构成了罗马帝国线性边界的一个特例,涵盖了广阔的遗迹景观,反映了资源在帝国西北部的部署方式,并通过其共同的文化展现了罗马帝国的统一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其对当地的地理、气候,以及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的独特回应。


1641288688240.jpg

图三 哈德良长城和安东尼墙位置示意图(来源:http://whc.unesco.org/

1641288714261.jpg

图四 上日尔曼-雷蒂亚长城位置示意图(来源:http://www.limes2015.org

(2)长城

中国长城,作为历代中华帝国的军事防御工程,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7世纪在中国的北部边境持续营建,总长超过20000公里。中国长城的东端始于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省嘉峪关。它的主体由城墙、马道、敌台、烽火台以及堡寨和关隘等组成。
长城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是中国古代中原帝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以及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的重要物证,是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建造技术和卓越的建筑艺术水平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强的保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的象征意义。

1641288754990.jpg

图五 中国历代长城位置示意图(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http://www.greatwallheritage.cn/CCMCMS/

4、两处世界遗产的比较    

通过将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的突出普遍价值(OUV)并置一处,我们仅从字面上的相互比较,即可窥见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同。
(1) 规模与物理特征: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未来尚有大量可扩展的遗存)的规模同样宏大,它们各自跨越了广阔的范围,穿越了多种类型的地理环境;最终建造的建筑类型相似,如:堡垒与戍堡、要塞与关隘、望塔与烽燧、沟渠与壕堑,虽然名称和形式略有不同,人们却将它们连同墙体一起组合成为一种有效的军事防御体系;它们的建造材料类似,均就地取材,使用了土、石等当地方便取得的建筑材料。
(2) 建造背景及目的: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都是在国家实现统一,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建造的,且同样基于帝国文明的高度发展与广泛传播;它们的建造都是由帝国的统治者下令,它们除了军事防御功能外,更同样有着区分文明世界与非文明世界的界化作用。

(3) 价值标准: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都展现了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交流对建筑、技术、景观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标准ii:交流价值);见证了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标准iii:见证价值);成为人类历史这一重要阶段一种建筑、建筑或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标准iv:典范价值)。除此之外,中国长城还是人类天才创造力的杰作(标准i:杰作价值),并与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事件、观点、信仰、文学作品产生直接联系,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标准vi:联系价值),这两条价值是罗马帝国边界所不具备的。

 
   5、引发的思考    

以上只是对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两处世界遗产属性和价值的简单比较,如果我们继续深入探究两个帝国文化发展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大致还原这一时期两个不同区域的社会形态和空间形态,实现“以物证史”的作用。

中国长城与罗马帝国边界不但是两个帝国疆域军事上的物理界线,还起到了加强文明与非文明之间的鸿沟的作用,它们是帝国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罗马帝国得益于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基于泛希腊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统一文化;此后,随着基督教的普及、政教分权制衡、以及基督教的分裂,欧洲终于成为多文化、多民族的列国体制。中国基于儒家思想形成了汉民族为主的中原农耕文化,且在此后历代连续发展,即便是在元、清两个外族统治的历史时期也无例外。因此,长城能够在古代中国不断延续和发展,并最终在明代达到防御功能、营造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巅峰,而在欧洲却只出现于罗马帝国这一时期。


【1】许倬云.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109.
【2】引自世界遗产网站:https://whc.unesco.org/en/list/,笔者翻译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