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

摘要: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 作者:杨巨平出版社:中华书局副标题: 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出版年: 2022-10页数: 496定价: 78.00装帧: 精装丛书:南开史学家论丛ISBN: 9787101158601内容简介“希腊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二世在位时组织编译的希腊语《圣经》中,指非希腊人说希腊语,过希腊人的生活。希腊化世界是指在亚 ...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

作者:杨巨平
出版社:中华书局
副标题: 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
出版年: 2022-10
页数: 496
定价: 7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南开史学家论丛
ISBN: 9787101158601
内容简介
“希腊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二世在位时组织编译的希腊语《圣经》中,指非希腊人说希腊语,过希腊人的生活。希腊化世界是指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政治上以希腊—马其顿人为主导、文化上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同时容纳东方当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其范围东起地中海,西到中亚、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存续时间,大致开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希腊化世界是亚历山大东征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在他死后,其部将三分天下,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接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希腊化文明遗产不仅在希腊化世界传播、接受、改造,而且传入了遥远的中原内地,最终融入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洪流之中。从某方面来说,亚历山大在丝绸之路的开通上,发挥了与张骞同样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丝绸之路的中文著作,...(展开全部) “希腊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二世在位时组织编译的希腊语《圣经》中,指非希腊人说希腊语,过希腊人的生活。希腊化世界是指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政治上以希腊—马其顿人为主导、文化上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同时容纳东方当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其范围东起地中海,西到中亚、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存续时间,大致开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希腊化世界是亚历山大东征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在他死后,其部将三分天下,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接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希腊化文明遗产不仅在希腊化世界传播、接受、改造,而且传入了遥远的中原内地,最终融入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洪流之中。从某方面来说,亚历山大在丝绸之路的开通上,发挥了与张骞同样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丝绸之路的中文著作,多从中原视角出发,本书则围绕丝路的另一端——希腊化世界展开论述。第1编共分3章,论证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世界对于丝路开通的作用;第2编是本书的重点,共分5章,属于个案研究,分别论述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接受;第3编共3章,论述希腊化文明信息在中国的遗存与影响。各章既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以全面、系统、立体地反映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本次出版,并附录5篇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希腊化研究自从19世纪德罗伊森的三卷本《希腊化史》问世以来,方兴未艾,已经从古典学的研究边缘进入了中心,成为显学。近年来大型的丛书和专题研究著作不断出现。杨巨平教授在该领域深耕多年,是国内希腊化研究的领军学者明确提出丝绸之路与希腊化文明(世界)之间在时间、空间,尤其在文化上存在着必然联系的观点,在本书中有系统详细的阐释。★以往研究丝绸之路的中文著作,多从中原视角出发,本书则围绕丝路的另一端——希腊化世界展开论述,利用中外古典文献、考古、钱币、铭文等资料,多角度、多层次予以揭示。★希腊化世界是指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政治上以希腊-马其顿人为主导、文化上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同时容纳东方当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这个世界东起地中海,西到中亚、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可谓是七海一河一山(即咸海、里海、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河、帕米尔高原)环抱之地。在如此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当地的东方文化长期接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一个既统一又多元的文明——希腊化文明。文明以这个世界为载体,世界因这个文明而存在。尽管亚历山大帝国转瞬即逝,其部将三分天下,但希腊人的统治格局基本确立。即使由于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的独立,塞琉古王国元气大伤,但远东希腊化文明圈的形成使得希腊化文化的遗产得以保留、延续。希腊式城市、希腊式钱币、希腊语、希腊的造型艺术、希腊的神都不同程度地在当地留下了它们的印记。这就是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张骞抵达西域后所见所闻的世界。张骞的到来,意味着中希文明的首次沟通,宣告了从黄河到地中海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此后,希腊化文明遗产不仅在西域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播、接受、改造、利用,而且传入了遥远的中原内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张骞通西域视为今天“一带一路”的预演。本书就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第一编论证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世界对于丝路开通的作用。第二编是本书的重点,属于个案研究,分别论述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丝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和接受,第三编论述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的存在与影响。各章既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以全面、系统、立体地反映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在线试读:豆瓣阅读得到
作者简介
杨巨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CHS)和德国考古研究院(DAI)客座研究员(2013~2014)。主要研究领域为丝路古国文明、希腊化文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在中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有《古希腊罗马犬儒现象研究》、《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剑桥古代史》第7卷第1分册等著译多部。
目录
自序
绪论 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
关于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交叉研究
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的重点和意义
第一编 希腊化世界形成与丝绸之路贯通
引言
第一章 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第一节 亚历山大之前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接触与传闻
第二节 亚历山大之后东西方交往的扩大和东部希腊化世界的形成
第三节 张骞西域凿空与希腊化文化信息的随之传人
第二章 两汉中印关系与丝路南道的开通
第一节 《史记》《汉书》中的中印关系
第二节 《后汉书》中的中印关系
第三节 印度与西方古典资料的佐证
第三章 远东希腊化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定位
第一节 希腊式城市的延续与影响
第二节 希腊式钱币在远东的流通、传播与模仿
第三节 犍陀罗艺术与远东希腊神话的巴克特里亚起源
第四节 远东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
结论
第二编 希腊化世界与丝路沿线文明的互动
引言
第四章 娜娜女神的传播与演变——一项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认同现象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娜娜的起源及其与伊南娜一伊什塔尔的认同
第二节 波斯、希腊化时期的娜娜与伊朗、希腊女神的认同
第三节 贵霜时期娜娜与伊朗、希腊、印度宗教因素的混合
第四节 萨珊波斯时期娜娜与伊朗女神的认同以及与希腊、印度宗教因素的融合
第五节 娜娜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
第五章 希腊式钱币的变迁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融
第一节 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式钱币的创始
第二节 希腊式钱币在巴克特里亚、帕提亚的延续与渐变
第三节 贵霜、萨珊波斯的崛起与希腊式钱币的变异及消亡
第四节 希腊式钱币与古代中国
第六章 “Soter Megas”考辨
第一节 大夏、大月氏、贵霜与“Soter Megas”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Soter Megas”与贵霜前期诸王钱币的比较
第三节 “Soter Megas”身份的认定
第七章 希腊化还是印度化——“Yavanas”考
第一节 “Yavanas”在印度的出现
第二节 巴克特里亚Yavanas的入侵
第三节 Yavanas的统治与印度化进程
第八章 帕提亚王朝的“爱希腊”情结
第一节 帕提亚人与希腊化世界的接触
第二节 帕提亚帝国对希腊化文化遗产的接受
第三节 帕提亚王朝“爱希腊”情结的由来与实质
结论
第三编 丝路希腊化文明遗产的传入
引言
第九章 传闻还是史实?——汉史记载中有关西域希腊化国家与城市的信息
第一节 《史记·大宛列传》中的“远东希腊人王国”
第二节 《汉书·西域传》中的印度一希腊人、印度一斯基泰人王国
第三节 《后汉书·西域传》中的“希腊化”远国与近邻
第十章 弥兰王还是米南德?——《那先比丘经》中的希腊化历史信息考
第一节 《那先比丘经》中的米南德及其王国
第二节 米南德的出生地
第三节 米南德与佛教
第十一章 犍陀罗艺术中的“希腊神”及其在中国的演化——一项基于图像的初步考察
第一节 阿波罗与佛陀
第二节 赫拉克勒斯与护法金刚
第三节 尼科与飞天
第四节 阿特拉斯与力士
第五节 赫利俄斯与苏利耶
结论
第十二章 山西地区北朝隋唐文物中的外来文化因素
第一节 虞弘墓中的外来文化因素
第二节 其他出土文物中的希腊罗马文化因素
第三节 外来文化因素传入的途径
附录
Hellenistic World and the Silk Roa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Opening of the Southern Silk Roa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Hellenisation or Indianisation:A Study of the Yavanas
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 and the Greek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Some Notes on Dayuezhi, Daxia, Guishuang, and Dumi in Chinese Sources
后记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