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从远古走来的精美贝饰

摘要:   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的“史前文化展”展厅内陈列着一件精美的贝壳饰品。这串贝饰是1985年在山东省广饶县五村遗址13号墓中一具女性骨骼的胸前颈项下发现的,共由75颗贝壳组成,每颗贝壳中央都有一个小孔,上面均有明显的佩戴和穿线磨损的痕迹。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考虑,专家认为这串贝饰应该是早期的项链,为该墓主人的一件装饰品。  贝饰指贝制的饰物。《穆天子传》卷二:“黄金之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诗·鲁颂·閟宫》“ ...
  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的“史前文化展”展厅内陈列着一件精美的贝壳饰品。这串贝饰是1985年在山东省广饶县五村遗址13号墓中一具女性骨骼的胸前颈项下发现的,共由75颗贝壳组成,每颗贝壳中央都有一个小孔,上面均有明显的佩戴和穿线磨损的痕迹。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考虑,专家认为这串贝饰应该是早期的项链,为该墓主人的一件装饰品。

  贝饰指贝制的饰物。《穆天子传》卷二:“黄金之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诗·鲁颂·閟宫》“贝胄朱綅”。远古先民的装饰品,多采用天然之物。由于贝的外壳坚硬光滑,色彩斑斓,光泽鲜艳,因此很受先民们的喜爱,而成为他们的装饰品。《说文解字》中“贝”部收有“賏(音ying)”字,其说解为:“颈饰也。从二贝。”《说文》中又收有“婴”字,亦解释为:“颈饰也。从女賏”。北宋学者徐锴在《说文系传》中指出:“蛮夷连贝为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骈贝为饰也。”意为:把贝壳串起来,作为颈上的饰物。从这些记载中都可以看出,古代人有以贝壳为饰物的风俗。而且从中外考古资料来看,人类早期的饰品几乎都是项饰,其材料是用兽齿、鱼骨、石珠、骨管、海蚶、贝壳等物,经过打制、研磨和钻孔,有的还染色,用绳和皮条串连起来,作为颈部的饰品。因而,五村遗址出土的这串贝饰可以认为是我们现在佩戴的项链雏形。可见,爱美之心,自古有之。

  在广饶五村遗址中除发现这串贝饰外,还发掘出土多具动物遗骸,经鉴定共有3种海生软体动物和9种淡水生软体动物。这些软体动物可能是当时居民们主要的捕捞和食用对象。考虑到当时人们的旅行能力和定居情况,可以判断五村遗址一定比较临近大海或者大河,否则先民们很难到达水域捕捞这些生物。因而,也可以得知先民们在邻水的生活环境里收集到75颗贝壳就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五村遗址众多的墓葬中,考古人员仅仅发现了这一串贝饰,因而也可以说明这已不仅仅是一种配饰,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由此传达出佩戴者在社会及文化方面的众多信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相对丰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渐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贝壳具有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易保存、易计数、易携带等特点,因而便出现了贝币。然而石器时代的贝壳饰品是否是贝币的雏形,还有待于考古学家们的继续论证。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30日8版)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