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西域研究》2022年第1期目录

摘要: 《西域研究》2022年第1期目录专题论文1余太山阿喀美尼德帝国君主与巴克特里亚督区总督14 谢振华隐没的龟兹王:北魏慕容归事迹考26李强公元6~7世纪西突厥与拜占庭帝国交往中的地缘政治38赵卫宾司艳华《由京至巴里坤城等处路程记》作者及道路交通考考古与文物45 董惟妙安成邦于建军陈晓露新疆阿勒泰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生业模式研究——以骨骼同位素 ...


《西域研究》2022年第1期目录





专题论文



1 余太山 

阿喀美尼德帝国君主与巴克特里亚督区总督


14 谢振华

隐没的龟兹王:北魏慕容归事迹考


 26 李强

公元6~7世纪西突厥与拜占庭帝国交往中的地缘政治


 38 赵卫宾 司艳华

《由京至巴里坤城等处路程记》作者及道路交通考




考古与文物



45 董惟妙 安成邦 于建军 陈晓露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生业模式研究——以骨骼同位素为依据


55 文少卿 于建军 魏偏偏 李悦 熊建雪 孙畅 杜盼新 丁一 蒙海亮

新疆阿勒泰地区依希根墓地出土马骨的分子考古研究


66 肖小勇 史浩成 曾旭

2019~2021年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发掘收获


74 刘文锁 王泽祥 王龙

2021年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与初步认识




宗教研究


   

81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国家图书馆藏回鹘文《妙法莲华经玄赞》研究


93 沙武田

长安的影响与地方保护神的借用——敦煌石窟于阗瑞像史迹画选择的动机与思想再解读


109 武海龙 张海龙

唐代中原与西州佛教之交流——以吐峪沟新出《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残片为中心


114 郜同麟

龙谷大学藏吐鲁番道教文献拾补




文化文学艺术



120 杨巨平

犍陀罗艺术中的“希腊神”及其在中国的演化——一项基于图像的初步考察


138 刘英军

“骏马出于水”母题在古代亚洲的流布——基于汉文和波斯—阿拉伯文古籍的考察



域外西域研究



151〔美〕劳费尔 著 芮传明 译   

月氏语或印度—塞西安语考



图书评介



160 田卫疆 

我国西域史文献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写在《龟兹石窟题记》出版之际


165 秦帮兴

清代西域图像志研究的力作——周轩、漆峥《郎世宁的西域画》评介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余太山|阿喀美尼德帝国君主与巴克特里亚督区总督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通过揭示阿喀美尼德帝国君主和巴克特里亚督区总督之间的关系,略窥这一时段波斯和中亚的关系。

关键词:阿喀美尼德帝国 巴克特里亚督区 


谢振华|隐没的龟兹王:北魏慕容归事迹考

内容提要:《东魏慕容繤墓志》所见“龟兹王慕容归”即《魏书》中的“万度归”。万度归是北魏太武帝经略西域所倚仗的重要人物,先后攻伐鄯善、焉耆、龟兹。北魏经营西域是受亡国余绪牵动而步步西进的结果,偏离了原先制定的先与柔然决战的部署,西讨龟兹后政策转轨。慕容氏仕魏后屡遭清洗,事涉国恶丑闻,姓氏“慕容”遂成国史中的禁忌,北魏史臣和慕容子孙讳莫如深。北魏国史案后,史官被废,龟兹王慕容归事迹自此断绝。史馆重开后,恰逢慕容白曜案,史臣避忌,删削敏感的慕容史料,致使这位立功绝域的龟兹王隐没不显。

关键词:北魏 西域经略 龟兹王 慕容归 万度归  


李强|公元6~7世纪西突厥与拜占庭帝国交往中的地缘政治

内容提要:公元6世纪中后期,西突厥成为丝绸之路中段拥有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重要族群,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丝绸之路中西段最重要的帝国——萨珊波斯、拜占庭发生密切联系。由于威胁到萨珊波斯对丝路的控制,双方关系交恶。在粟特人的斡旋下,西突厥转而与拜占庭通过互派使节、建立军事联盟、关注商贸往来的方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合作过程中,西突厥—拜占庭联盟关系并不稳定。综合拜占庭时期诸文献对西突厥与拜占庭交往史实的记载可发现,西突厥与拜占庭的密切关系反映了6~7世纪丝绸之路中西段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同时也揭示出丝路上大国博弈中居间族群的重要角色,以及该博弈对居间族群的影响。

关键词:西突厥 拜占庭 萨珊波斯 使节往来 阿瓦尔人 阿兰


赵卫宾 司艳华|《由京至巴里坤城等处路程记》作者及道路交通考

内容提要:本文对《由京至巴里坤城等处路程记》的作者及相关史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考证。此书系谢祖植在新疆、甘肃两地任职期间,辗转北京、新疆、甘肃、上海以及甘肃省内兰州、宁夏、凉州、庆阳等地的行程记,成书于宣统元年(1909)。书中所附信札,为谢祖植分发甘肃任候补知县时,由在京为官的同乡、好友写给李慎、魏光焘、曹秉哲、恩霖等甘省要员的引荐信,侧面反映了晚清官场的人际交往状况。书中所记新疆与蒙古之间的台站路程,为研究和厘清同光之际新疆北路交通问题提供了珍贵史料。

关键词:《由京至巴里坤城等处路程记》 谢祖植 台站交通 乌里雅苏台 巴里坤 古城 科布多


董惟妙 安成邦 于建军 陈晓露|新疆阿勒泰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生业模式研究——以骨骼同位素为依据

内容提要:人和动物骨骼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有效区分其食谱中粟黍和麦类作物的贡献程度,以及肉类蛋白的摄入水平,进而探究不同文化人群的迁移过程和生业模式。先前的研究认为,进入早期铁器时代,欧亚大陆内部先民才开始更多地食用粟黍。为了探究阿勒泰地区史前居民食物构成和生业模式,我们分析了阿勒泰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4处墓地出土的动物和人骨碳、氮稳定同位素,发现本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先民普遍大量摄入肉类蛋白,食谱中粟黍来源食物的比重整体偏低。结合本区域作物生长积温要求和过去气候重建结果,我们认为:阿勒泰地区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粟黍农业。早期铁器时代,人群大规模的流动可能促进了粟黍类作物在整个欧亚大陆人群食谱中的流行。

关键词:新疆 阿勒泰地区 同位素 古食谱 生业模式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


文少卿 于建军 魏偏偏 李悦 熊建雪 孙畅 杜盼新 丁一 蒙海亮|新疆阿勒泰地区依希根墓地出土马骨的分子考古研究

内容提要:运用古蛋白质和古DNA分析,我们对阿勒泰青河县隋唐时期依希根M6石圹墓出土的一匹殉马进行了分子考古综合研究。古蛋白质组学结果明确其为家马,产生的318种肽链均与家马的骨骼形成、发育有关。古DNA结果揭示该殉马极有可能为蒙古马:1)父系Y染色体世系为rAX突变下的一个非欧亚大陆西部常见支系的新分支;2)母系线粒体世系为F1;3)生理特征相关基因推断其为栗色、耐力型、四步态、小型马(与跖骨全长推算马肩高的结果相一致)。蒙古马出现在阿勒泰地区的隋唐墓地中,可能反映了当地人群对不同品系的马匹资源的控制,选育蒙古马是一种适应山区环境的选择。

关键词:依希根墓地 分子考古 古蛋白质组学 遗传谱系 表型推测


肖小勇 史浩成 曾旭|2019~2021年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发掘收获

内容提要

莫尔寺遗址是我国最西部的大型佛寺遗址之一,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较早的寺庙。2019~2021年对莫尔寺遗址进行主动考古发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发现了2处僧舍、2个“回”字形佛殿、1处大佛殿等大型建筑基址,清理出2号塔的基座及相关设施,出土了包括1万余件石膏佛像残件在内的珍贵文物,初步确定了遗址的范围和文物构成,揭示了遗址的寺院结构布局和建筑特点,初步探明了遗址的年代和废弃的原因。莫尔寺遗址的发掘表明,该遗址既有早期印度佛教的特点,又有后期汉传佛教重要影响。

关键词:喀什 莫尔寺遗址 佛教寺院


刘文锁 王泽祥 王龙|2021年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与初步认识

内容提要: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吐鲁番火焰山南麓一处丘岗上,建筑遗存分岗顶和岗坡两部分。2021年的考古发掘基本完成了对岗顶区域建筑的全面揭露,出土了叙利亚文、回鹘文等文书残片、壁画残块及陶、木、铜、铁、织物等重要文物千余件。确认了西旁遗址的景教寺院性质,并初步判断其至少存在三期以上使用过程,可能始建于唐,主体年代为高昌回鹘时期。西旁景教寺院遗址的系统发掘对于研究古代西域多元宗教与文化交流、景教史、西域语文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旁景教寺院遗址 古叙利亚文文书 景教壁画 回鹘文文书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国家图书馆藏回鹘文《妙法莲华经玄赞》研究

内容提要:《妙法莲华经玄赞》,又称《法华经玄赞》,系《妙法莲华经》之注疏,由唯识学代表人物窥基(632~682)所撰,8~11世纪在敦煌、吐鲁番一带广为流传。《妙法莲华经》的回鹘文注疏目前只见《法华经玄赞》一种,于11世纪译自汉文,其写本残片分藏在柏林、斯德哥尔摩、巴黎、京都、北京等地,按字体分楷书、草书两种,从纸张、行数、形质等看可分为三类。本文研究国家图书馆藏四叶回鹘文楷书体《法华经玄赞》残片,对其进行语文学考释。通过比较发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回鹘文《法华经玄赞》与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巴黎吉美博物馆、羽田亨私人收藏照片为散落于各处的同一写本。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 回鹘文写本 《妙法莲华经玄赞》 语文学考释


沙武田|长安的影响与地方保护神的借用——敦煌石窟于阗瑞像史迹画选择的动机与思想再解读

内容提要:考察敦煌石窟中出现的于阗瑞像史迹画,除了图像本身的文献来源与图本传承关系之外,其实应该更多考虑唐长安的影响。唐长安作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是丝路万国来会的地方,也是佛教的大熔炉。考察的结果,敦煌较早出现的几幅和于阗有关的瑞像史迹画受长安影响的可能性更大。而莫高窟第154窟作为吐蕃期的第一期洞窟,洞窟的“重构”显示出强烈的保持传统与守护文化的唐人情结,但却出现有可能属于最早的于阗八大神图像,可以看作是于阗守护神向敦煌保护神转变的开端,这一动机和思想直接影响到吐蕃期大量天竺、于阗、河西瑞像集中于一窟出现的现象。而透过凉州瑞像在敦煌和河西走廊的历史轨迹,以及凉州瑞像在中晚唐时进入瑞像群的形式变迁,让我们看到敦煌人借用于阗瑞像保护地方的强烈意愿。

关键词:于阗瑞像史迹画 敦煌石窟 地方保护神 凉州瑞像 粉本传承


武海龙 张海龙|唐代中原与西州佛教之交流——以吐峪沟新出《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残片为中心

内容提要:2015年吐峪沟石窟考古发掘清理时出土一件《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残片。通过对敦煌藏经洞所出相关文书的考证,可对《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的成书年代,特别是其在唐代西州的流传及中原与西州佛教的交流互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唐西州 吐峪沟石窟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郜同麟|龙谷大学藏吐鲁番道教文献拾补

内容提要:前人已对龙谷大学藏吐鲁番道教文献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尚有八件文书未得到正确定名。在这八件残片中,四件为现已亡佚的《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且三件的内容不见于敦煌本和传世文献中;两件可缀合,为《天尊说随愿往生罪福报对次说预修科文妙经》残片;一件与德藏Ch2401一样,与《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文字相合;一件为《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四残片。这八件文书在拟测佚经原貌、考察道教文献发展源流、了解道教仪式传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龙谷大学 吐鲁番文书 道教文献


杨巨平|犍陀罗艺术中的“希腊神”及其在中国的演化——一项基于图像的初步考察

内容提要: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外来神开始传入中国。其中一些有可能源自希腊,或可与希腊神灵相认同,如阿波罗、赫拉克勒斯、尼科、阿特拉斯、赫利俄斯等。这些希腊神主要是以佛教人物的形象与犍陀罗艺术一道进入中国的。为了使其适应新的依存环境,中国的佛教徒或艺术家对他们的形象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其结果就是随着佛教的汉化,这些“希腊神”也最终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由于文献资料严重缺乏,以图像为基础的考察或可有助于对这些希腊神从地中海到印度再到中国演变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犍陀罗艺术 希腊神 佛陀 赫拉克勒斯 尼科 飞天 阿特拉斯 赫利俄斯


刘英军|“骏马出于水”母题在古代亚洲的流布——基于汉文和波斯—阿拉伯文古籍的考察

内容提要:“骏马出于水”记述频见于古代亚洲诸多族群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通过考察古代汉文文献、波斯—阿拉伯文古典史地著作,乃至伊朗和操突厥语诸族群的史诗与民间文学中的有关内容,本文首先大致耙梳“骏马出于水”记述在古代亚洲诸地的分布,进而探讨类似记述之间相互影响的可能性,以及主要母题的流传轨迹。本文认为,在“借助水中奇马求骏马”传说的发生与流传上,中亚草原与绿洲文明结合部地区起到枢纽作用;古代东西亚间海路交通带来的长距离信息传播也促进了“骏马出于水”记述在汉文和波斯—阿拉伯文古籍中的流布。

关键词:骏马出于水 古代亚洲 波斯—阿拉伯文古籍 伊朗史诗


〔美〕劳费尔著 芮传明译|月氏语或印度—塞西安语考

内容提要:纪元前后数百年间,月氏始终是中亚的重要部落之一。有关他们的语言归属,可谓众说纷纭。作者对月氏的语言属性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以求辩明他们的族性。研究的对象是汉籍中残留的少量月氏词汇。本文的结论是:月氏人所操的语言是印度—塞西安语,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塞西安—伊朗语;它与粟特语、奥塞梯语等语言同属一个语群。此外,作者还驳斥了若干错误的臆测和想法。

关键词:月氏 印度—塞西安语 贵霜 中亚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西域研究

邮箱:xyyjbjb@126.com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