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考古学》2023年第2期

摘要: 摘要岩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研究为例张亚莎 张晓霞【摘 要】欧洲洞穴岩画研究,始自20世纪初叶,但真正有较大进展是在20世纪中期,从学科与方法论 上划分,可大致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欧洲艺术与考古学方法的进展线索,偏重于实践考古学的理论拓展;二是 人类学阐释理论的介入,更多是岩画目的与功能的哲学探讨,在研究上更偏重早 ...

摘要




岩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以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研究为例 
张亚莎 张晓霞 
【摘 要】欧洲洞穴岩画研究,始自20世纪初叶,但真正有较大进展是在20世纪中期,从学科与方法论 上划分,可大致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欧洲艺术与考古学方法的进展线索,偏重于实践考古学的理论拓展;二是 人类学阐释理论的介入,更多是岩画目的与功能的哲学探讨,在研究上更偏重早期人类精神与视觉传达形式 与表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目前国际学界影响较大的学者,其研究方法上都显示出两者的结合。 
【关 键 词】洞穴岩画;旧石器时代晚期;艺术考古;人类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亚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岩画与美术考古研究(北 京 010000);张晓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010000)。 

【原文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安),2023.1.130~14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岩画文化遗产资料集成及数据库建设”(18ZDA328)。



试论考古学与中国边疆历史研究结合的
三个重点领域及其原则 
范恩实 
【摘 要】从中原王朝边疆治理史、边疆族群族系源流史、边疆本土人群社会发展史三个方向,分析当前 中国边疆历史研究领域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尝试提出了需 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希望在推动两个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利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实现中国边疆历史 研究领域拓展和认识深入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关 键 词】边疆历史;考古学;文献史学;学科融合 
【作者简介】范恩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00101)。 

【原文出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京),2022.4.31~43




良渚古城、福泉山与寺墩 
——由宏观聚落、高端产品与对外交流
看良渚文化的三个政体 
郭明建 
【关 键 词】良渚古城;福泉山;寺墩;宏观聚落;高端产品;对外交流 
【作者简介】郭明建,暨南大学历史学系(广州 510632)。 
【原文出处】《考古》(京),2022.11.58~71



上山文化 ——稻作农业起源的万年样本 
蒋乐平 林 舟 仲召兵 
【摘 要】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距今万年前后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21处遗址构成的遗址群在钱塘江 上游周围的河谷盆地分布,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遗址 群普遍发现栽培、收割、加工和食用的稻作文化遗存和环壕、房址等定居证据,神秘彩陶图案成为稻作农业社 会初始阶段信仰体系的重要符号。丰富而翔实的田野考古资料表明,上山文化是研究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 万年样本。 
【关 键 词】上山文化;栽培稻;定居;农业 
【作者简介】蒋乐平(通信作者)(1962- ),男,研究员,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Email:jlpjxj6295@163.com(浙江 杭州 310012);林舟,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8);仲召兵,浙江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原文出处】《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京),2022.6.4~18



石峁与二里头:试论夏代首末都 
易 华 
【摘 要】石峁遗址是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代城址,统治者掌握了军事和祭祀权力,进入了父 死子继世袭男权社会,具备了早期王国都邑的必要条件。遗址位于半月形文化带核心地区,正是定居农业文 化与青铜游牧文化结晶。夏商周秦汉唐无不兴于大西北而亡于中原。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只能是中 晚期或末都,石峁作为夏代首都非常可能。本文结合历史记述与考古发现从年代、时代、地理、经济、社会、文 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并探讨了石峁、二里头遗址在上古世界体系中的地位。 
【关 键 词】石峁;二里头;夏代;都城;世界体系 
【作者简介】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原文出处】《南方文物》(南昌),2022.5.20~29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阶段 性成果。



殷墟商墓铜器组合与墓主归属问题 
严志斌 
【作者简介】严志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文物》(京),2022.11.34~45 
【基金项目】本文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商周青铜器铭文族群分类史征”(项目编号:G2212)研究成果。



长治分水岭墓地的分区、年代及相关问题 
滕铭予 
【作者简介】滕铭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考古学报》(京),2023.1.1~28



论三道海子遗址群和图瓦阿尔赞墓地的关系 
郭 物 
【摘 要】通过多维度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俄罗斯图瓦阿尔赞国王谷墓地和新疆青河县三道海子遗址 群可能是同一人群建造并使用后留下的遗存。这些人群已经通过统治集团的努力建立了控制萨彦~阿尔泰、 蒙古西部、天山以北地区最早的游牧国家。阿尔赞墓地是这一个游牧王国统治集团的墓地,三道海子的石构 建筑群则是这个王国最高级别的礼仪中心。同一形制不同级别的礼仪中心分布于这个游牧王国控制的广大 区域的要害地点。这些遗存所代表的是早期游牧王国统治集团关于权力来源、社会力量整合、生死观、宇宙观 等看法的上层意识形态。 
【关 键 词】三道海子遗址群;图瓦阿尔赞墓地;礼仪中心;游牧 
【作者简介】郭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出处】《考古与文物》(西安),2022.6.109~117



谢阁兰、瓦赞、拉尔蒂格 
1914年在华考古行动考述 
别 致 
【摘 要】谢阁兰、瓦赞、拉尔蒂格1914年在华考古,标志着法国人亚洲考古从文献考察转型为文献指引 下的实地考察与记录研究。考察队书信、笔记、报告和资助机构文献,反映了考察行动趋于专门化和规范化的 原因与表现:具有在华考察经验的考察队在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术院、公共教育部、海军部和杜塞艺术与考古 图书馆的共同资助指引下,参考前人考察结果,框定考察区域和对象;随后通过方志金石文献研读制定详细考 察路线,携专业测量摄影装备调查陕川汉唐墓葬与佛教石雕。在实地观测记录和后续研究中,考察队综合采 用多领域知识和方法,形成独特观察模式,同时将考古对象作为艺术品置入地理空间和历史文化背景中解读, 讨论石雕内容、位置、样式和风格;最后提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分期新方案,发掘古代造像艺术的主要特征 与整体发展趋势,尝试脱离西方中心主义视野阐明中国古代石雕独有的深刻艺术价值及其意义空间。 
【关 键 词】法国现代在华考古;谢阁兰;拉尔蒂格;实地观测;研究模式 
【作者简介】别致,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州),2022.6.135~14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国收藏中国西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ZDA221);贵州省哲学 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海外中国绘画雕塑艺术早期研究文献整理研究”(21GZGX29)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