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胡朝时期的城堡
胡朝时期的城堡坐落于越南首都河内以南约150公里处清化省。城堡修建于14世纪,建设上遵循了“风水”的原则,坐拥群山、东西两水逶迤南流,壮观的城堡建筑本身代表着东南亚王城建设历史中曾涌现出的一种新风格,但在600余年后的今天,这里只剩下残破的城墙城门。2011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修建于14世纪,城堡的建设遵循了风水的原则,是14世纪末期传到越南及东亚其他地区新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的见证。城堡建在连接起长山与东山山脉的轴线上,位于马江与八里河之间平原上一片风景秀丽之处。壮观的城堡建筑本身代表着东南亚王城建设历史中曾涌现出的一种新风格。
胡朝时期的城堡坐落于越南首都河内以南约150公里处清化省
昙花一现的王朝
胡朝(1400年—1407年),正式国号大虞。建立者胡季犛,字理元,本是越南陈朝末期的权臣。先祖胡兴逸为中国浙江人,其十二代孙胡廉为宣尉黎训的义子,遂改为黎姓。胡季犛系胡氏十六世。胡季犛的两个姑姑嫁给陈明宗,本人的堂妹又是陈睿宗的皇后,因此以外戚参政。后受到陈艺宗的信任,对占城国的战争获胜后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掌握了大权。陈艺宗去世后胡季犛日益跋扈,废陈废帝,1397年强迫陈顺宗迁都至清化的新都西都。1400年废少帝自立,恢复胡姓,自称是虞舜后裔,将国号从原来的“大越”改为“大虞”,年号圣元。同年12月禅位于其子胡汉苍,自号太上皇,仍掌大权,就这是历史上的越南胡朝。 1405年,明成祖派兵护送逃亡到明朝的陈艺宗之孙陈天平归国复位,被胡朝伏兵击败,陈天平被俘处以极刑。由此激起胡朝与明朝的战争。明成祖派成国公朱能、新成侯张辅、西平侯沐晟等人率大军80万讨伐胡季犛,由于有陈氏余党的响应。明军在半年之内先后攻占东都升龙和西都清化。并继续追击,擒获胡季犛与其子国王胡汉苍,据说胡季犛后来被赦免并派往广西任职。明朝随后在占领地设府任官,1407年(永乐五年)8月,明成祖下令改安南为交趾,设置三司,以都督佥事吕毅为交趾都指挥使司、黄中为副都司、黄福为布政司和按察司,安南重入中国版图,至此胡朝仅历二世七年(1400—1407)而亡。胡朝存在时间虽短(1400-1407),但有了许多革新如改革科举,兴办学校,注重喃字,发行纸币等。
胡朝时期的城堡遗址内的石雕
东南亚最大的古石城
胡朝城由大虞国的建立者胡季犛为抗击明朝侵略者而于1397年新建。相传,建设城堡的全部工期只有3个月(即从1397年正月至3月期间),是独一无二的建筑。它的轮廓为四方形。南北长870.5米,东西长883.5米。设有四座城门,分别位于城池的东南西北四方。其中,南门高9.5米,宽15.17米。城墙和四道正门均以精巧雕刻的方形绿片岩建成,平均每块城墙砖的大小为2米×1米×0.70米。接口处严丝合缝,每块石头长一点五米,有的长六米,重量约达二十四吨。胡朝城共使用了两万方石头、十万方泥土。其特别之处是将数十吨重的巨型石块层层堆砌,不使用粘合剂,六百年来一直屹立不倒。经历了时光的消磨、风吹雨打,胡朝城墙依然保存较为完整。城堡吸收了越南的建筑成就,融合东南亚和东亚的建城传统,在越南的城市规划、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不仅反映了别具一格的筑城技术,尤其是石城技术,也显示了越南筑城传统的突破性。
胡朝城被列为越南国家级文化、历史遗迹,是东南亚最大的古石城。城堡是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越南京城的中心,并且从16世纪至18世纪一直作为越南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胡朝城是使用巨型石头建造而成的城堡,罗成和南郊等各层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连结,宫殿、寺庙、街道和装饰艺术、石雕、古老的村落及伟岸的高山、江湖等景观都保留得较为完整,明显地反映出了越南文化和文明的一个历史阶段,被视为地区和越南建设城郭“空前绝后”的一个突起现象。
经历了时光的消磨,胡朝城墙依然保存较为完整。
相关知识链接: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收复交趾、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朱棣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南极洲。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世界早几十年,是中国明朝强盛的直接表现。
城墙和四道正门均以精巧雕刻的方形绿片岩建成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但《永乐大典》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永乐大典》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