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孙金松谈内蒙古文物考古与北疆文化研究

摘要: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3月30日——6月30日)正在苏州博物馆对外展出。有别于以往的辽代文物展,此次展览聚焦契丹女子,尤其是辽代贵族女性。通过金银器、玉器、漆器、琥珀、玻璃等不同质地和种类的精美文物,呈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弯弓射猎本天性”、“马牛到处即为家”的宽广气度与自信豪迈。以契丹辽代女性为 ...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3月30日——6月30日)正在苏州博物馆对外展出。有别于以往的辽代文物展,此次展览聚焦契丹女子,尤其是辽代贵族女性。通过金银器、玉器、漆器、琥珀、玻璃等不同质地和种类的精美文物,呈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弯弓射猎本天性”、“马牛到处即为家”的宽广气度与自信豪迈。以契丹辽代女性为主题,在国内历次的契丹辽代文物展中,还是首次。

这些展览的文物都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于何以用一个专题展聚焦辽代女性,以及如何发挥考古实证的独特作用推进北疆文化研究与建设等话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近日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当下“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正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呈现金银器、铜器、玉器等各门类文物逾百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占比超过一半。如此多的精美文物从草原来到江南,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苏州博物馆联合策划这次展览的缘起、策展过程?

孙金松:2022年,苏州博物馆以“美人姓董”,2023年又以“出走露香园”为名,从女性史角度,深度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2023年夏,苏州博物馆团队来我院实地调研考察,双方达成共识,由我院与苏州博物馆联合策划主办“北方有佳人”专题展,苏博作为展览引进和展示单位、我院提供全部展陈文物。整个展陈工作从前期筹备、策划、大纲编写、展陈设计、文物筛选、文物拍照、图录编撰、现场布展等工作全程由双方共同敲定、承担各自相应任务。可以说本次展览是考古院与博物馆的强强联合,双方分工明确,各展所长,实现了出土文物内涵发掘与活化展示利用的智慧碰撞。

事实上,内蒙古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文物遗存独具特色。70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取得多项重大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文物资源丰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对北疆文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北疆文化涵盖了内蒙古地区的所有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指导和支持下,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开展北疆文化研究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在“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现场


就文物研究展示利用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围绕“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边宣传”的工作模式,针对考古与文物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区内外考古成果专题展,用考古出土文物实证北疆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形成和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中所作的贡献。

截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与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开展了百余项珍贵文物交流展览合作,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焕发时代活力。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展出的“李家供奉”铜镜  2003年科尔沁左翼后旗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澎湃新闻记者:内蒙古辽墓分布众多,在内蒙古自治区获评的10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有4个是辽墓。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以来,辽代墓葬有哪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孙金松: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辽代墓葬的发掘已逾千座,我院主持发掘的辽墓尤以1986年陈国公主墓、1992年耶律羽之墓、1994年宝山辽墓、2003年吐尔基山辽墓、2015年辽圣宗贵妃墓等最为著名。此外,韩氏家族墓、埋王沟辽墓、小刘杖子辽墓等,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契丹——辽的认知。这些资料囊括辽早期至辽晚期,出土文物包含陶瓷铜铁金玉玻璃玛瑙琥珀等等,资料丰富,序列完整。充足的考古资料,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有力的推动了辽史研究,辽代考古学分期已建立,辽墓类型学研究明确,针对辽代瓷器、金银器、壁画、服饰、马具等的专题研究,成果颇丰。契丹大字、小字,契丹族源、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合作迈上新台阶。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展出的龙纹金花银盒 2003年科尔沁左翼后旗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近几年,辽代考古工作的重点在城址发掘与研究,辽上京、武安州等城市考古难点与创新并存,多学科交叉推进,期待进一步研究成果公布。

澎湃新闻记者:此次展览首次聚焦契丹女子,让我们能有机会通过一件件出土的文物窥见辽代女性的日常生活。那么在整个辽代社会,女性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她们对契丹的崛起产生过哪些重要的影响?

孙金松:自古以来,北方民族中的女性社会地位很高,我们熟知的契丹、蒙古族都很重视女性的力量,尤其是母族、母亲,在政治上和生活中有很强的话语权。如契丹早期耶律阿保机之后述律平,有勇有谋,先辅佐阿保机、后主谋新帝废立诸事,常年执掌军政大权;契丹太后萧燕燕勇敢果决,名贯古今。

考古资料表明,古人事死如事生,契丹辽因男女分工不同,所以墓葬中,男女随葬品会有区别,女性多首饰装饰品等生活用具,男性多武器工具车马器具等。墓葬规模和随葬品多寡、种类等体现出等级差异,但一般是由墓主人生前所处社会阶层的差异决定的,而非由男女性别决定。从随葬品看,契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以吐尔基山墓主人为例,其身份为公主等贵族女性,但并非养尊处优、足不出户的内室公主,由出土铜号角、日月形金银牌饰等器物,推测其可能为萨满。由高脚玻璃杯、嵌玉漆器等器物看,其博采众长,文化和艺术造诣、审美情趣很高。陈国公主虽然只有18岁,但由随葬弓囊及两整套马具看,公主不只会弄琴抚弦,更能与驸马驰骋疆场、仗剑天涯。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展出的金銙银鞓蹀躞带(局部)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展出的镶玉银鞓蹀躞带、银鞧带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从《辽史》《契丹国志》等文献看,契丹女性地位较高的另一个表现是,女性在家庭中拥有可以自行支配的财产,比如可以出资修建佛寺佛塔。在法律和政策上,政府对孝敬母亲和父亲给予同样的保障和鼓励。政府对孤寡老妇人和烈士遗孀给与抚恤,对高年妇女和寡居命妇给与保护和奖励。

契丹女性既有草原民族的坚韧,又因女性特有的聪慧和细腻,在女儿、姐妹、母亲、妻子的身份中,担当作为,这对契丹族包容、开放、勇敢的民族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澎湃新闻记者:这次展览中我们看到两幅精美的辽墓出土壁画,可否介绍一下内蒙古壁画考古出土和保存的现状?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壁画大多都是摹本?

孙金松:内蒙古出土壁画主要包括东汉、辽、元代三个时期,以辽代壁画为主。目前已发掘壁画墓约50批次。

和林格尔小板申壁画


其中东汉壁画以和林格尔小板申壁画最为著名,其它有鄂尔多斯鄂托克旗米兰壕、鄂托克旗凤凰山壁画、乌审旗嘎鲁图壁画等。内容是亭台楼阁、围猎、出行等,社会生活、民族关系、文化交流。基本是原址保存。

喇嘛沟辽墓壁画 春猎备图


辽代壁画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壁画有阿鲁科尔沁旗宝山辽墓壁画、吐尔基山辽墓壁画(大多脱落,部分残块修复,由考古院移交内蒙古博物院)。中期壁画包括通辽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巴林右旗辽庆陵东陵(圣宗陵),内容主要是山水风光、人物肖像、车马出行、奴仆侍卫等。晚期壁画则有庆陵东陵耶律弘世墓(壁画揭取,现存我院12幅)、喇嘛沟辽墓(揭取,藏敖汉旗博物馆),皮匠沟1号辽墓(揭取,藏敖汉旗博物馆),内容主要是墓主人出行游猎、花鸟湖石、宴饮伎乐、驼车乘舆等。

元代壁画发现较少,主要是中小型贵族或官吏墓,内容写实,茶酒供奉、夫妇并坐、出行狩猎等。此外,其他时代发现的壁画包括清水河塔尔梁五代壁画墓、准格尔旗西夏壁画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现藏耶律弘世墓出土壁画12幅。2013年与内蒙古博物院、日本九州博物馆合作,对耶律弘世墓出土壁画进行3D扫描。2014年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对这批壁画进行科技检测。2019年5月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壁画保护修复重点科研基地工作组调研考察我院壁画保存情况,开展合作,我院成为科研基地工作站。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北四省工作站之一,未来将深化合作,扩大影响。考古发掘出土壁画具有偶然性,在发掘工作中,如有壁画墓发现,及时与基地联系,请求技术、人员、设备支持,希望能实现现场加固保护并揭取。

寄锦图(摹本)


上世纪80-90年代发掘的墓葬壁画,比如陈国公主墓、宝山辽墓等,多属于抢救性考古发掘,时间紧迫,囿于当时的人力、物力、时间、保护技术等,壁画大多经与科研院校合作,拍照、绘制摹本,提取了基本信息后采用原址保存。进入21世纪以来,壁画保护科技手段推陈出新,我们不断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合作,近年来发掘出土壁画,采取整体打包,实验室修复技术,对壁画进行科学提取和养护。

澎湃新闻记者:除了契丹辽墓外,近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还有哪些比较重要的新考古发现?

孙金松:(一)“中华文明探源”与“考古中国”重大工程成果丰硕。一是持续推进“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柳河上游发现的众多青铜时代早期遗存彰显出后红山文化的青铜时代早期西辽河流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出土的龙形蚌饰印证了红山文化先民对“龙”信仰的普遍性,也为红山文化申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持续开展“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后城咀石城考古发掘工作。新发现龙山时代连间式房址、院落以及石质的护坡台基组成的高等级建筑群及地下通道等建筑20余处,对于探究河套地区文明化进程、中国北方地区早期城市的建制以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交融有着重要的意义。

彩陶坡遗址出土的龙形蚌饰


(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重要指示批示”专项工程深入推进。一是完成呼和浩特、阿拉善、巴彦淖尔、包头市、鄂尔多斯、赤峰、通辽、锡林郭勒盟等8个盟市36处石窟寺的全部测绘工作。二是完成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遗址顶部建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尤其是阿尔寨石窟4号建筑基址,建筑规模宏大,布局规整,出土构件工艺精湛、装饰华美,透露着深厚的建筑历史文化底蕴。

调查发现石窟寺遗址


长城遗迹


(三)“北疆文化”考古阐释专项工程成果丰富。一是完成阿拉善盟、乌兰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境内长城调查研究工作。参与国家文物局“长城考古中长期工作计划”准备工作,启动《内蒙古长城考古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群共发掘墓葬16座,完成本年度验收工作。并对提取和采集的相关出土样品并进行科学分析。三是完成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考古发掘简报撰写工作。四是西刘家屯遗址在开展田野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举办首届田野考古实践培训班,为我区文物考古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有益探索,对于深入研究兴隆洼文化聚落的布局结构、生产方式以及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五是完成武安州古城门址考古发掘工作,城址布局勘探工作有序推进。六是完成沙日塔拉遗址发掘工作,对填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代文化序列、探索早期农牧分化、南北人群流动与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

(四)东亚地区早期人类起源研究专项工程全面推进。一是萨拉乌苏遗址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明确找到一百年前的原始地点,彻底厘清历史疑问。新发现两个包含人类遗物的原生文化层位。实现旧石器遗址“发掘-保护-展示”的全过程呈现。二是金斯太遗址完整展现了从距今约4万年至3千年的年代序列,为重建遗址形成过程、复原古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探讨环境与人类演化关系等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五)“万里茶道”申遗工程有序推进。澎湃新闻记者: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史前文明考古中,后城咀石城址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新发现,并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候选项目。这座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有何重要意义?

孙金松:2019年至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为系统推进“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课题的实施,对之进行了持续性地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累计发掘5000平方米,揭露城墙、城门、马面、台基、墩台、壕沟、地下通道、墓葬、房址等遗迹五十余处,出土有玉、陶、石、骨等遗物,明确了后城咀石城的三重防御体系、地下通道体系、高等级建筑群、墓葬区的基本形态,为探索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社会复杂化进程及中国古代城市建制源流,尤其是城防体系的发展变迁提供坚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后城咀石城全景


后城咀石城由三重城垣及附属建筑构筑的三重防御体系和双瓮城结构与壕沟、地下通道构筑的“明沟暗道”式地下交通体系共同组成了后城咀石城最为严密、完整的地上地下立体的城防体系,在史前考古领域尚属首次发现。

138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极为复杂的防御体系、类似石峁皇城台的高等级建筑台基、与庐山峁“宫城”形似的高等级建筑群、玉璧、玉璜、玉刀等的出土,宽裆鬲、敛口盉、斝等龙山时代早期典型陶器,确定后城咀石城是河套地区龙山时代早期的中心城址,为探索河套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及人群的聚合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学材料。此外,出土的玉器、发现的石板墓、主城门结构、转折式的入城方式除延续本地区已有的文化传统外,与晋西、陕北、甘青等同时期考古学文化有着密切且频繁的联系,并对晋西、陕北乃至中原地区后期考古学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澎湃新闻记者: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在历史上,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帝国版图曾一度扩张至中亚、西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地区,那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参与国际考古合作吗?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

孙金松:自2004年以来,我院与蒙古国开展“中蒙合作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可以说我们是国内开展国际合作考古工作较早的单位之一。这十几年间,我们对青铜时代的鹿石、四方墓、匈奴三连城、突厥时期祭祀遗存、回鹘时期墓园等诸多遗存进行合作发掘,成果丰硕。现已出版《蒙古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报告(2005-2006年)》、《蒙古国浩腾特苏木乌布尔哈布其勒三号四方形遗址发掘报告(2006)》、《蒙古国后杭爱省浩腾特苏木胡拉哈一号墓园发掘报告》等考古报告。今后,双方将在新技术手段和理念的助力下,继续深化合作。

澎湃新闻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比较关心的,因为澎湃新闻在上海,内蒙古考古出土的文物以后会到上海集中亮相吗?

孙金松:我院与上海博物馆保持十几年如一日友好合作关系,我院青铜时代青铜器、辽代金银器、玉器、玻璃器、瓷器、漆器、元代瓷器等,多批次参与到上海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中,如2020年“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珍藏展”展出辽代鋬耳金杯,2024年11月我院2件辽代琥珀器和玉器也将赴上博展出。上海博物馆展陈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引领潮流,对文物内涵阐释深刻、见解独到,上海博物馆是我国面向海内外的展示窗口之一,我们也希望能与上海博物馆或其他博物馆深度合作,推出“北疆文化”专题大展,用实物讲述内蒙古考古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长河中担当的使命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网址:wlt.nmg.gov.cn
|联系我们:774756481@qq.com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上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公众号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终审:王佐政
复审:赵   璟
初审:王雪雯
来源:澎湃新闻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