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大道同行  共绘丝路新篇章

摘要: 长安,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城市,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中华文明悠远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相遇的城市,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西安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和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 ...


长安,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城市,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中华文明悠远厚重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相遇的城市,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西安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和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毗邻秦咸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建筑总体以北斗七星布局,主馆区七座建筑各自相对独立且以廊道相连,浓缩了古人“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宏大气,又兼具不对称布局的自由之美。置身于秦汉馆,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追寻永恒的文明之光。
“昔日长安,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2000多年前,汉朝使者张骞从长安向西出发,正式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古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亚欧大陆联系在一起。‘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长安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交流的盛况。”一位观众正在“从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展厅给孩子讲述千年丝路文明的故事。

展厅一角
该展览作为“世界遗产语境下的丝绸之路”主题展,为纪念2014年丝路申遗成功,以33处遗址点为基础,立足汉唐,从长安出发,贯通整个亚欧大陆。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在全面阐释遗产价值的基础上,突出展示申遗成功十年间的研究新成果和保护新面貌。
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丝绸之路路网项目申遗成功的首例。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表示,申遗成功为全面保护、研究、利用这些世界遗产奠定了基础,不仅是对人类过去文明成果的留存与尊重,更是对未来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10年来,中国和中亚各国加强保护传承、科学规划遗址周边环境,各国各区域之间的沟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成果显著。

丝路遗珍,
见证多元文明交流融汇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亚古老文明中心的中国“中原地区”和中亚区域性文明之一“七河地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长期联系,路网总长达8700多公里,由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33处代表性遗迹以及它们之间的交通交流关系构成。
据策展人岳敏静介绍,本次展览以中国遗产点为核心,集中展出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地博物馆及考古机构收藏的遗物,共计330余件(套)。时代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跨越18个世纪,全面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规划、宗教信仰、商品贸易、艺术生活等,讲述了丝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在谱写人类文明、续写人类发展篇章中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果。
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印刻着文明的痕迹。很多观众在青石立佛前驻足拜谒,来自北京的观众王超说:“那是一张美得难以形容的脸,即便不是佛教徒,也会不由得心生虔敬,我们之间可以无声地对话。”

展出的文物
来自四川的游客李玫和朋友在酒神骆驼前,讨论着陶制驼囊中间刻画的图案。现场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他们:“驼囊中间刻画的是典型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同样的驼囊在西安茅坡村隋墓也有发现。汉文史料将继承希腊罗马文化的拜占庭帝国称为‘拂菻’,因此,这件驼囊造像为‘醉拂菻’,为拜占庭艺术传入中国提供了确凿的新证据。”
展厅内有一件造型精美的陶灯,它出土自哈萨克斯坦南部,四角可以注入灯油,中间圆孔放置灯芯,器壁有线刻纹。岳敏静说:“这类陶灯在中国境内较为少见,反映出独特的区域文化面貌。”
据了解,展览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展品有13件(套),主要包括公元前5至前4世纪伊塞克土墩遗址出土的金银饰品,与陕西地区出土的金属牌饰对照,展现了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前早期草原文化。而中国境内展品主要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甘肃、陕西、河南,包括汉代简牍、魏晋石窟造像、唐三彩、唐代佛经文书等,题材丰富多样,多角度展示了丝路文化的历史积淀。
观众参观展览

携手并肩 ,

搭建开放共享的研究与交流平台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沿线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亟待考古发现和研究、保护。申遗成功之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及活化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克孜尔石窟、炳灵寺石窟、科斯托比遗址等33处遗址点树立了标志性的石碑。
2014年至2024年,中国和中亚相关国家对遗址进行研究、保护和展示,中国考古学者在中亚地区开展联合考古和保护研究,进一步提升保护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岳敏静表示,这些内容都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国和中亚各国在遗产保护过程中作出的不懈努力。
记者从展览中看到,2013年12月,陕西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组建中乌联合考古队;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考古队在撒马尔罕市撒扎干遗址和拜松市拉巴特1号墓地开展考古工作;2018年至今,考古队继续在苏尔汉达里亚州和撒马尔罕市等地开展工作,为探讨古代贵霜、月氏、康居等文化研究持续提供重要资料;2019年2月,“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月氏与康居的考古发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幕,并先后在铁尔梅兹、塔什干、西安、北京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向国际社会展示中乌联合考古合作研究的阶段性新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拉哈特古城遗址发掘的马坑
而中哈联合考古发掘的拉哈特古城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天山北麓的一处台地,处于“丝绸之路”草原线路上。2017年至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以中方模式为主,将传统发掘、普通记录与RTK测绘、三维摄影、高空航测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在该区域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
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进行访问,双方确定对位于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上路网上的科拉斯纳亚•瑞希卡城址西侧佛寺遗址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并于2018年、2019年先后开展了两次联合考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

联合考古现场发掘
与此同时,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缅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和缅甸联邦共和国宗教事务与文化部关于开展缅甸蒲甘古迹震后修复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20年3月3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和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负责该项目实施。2023年以来,联合体工作组开展考古发掘、壁画保护、佛塔价值评估、文物保护基地建设工程等多项工作。

缅甸蒲甘他冰瑜寺全貌
其间,由中方倡议建立,五国合作共建的丝绸之路考古合作中心于2021年7月在西北大学成立。西北大学为实施单位,统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等省内外优势资源,与丝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该中心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合作、遗产保护、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为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搭建开放共享的考古合作研究与人文交流平台。


美美与共 ,

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

近年来,我国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中亚等国家合作举办多个文物进出境展览。
2016年6月,由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陕西省文物局、哈萨克斯坦文化体育部主办的“丝路起点 灿烂文明——陕西文化遗产图片展”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阐释了陕西作为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的重要意义。

“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厅
2017年,由国家文物局与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首次汇聚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37家文博单位近220件精美文物,重点展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沿线的民族交流、文化融合及文明互鉴,也是首次在世界文化遗产语境下举办的丝绸之路文物展览。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2个国家级博物馆举办“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生动展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
……
这些文物交流展在讲述丝路文明等故事的同时,向世界呈现了丝路文化之美,谱写了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华章。
“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更是文明之路、艺术之路。马蹄阵阵,驼铃声声,多种文化、文明在这里碰撞,并以多种方式在丝路沿途传播、生长、演变。”侯宁彬表示,丝路精神鼓舞着我们携手并肩前行,为了让丝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博物馆应充分挖掘、利用与发挥教育和研究的功能,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丝路文化绽放新时代光彩。
来源 | 中国文物报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