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奇琴伊察古城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
摘要: 遗产名称:奇琴伊察古城 (墨西哥)
英文名称: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
入选时间:1988年
地理位置:N20 40 00 W88 35 60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
遗产编号:483
遗产描述:
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 ...
遗产名称:奇琴伊察古城 (墨西哥)
英文名称: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
入选时间:1988年
地理位置:N20 40 00 W88 35 60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
遗产编号:483
遗产描述:
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天然井为建城的基础,现有公路把它分为两半。有高达29米的“库若尔甘金字塔”;墨西哥保存下来最大球场;“长着胡子的男人的神庙”;“美洲豹神庙”;“雄鹰和美洲虎的平台”;深达23米的天然进井;神圣泉眼;“千柱大厅”,大祭司的陵墓等。南侧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具玛雅文化特色,著名建筑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椭圆形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奇琴伊察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殿,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五百年到七百年左右,对整个乌松布拉河盆地有着重大的影响。典雅的建筑、高超的技术以及轻巧的浮雕都说明了玛雅人的神话,证明他们是这一文明的天才创造者。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是尤卡坦半岛最重要的玛雅文明中心之一,是玛雅人和托尔蒂克人的文明在尤卡坦的历史见证。198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奇琴伊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
标准(i):奇琴伊察的标志性建筑,尤其是北边的建筑群,包括大球场,库库尔坎神庙和武士神庙,因其比例之优美,建筑之精致以及雕刻装饰之辉煌,使它们成为中美洲建筑无可争议的杰作。
标准(ii):从10世纪到15世纪,奇琴伊察影响了整个尤卡坦文化区。
标准(iii):奇琴伊察是尤卡坦半岛(10-15世纪)玛雅 - 托尔特克文明最重要的考古遗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是尤卡坦半岛最重要的玛雅文明中心之一。在近1000年的历史中,许多民族都在此生活过,并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从当地的石制遗迹和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玛雅人、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玛雅人的建筑技巧和来自墨西哥中部地区的新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奇琴伊察古城成为展示尤卡坦半岛玛雅-托尔特克文明最主要的地方之一。该遗址中有几个建筑被保留下来,其中包括勇士庙、城堡和被称为“蜗牛”的圆形天文台。
遗产介绍:
奇琴伊察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殿,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五百年到七百年左右,对整个乌松布拉河盆地有着重大的影响。典雅的建筑、高超的技术以及轻巧的浮雕都说明了玛雅人的神话,证明他们是这一文明的天才创造者。奇琴伊察是建造在墨西哥尤卡坦的一座非凡的石头城。其中的一些最古老的建筑和金字塔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由托尔泰克人和玛雅人建造。
奇琴伊察由石制建筑,寺庙和庭院构成。一个巨大的“人祭球场”座落在城市的一端。(“人祭球赛”一种非常特别的游戏,两支队伍需要尝试把球踢过场地两端的铁环。之后,获胜队伍的队长会作为给神的祭品而砍头。)尽管这座城市历史上遭到了时间和掠夺者的破坏,仍然有不少漂亮的石头雕像存留。
古城的诞生
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天然井为建城的基础。现有公路把它分为两半。南侧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具有玛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
奇琴伊察在玛雅古典时期中期是当地的重要城市,但其最大的发展和影响力巅峰则出现在中部低地和南部玛雅城市衰落之后。
公元约987年,托尔特克国王Quetzalcoatl(即羽蛇神之意)带领军队从中部墨西哥来到这里,并与本地玛雅盟友一起将奇琴伊察作为了自己的首都,及第二个图拉(Tula)。这一时期的艺术和建筑因此呈现有趣的玛雅和托尔特克混和风格。
玛雅史料记载1221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和内战,考古学证据也显示市场和武士神庙的木制屋顶在大约这一时间被烧毁。奇琴伊察随着犹加敦的统治中心移往玛雅潘而开始衰落。
直到13世纪,奇琴伊察都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此后,玛雅爆发了叛乱和内战,导致了这座城市的迅速没落,并再也没有恢复。到西班牙人在16世纪征服尤卡坦的时候,城市中心已经被很大程度地遗弃而成为了废墟。
奇琴伊察虽然未被完全放弃,但城市的人口减少了,也没有再兴建新的大型建筑。然而神圣的溶井还是保持了朝圣地的地位。
1531年,西班牙的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蒙泰乔宣布对奇琴伊察拥有主权并打算将其作为西班牙犹加敦的首都,但几个月后当地玛雅人的起义把蒙泰乔逐出了该地。
名称来源
玛雅语"Chich'en Itza"的意思是“在伊察(人)水井口”。这一名称在前哥伦布时期是通用名称,同时该城市在古代史料中也被称为Uucyabnal,即“7个伟大的统治者”。
奇琴伊察的名称在西班牙语等语言中写做Chichén Itzá,表示名称两个部分的重音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而在犹加敦马雅语中(在该地区仍被使用,自16世纪以来用罗马字母书写),这一重音遵循该语言的标准规律,所以书写时不加变音符号。两种书写方法都得到了相关文献,包括学术作品的证实。其他语言中通常使用更严格的变音符号,写做Chich'en Itza。这一形式保留了[ch'] 和 [ch]在音位上的区别,因为代表(水)井的字根ch'en开始于齿龈挤喉后塞擦音(国际音标[tʃʼ]),而不是清齿龈后塞擦音([t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