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晋阳古城建筑遗存
一座晋阳古城,千年文脉传承
城市格局保存完整
文化遗存埋藏丰富
将建筑类文物汇集成册
展开锦绣太原的前世画卷
本期推荐书目
《晋阳古城建筑遗存》
书籍简介
编者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主编
韩炳华、裴静蓉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目 录
内容提要
晋阳古城遗址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进行了考古工作。近些年,先后被国家规划为“十一五”至“十四五”重点保护的大遗址。2010年10月,晋阳古城遗址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山西省文物局成立了晋阳古城考古工作队,着手考古与遗址保护规划同步进行,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考古成果。收获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以及具有建筑格局有明确纪年的墓葬,皆跟历史上古代晋阳城有关,对晋阳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此次将与晋阳古城有关的建筑类文物汇集成册,对其进行了详细展示,展示的珍品文物对说明历史上晋阳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对说明晋阳城的演变及建筑样式的转变,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和建筑特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节选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晋阳城肇建于东周(公元前497年),废弃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前后共1476年。从时间上看,晋阳城的历史与《资治通鉴》所载历史大致相重叠,而且还要长出114年。从晋卿赵氏开始经营晋阳,历代政权与北部诸少数民族杂处融合、战争撕裂,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续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以晋阳为中心的历史,为唐宋时期的国家与社会空前大发展奠定了基石,揭示了中华文明长时段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各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晋阳不仅是这个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同时也为古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晋阳是一座中国北方的古代都市,而研究古代都市,属于城市考古的内容。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城市多是有城墙的,由城墙围合起来的空间与布局是古代城市考古所定义的研究内容,一般来说就是城墙内的空间与布局。但是城市以外的空间,如墓葬区、祭祀的祠庙、信仰活动的宗教场所、连接城内的城外道路桥梁,都应该算作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该算作是城市的景观。因此,完整的城市考古学应该是以城址、道路交通、墓葬、石窟及相关寺庙为大聚落的综合性考古,不仅仅关注局部,更需要将城内与城外、地上与地下、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衔接。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全面阐释清楚一个城市在长时期发展变迁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复杂的历史现象与因果关系,而这一点过去学术界关注并不多。一开始的晋阳古城考古工作,我们也没有这么思考。在逐渐深入的工作中,思路才得到拓展,我们才认识到城内的考古遗存与城外有太多关联性,必须将这些统筹起来系统全面研究(图一)。
图一 晋阳古城附近卫星影像(20世纪60年代)
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促成了我们在更大范围内整理与研究晋阳古城出土的历代物质文化资料。把城内城外的资料都汇总在一起,庶几清楚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的面貌。比如说,我们研究古代建筑,更多关心地上建筑遗构,但地上建筑的遗构的生成过程十分复杂,每个单体都凝结了从始建、重建、反复修缮到不断维护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已经看不到一个纯粹的完整的早期地上建筑。古代墓葬不一样,其完整性、真实性保存较好,墓葬建筑的材料、尺度、功能、结构、空间利用以及象征意义都十分明晰。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别,墓葬建筑不仅填补我们对于建筑史的认识空白,更能够启发我们思考更多地面建筑遗构的构成与演化。另外,石窟寺作为独特的建筑类型,更有其特别的意义。因此,城内的建筑遗存,城外的墓葬、道路、石窟寺遗存及寺庙建筑遗存相互依存,构成城市考古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晋阳古城自1961年谢元璐、张颔等先生首次考古调查以来,考古工作历经60年,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2010年之后,晋阳古城成为山西省唯一被批准的国家首批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作为“十一五”至“十四五”国家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之一,在山西遗产保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认识,也激发和促使我们对于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及相关经济、文化、思想等问题的思考。同时这些成果也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如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徐显秀墓、虞弘墓,以及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蒙山及太山龙泉寺塔基遗址等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
节选《晋阳历史文化与建筑遗存》章节
内页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