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域外考古周记·哈萨克斯坦篇(1)丨追迹草原丝路 探寻拉哈特古城

摘要: 追迹草原丝路 探寻拉哈特古城2024为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7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哈萨克斯坦联合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在天山中段阿拉套山北麓的伊塞克镇拉哈特古城遗址等相关区域,进行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研究工作。位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河流域,是历史上中西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这里的草原丝绸之路留有古代多 ...



追迹草原丝路  探寻拉哈特古城

2024


为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7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哈萨克斯坦联合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在天山中段阿拉套山北麓的伊塞克镇拉哈特古城遗址等相关区域,进行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研究工作。

位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河流域,是历史上中西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这里的草原丝绸之路留有古代多个族群的重要文化遗存,拉哈特古城遗址就是其中之一。传说它是1969-1970年考古发掘出土的伊塞克金人塞人王族驻地。伊塞克金人如今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国家重要文化象征。

多年来的联合考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揭露出公元前5-前3世纪(早期铁器时代)等多个时代遗存,极大地丰富了遗址内涵,揭示了遗址范围和时代变迁脉络。考古工作以中方模式为主,达到了预期目标,双方合作愉快,相互学习,紧密团结,结下了深厚友谊,与当地人民群众相互了解,相知相亲。

2024年8月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哈考古队一行六人,再次从西安乘机出发,当天到达阿拉木图,新年度的联合考古工作就此开始。




丝路起点——带着期望启程


2024年8月1日下午,考古院多位同仁在“考古研究中心”一楼大厅送行第五次赴哈萨克斯坦考古队。本年度赴哈队员有丁岩、魏铖、马珍珍、王阳阳、贺利娜、袁晓等。考古队的组建充分考虑科学、系统考古工作的开展,从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到出土文物的保护,以及多方式的测绘摄影记录,还有后期资料的整理,是一支非常完整的考古队,为本年度的考古工作做好准备。事实上,春节过后我们就开始筹备本次行程,现在终于成行。熟悉的单位、热忱的同仁,三个月后,我们再见。

在考古中心大楼门厅合影




热切拥抱——曾经奋斗过的热土


晚上8时许航班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准时起飞,近5个小时后飞机落地阿拉木图国际机场。合作单位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的老朋友图列根诺夫、和提前到达的队员加那尔·巴尔斯汉已在等待。再见时的拥抱、问候,很是热情。每次在机场的合影留念,更是不可或缺。

赴哈考古队员在阿拉木图国际机场合影




一年未见 ——甚是想念的老朋友


次日中午,前往伊塞克博物馆与馆长古丽米娜女士会谈,哈方在场人员还有图列根诺夫、贾孜娜、哈密提等,双方相互问好,就本年度工作计划再次进行沟通确认。哈方向中方赠送了联合考古成果参会的国际会议论文集,并十分自豪地表示,联合考古成果在该论文集中最为优秀。中方向哈方赠送了我院2023年报、刊有中亚考古成果的《考古与文物》杂志以及陕西特产之一紫阳茶。成果共享的喜悦,闪现在每一句言辞中。

与古丽米娜馆长会谈

伊塞克博物馆一切依旧,这件著名的、装饰精美、高大且威武的金人,矗立在展厅中央。伊塞克区域出土的重要文物,包括金饰、铜鍑、铜镜、陶罐等等,静静地等待着四海来客。博物馆职工与大家见面时都是点头招呼、微笑欢迎。

自2017年以来,每年工作结束后考古队的物品都暂存在哈方翻译贾孜娜家,去年依旧。2号中午,将暂存在二楼的物品搬下,等待装车之际,贾孜娜给大家准备了热奶茶、干果、点心等等,很是热情。考古队依旧租住在去年的院落,房东已在等候。大约这就是一次交往长久朋友的感觉。

伊塞克金人

从贾孜娜家二楼搬物品




奔向拉哈特——故事开始的地方


工作多年的拉哈特遗址,今年的植被比去年丰茂得多,甚至有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大家很是兴奋。回味前几年的工作情形,期盼着今年的收获,热切而充满信心。

忙完其它工作,已近黄昏,为航拍夕阳下的拉哈特,车几乎飞奔着前往太阳落下的方向。远远地看着太阳下落,地平线上的乌云静静地等待太阳。大家的心悬着,反复嘱托司机同志驾驶好,车开快。奔向太阳前行的情景,紧张而富有诗意。总想抓住太阳的尾巴,记录夕阳下最熟悉的老朋友。从前转个弯就能到的地点,今天似乎无缘无故地变的遥远。在太阳没入乌云前的十几分钟,车及时赶到了拉哈特遗址侧旁,下车、装机、起飞,动作连贯、干脆利落,总算将夕阳下拉哈特的壮景定格在这一刻。

拉哈特晚照




马不停蹄——阿克托海调查的新开端


8月5日中午,一切准备就绪。午饭后,魏铖、加那尔、图列根诺夫三位队员,先行前往恰伦河东岸的阿克托海盆地——本次调查地点所在,办理考古队驻地租房等相关事宜。晚上到达目的地阿克赛村,沟通顺畅,租房顺利,诸事顺达。

次日,丁岩乘哈密提教授的车,送贺利娜、袁晓两位前往阿克赛村汇合,贾孜娜随同翻译。途中,参观哈密提教授在哲勒萨伊村的考古发掘工地,正在清理五座突厥时期墓葬。哈密提教授在他工地灶上招待了午饭。厨师热情多多,还与三位女同志合影,说今天来了中国客人很是高兴,要发她的朋友圈。热情友好的考古人,总会让我们得到友善对待,让我们完全没有客在他乡漂泊的感觉。

午间,调查队在阿克赛驻地召开会议,再次落实工作目标、强调人员安全,号召团结起来合力推动工作。

至此,赴哈萨克斯坦联合考古队今年的调查工作正式开展。希望在前,努力向前。

阿克托海调查




途中邂逅——友谊的小花朵


从伊塞克M8现场返回考古队驻地时乘坐225路公交车,坐定后丁岩就招呼同事阳阳买票。我们用汉语讲话的声音引起了前排两位十二、三岁哈萨克族小姑娘的注意,她们回过头,有点小惊奇、有点小羞涩的表情回望了一眼。过了一会儿,右前方的小女孩侧转身,胖嘟嘟的小脸蛋带着甜甜的笑容向我们打招呼道,“你—好—!”

从她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有着一种鼓足勇气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在异国他乡被可爱的小朋友友好问候,总是让我们很受触动。丁岩马上笑着回复“你—好”。随后,两位女孩低声耳语着什么。丁岩就微笑着一边展示印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字样的文创手提袋,一边试探着和他们交流“猜猜我是做什么的”。

两位小姑娘又在小声说着什么,稍后,左前方小女孩借助翻译软件,用手机向我们展示“我不明白”的字样。于是,丁岩示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及所附英文,孩子看后惊讶的说“Ah,archaeology!”,并告诉了旁边的另外一位乘客。向中国客人问好的欣喜之情,洋溢在眉目间,可见、可掬。孩子们童心里自然萌发的这种纯洁友谊,令人回味不已。

第二天上午刚到博物馆,丁岩就将乘车之际的故事分享给馆长古丽米娜女士和翻译贾仔娜。大家都非常高兴,感叹到这就是友谊的小花朵。相信两个小姑娘的心中也会种下“中国”、“考古”的种子。

 

友谊依旧,尽是美好。

未来工作,更有期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哈萨克斯坦考古工作队)


图文丨赴哈萨克斯坦考古工作队

编辑丨赵巧

初审丨杨利平

终审丨种建荣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