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故城遗址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讲好北庭历史故事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讲好北庭历史故事
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2023年12月19日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强调,要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重大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作为唯一的依托北庭故城设立的北庭学研究院,是目前研究阐释北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北庭学研究院持续深化挖掘阐释,扎实做好活化利用,让北庭历史文化在新时代换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一、强化学术研究,加快研究成果转化
学术是固本强基、创新发展的抓手,通过切实厘清北庭故城的特色和优势,找准学术研究的方向,加强对北庭故城当代价值的挖掘阐发,将遗产优势、人才特点、行业特色三者结合起来,推动北庭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多层次立体开展,为博物馆展览、教育、宣传、行政业务提供智力支撑。北庭学研究院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北庭历史文化研究在基础研究、文物保护、公众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性学术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2023年,实施了州级重点人才引进项目,通过引进新疆大学、吐鲁番学研究院3名专家学者,形成了《北庭边塞诗文研究》《北庭西大寺壁画研究》《北庭地区佛教研究》3个研究课题。同时,特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10位专家学者为北庭学研究院特聘专家,以及与上海大学签署了北庭故城遗址活化利用合作协议,与中共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立北庭考古基地,与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分别建立北庭学研究基地,与西北大学建立文化遗产教学科研合作基地等,为北庭学研究提供智力服务。同时,北庭学研究院积极申报课题项目,加强对北庭历史文化的研究阐释。在课题申报和社科征文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论文《文化遗产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价值阐释——以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遗址为例》入选2023年度自治区社科联青年学者论坛征文,并获得昌吉州社科联征文二等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北庭历史文化价值阐释》入选2023年度自治区社科联青年学者论坛征文,并获得昌吉州社科联征文三等奖;《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改建反映出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以S102殿为中心》获得昌吉州社科联征文优秀奖。课题《北庭故城遗址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策略研究》《北庭故城出土物所见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汉风”建筑模式研究——以S102殿木构件为例》荣获2023年度自治区文物保护立项课题。
二、提升宣讲能力,展示北庭历史文化
北庭故城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唯一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世界文化遗产点,必须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按照北庭学研究院每位职工“既是讲解员,又是研究员”的基本工作思路,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提升本院宣讲队伍能力,北庭故城遗址在2023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宣讲人员在各类宣讲比赛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分别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新疆导游(讲解员)大赛”中,荣获“铜奖”;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新疆导游(讲解员)大赛”中荣获“最佳人气奖”;在全区博物馆纪念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解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等。形成了《西域驸马裴伷先》《一枚钱币里的爱国情》《车师古道上的英雄史诗》《西域雄狮——瀚海军》《万里千山情——西域边塞诗人岑参》《传承历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宣讲主题。同时,为更好的宣传北庭历史文化,已开通“北庭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账号,让更多的人走进北庭、了解北庭。
三、统筹研究力量,拓展研究平台
自北庭学研究院成立,已成功举办八届北庭学研讨会,为北庭故城遗址在新时代的价值延续出谋划策。以北庭故城遗址为基地和学术平台,邀请文化遗产保护、考古研究、遗产展示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用现代眼光和全新的学术视角,在过去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全方位梳理,系统研究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全面还原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人文、生态环境的面貌,并以此古为今用,服务于“文化润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工作。出版了《北庭学研究》《北庭史论集》《北庭钱币研究》等系列丛书,进一步丰富了北庭学研究内容,展示了北庭历史文化价值,也为北庭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推动科研项目实施及成果转化,让北庭故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根基,持续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落实新时代治疆方略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