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域外考古周记·吉尔吉斯共和国篇(4)雪国寻踪,古道新探

摘要: 雪国寻踪,古道新探2024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这一年,中吉联合考古项目步入第四个年头,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成立100周年,吉尔吉斯共和国独立33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中吉两国考古工作者共同协作,顺利完成了以下三项工作:第一,在红河遗址开展大面积考古勘探,追踪地面已消失殆尽的城墙墙体,逐步掌握红河古城整体布局。第二,持续发掘3号佛寺5d建 ...
新探



2024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这一年,中吉联合考古项目步入第四个年头,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成立100周年,吉尔吉斯共和国独立33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中吉两国考古工作者共同协作,顺利完成了以下三项工作:第一,在红河遗址开展大面积考古勘探,追踪地面已消失殆尽的城墙墙体,逐步掌握红河古城整体布局。第二,持续发掘3号佛寺5d建筑,明确了建筑的西南转角,了解了建筑底部和佛寺南垣的基本结构。第三,基于遥感测绘、区域调查,着手建立楚河流域中世纪城址分布图。

从发掘区远眺吉尔吉斯阿拉套山

复核探孔并向吉方介绍勘探成果


看土坯,辨遗迹

与国内的地下夯土遗迹不同,中亚的古代建筑遗址多为土坯构造,由于坍塌与风化,在地表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土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土丘遗址。辨识与清理土坯是考古队田野发掘的主要内容,这对于初次参加发掘的队员而言,是不小的挑战,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土坯因位置,埋藏过程中所处环境、所受自然力、所受外力等因素皆不同,因而各具特点。总体而言,遗址表层的土坯受风化作用影响,多呈颗粒状,夹杂白色钙质结核粉末,这种现象往往预示着其下方即将显露完整土坯;而那些靠近建筑本体底部的完整土坯,湿度相对较高,土质也相对较软,因此在清理时需格外小心。

本年度新布设10×10米探方4个,清理既往发掘探方3个,并将中心大土丘南侧探沟向北延伸15米,发掘面积总计730平方米。出土遗物数量较少,包括陶片、残砖、铜器等,地层中有少量动物骨骼,主要为牛和羊。今年的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不仅明确了建筑遗址的西南转角,还对建筑底部以及佛寺南垣的基本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辨认土坯

张建林先生正在清理一处打破土坯墙体的灰坑

覆盖保护,可持续发展

每年,当田野考古工作接近尾声时,接下来的步骤便是记录发掘信息、采集三维图像,并对所发掘的遗址本体进行覆盖保护。这一覆盖过程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规划,准备工作包括装填沙袋、采割并编制芦苇。覆盖时需先将发掘区域用塑料布平铺,接缝边角处压实沙袋,最后盖上芦苇席。塑料布可防雨水侵蚀遗址表面,沙袋压实塑料布对抗风沙,芦苇遮挡紫外线延长塑料布使用寿命。整个回填保护过程大约需要两周的时间,基本能够确保遗址的安全,直至下一年考古队到来。

覆盖塑料布

叠压沙袋

搬运芦苇席

铺设芦苇

参观交流,共求新知

发掘期间,常有国内同行前来慰问交流,见面时倍感亲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北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先后来到考古工地考察交流,我们向到访的老师们介绍遗址概况及中吉联合考古项目的进展,分享考古发掘的技术和方法,共同探讨遗址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彼此在专业领域内相互启发,获益匪浅。

中吉联合考古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合影

与红河村博物馆馆长合影

工作间隙,我们又专程前往日本帝京大学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考古队驻地参观交流。驻地位于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一家宾馆的地下室,整理、修复、拍照等工作都在一间约六十平米的房间内有序展开。动物考古学家植月学教授带着一名学生正在隔壁整理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出土动物主要为绵羊、山羊、牛、马,还有少量猪、狗、骆驼和鹿科动物。考古队负责人山内和也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驻地的基本情况,双方考古队员在亲切的问候之后,随即展开了深入交流。我们对今年碎叶城新出土的唐代瓦件尤为感兴趣,日本学者也希望得到中国学者有关唐代建筑材料的最新研究讯息。

隋唐文化远播西域和海东,成就了这样的有趣现象,中亚发现唐代建筑,中日学者用汉字笔谈。虽然语言不通,却可以通过汉字互相理解。这一场景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突破语言,两国考古学家共同沉浸在汉唐文化里,体现出一带一路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整理间内忙碌的日本考古队员

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考古队驻地外正在清理的马骨

联合考古,见证吉国快速发展

今年恰逢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成立100周年、吉尔吉斯斯坦独立33周年,阿拉套广场上新的百米旗杆上巨大而鲜艳的国旗随风缓缓飘动。四个年度联合考古工作的开展,记录了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2023年,西安开通了直飞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的航线,仅需四小时即可抵达,在此之前,从西安出发前往比什凯克,需要在乌鲁木齐中转并停留一晚,整个行程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

我们驻地所在的坎特镇上新建了不少建筑,大巴扎(当地市集)里的中国商品逐年增多,在吉国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参与当地基础建设的中国企业家与技术工人,当然还有来此考察的国内学者。中国和中国文化成为吉尔吉斯民众口中的高频词汇,中文也成为学校普遍设置的课程,很多民众选择或希望前往中国旅游、留学,这样的变化不胜枚举,展现了中吉两国之间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

阿拉套广场上随风飘扬的吉国国旗

2024中吉联合考古圆满收官,期待明年再次相聚!



-END-

图文丨杨曈  史砚忻

校对丨杨博闻

排版丨赵  巧

初审丨杨利平

终审丨种建荣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