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域外考古周记·吉尔吉斯共和国篇(1)丨此去长安六千里 雪国考古札记


此去长安六千里
雪国考古札记
为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8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共同发掘世界遗产红河遗址/克拉斯纳亚列奇卡遗址(Красная Речка),并对楚河流域中世纪城址进行系统调查。
2024年6月1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吉尔吉斯考古队一行再次出发,由西安乘机直飞吉国首都比什凯克,开启新一年度的联合考古工作。本年度赴吉尔吉斯队员为史砚忻、杨曈、颜泽余、王垒昌、杨楚譞、龚鸣放、张胜林等,中吉联合考古项目的开创者、著名考古学家张建林先生每年参加发掘,并给予我们指导与帮助。

行前合影
·雪国与天山斯基
吉尔吉斯共和国占据天山山脉西半部及帕米尔高原的一部分,国土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国内山脉呈东西走向,地势高低悬殊,海拔由东向西从7000余米降至400余米,其中,94%的国土海拔在1000米以上。天山、帕米尔是久经侵蚀—剥蚀的山地。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曾经行天山,留下记载。
天山壮美,古今相通,巍峨的雪峰、广袤的冰川给予旅行者心灵的震撼。19世纪以前,欧洲对天山山脉的地理景观几乎一无所知,正是俄国地理学家П. П.谢苗诺夫(П. П. Семснов 1827—1914)的科学考察,填补了西方世界的认识空白。谢苗诺夫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使其获准在姓氏之后冠以“天山斯基”(Тяншaнский)的美誉。

飞入天山

鸟瞰伊塞克湖(热海)
·唐风西渐碎叶川
楚河流域主要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为盆地地貌,唐代称碎叶川,东部狭窄,西部开放,长达200公里,最宽处约80公里。北为楚伊犁山,南为吉尔吉斯山,东连伊塞克湖,西接塔拉斯,并可与费尔干纳相通,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
红河遗址位于楚河流域东部,学者一般将之比定为穆格山粟特文婚约(公元711年)中提及的Navekat城,唐代史籍意译为“新城”。唐代经略西域,以碎叶城为中心,设置军镇,管理楚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红河遗址作为碎叶城军镇体系中的重要城市,曾发现唐代造像碑、开元通宝等遗物。
近年,日本帝京大学考古队在红河遗址东南约20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遗址东城发现了夯土城垣、木结构建筑夯土基础、砖瓦、汉文碑石残块等唐代遗存,故将此地确定为安西都护王方翼所筑碎叶新城。

红河遗址出土唐代造像碑
·楚河流域古代城市文明
据苏联考古学家П. Н.科热缅科(П.Н.Кожемяко)统计,中亚楚河流域共发现近18座古代城址,各城相距一般为10—14公里,均分布于自东向西流淌的楚河灌溉渠两岸。这些城市的集中出现至少可追溯至我国的北朝时期,原居泽拉夫善河的粟特族群大量东迁,促使楚河流域城市文明快速崛起。唐代国力强盛,中原王朝以碎叶为中心设置军镇,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发展。据《新唐书》所引贾耽《皇华四达记》的记载,当时的重要城镇有裴罗将军城、碎叶城、米国城、新城、顿建城、阿史不来城,俱兰城、税建城、怛罗斯城。
此外,西突厥、哥逻禄及其后的喀喇汗等王朝基于该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文化及商业,纷纷选择于此建牙立都。在这里,中原文化、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相互交汇,彼此融合,共存共兴。

П. Н.科热缅科绘楚河流域中世纪城址分布图(引自努尔兰·肯加哈买提《碎叶》)
·多元的族群
俄罗斯帝国与苏联时代的民族大迁徙,造就了今日中亚国家独特的人文景观——不同族群汇聚于此。
18世纪以降,世居吉尔吉斯的本土民族有吉尔吉斯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因历史原因自境外迁来的,有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鞑靼族、东干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德意志族等等。以联合考古队为例,几位中方队员常被询问是否为东干族或是朝鲜族;我们的外方人员则更为典型,合作专家瓦列里先生(Кольченко А. Валерий)为乌克兰族,翻译小刘(Рaсул)曾在西北大学留学,是陕西村东干族,司机阿克唐(Актaн)为吉尔吉斯族。工人主要来自遗址所在的红河村,他们除吉尔吉斯族,还有土耳其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俄语是相互交流的族际语,其间也会使用突厥语、波斯语、阿拉伯语以及东干语(陕西话)。

工作间隙
·苏联时代的楚河
楚河不仅有陕西人怀乡的联想,也印刻着苏联时代的记忆。
从1940年代开始,苏联政府启动了楚河灌溉渠综合体建设工程(БЧК),这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国家工程,由М.В.帕特卢舍夫(М.В.Патрушев)设计,全长145公里,以修建时间为序,分成西、东、南三部分。西、东两部分完成于1950年代,4万余名民众参与了工程建设,南部灌溉渠建于1970年代。
灌溉工程虽有利于农业发展,但独立后,吉尔吉斯工业基础薄弱,加之缺乏精耕细作,农作物的产量并不高,这就为一些颇具生意头脑的中国农户提供了商机,来此置地耕种。
楚河水量丰沛,分流导致下游水量锐减,下游河道不断摆动,以空中视角鸟瞰,当下吉哈两国边界大约是昔日划界时的河道。

楚河灌溉渠航拍照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吉尔吉斯共和国考古队
图文:史砚忻
编辑:赵 巧
初审:杨利平
终审:种建荣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