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30年的承诺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纪念论坛开幕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在世界上崭露头角30年了,长城和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第一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精髓。
12月22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纪念论坛在北京开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主持论坛活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与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发表了主题演讲。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演讲的主题为《人类的敦煌 共同守望》,结合大量的历史老照片向参加论坛的来宾讲述敦煌莫高窟不为大家熟知的历史故事。包括莫高窟的前期保护,风沙的治理到现在数字化采集的细节。
敦煌莫高窟 · 核心价值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始建于公元366年,连续建造一千年,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至公元14世纪的元代才停止开窟。现存洞窟735个,分布在全长1700多米长的崖壁上,分为南北两区。
莫高窟保护范围分重点保护区(1423公顷)、一般保护区(21969公顷),以及建设控制地带(21230公顷)。此外,在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外围,还划定了环境控制区(85046公顷)。南区492个洞窟,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佛坛窟、大像窟等窟形,在窟内显著位置安置彩塑,其余四壁、佛龛、窟顶和甬道均绘制壁画。彩塑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天王像、力士像、供养菩萨像等,共有2000多身。壁画有尊像画、释迦牟尼故事画、中国传统神仙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等,共有4.5万多平方米。
莫高窟第158窟西壁佛坛-释加涅像局部-中唐
摄影/吴健
莫高窟第156窟南壁-张议朝出行图之军队(晚唐)
数字中心制作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带来《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度解读。宋局长讲到长城是世界上体量最大、蔚为壮观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由多种遗存及其所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景观特征的文化遗产等观点。
长城 · 核心价值长城是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7世 纪中华帝国在国家北部边境持续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达甘肃嘉峪关,总长度约2万多千米,包括由墙体、马道、敌台、铺舍等构成的城墙主体,以及沿线配置 的城堡、关塞等相关军事设施。
1987年,山海关、金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嘉峪关等作为长城遗产的重要构成要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2年辽宁九门口长城扩展列入,长城世界遗产共分布于17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长城
吕舟(左)、宋新潮(中)、王旭东(右)
进行中国文化遗产话题的相关讨论
论坛现场,由《世界遗产》杂志参与承办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30年纪念图片展》也同步展出,这些展示中国文化遗产精髓的图片,展示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