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建立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岳阳召开
1月6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湖南理工学院及岳阳市文广新局承办的“建立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岳阳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探索不可移动文物监测及评估体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推进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建立,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中。
来自主承办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全国各地文物局、文博机构、科研院所、文物保护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媒体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分享了案例经验,形成岳阳共识。会上还举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授证仪式和“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揭牌仪式。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开幕式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岳阳市副市长李为,岳阳市文广新局局长费荣新,湖南理工学院校长卢先明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现场
▲岳阳市副市长李为介绍岳阳基本情况以及文物保护工作
▲湖南理工学院校长卢先明介绍学校人才培养与科研建设情况
▲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介绍湖南省文物保护工作基本情况,并提到本次会议召开对湖南文物保护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岳阳市文广新局局长费荣新介绍了岳阳市的文物保护工作
主旨演讲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做主旨发言。他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对科技手段运用于文物保护的内在需求、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遗产科技保护运用成果应当加强推广示范等方面强调了现代科技运用于文物预防性保护的迫切性,鼓励高科技企业等民间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对文物保护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励小捷作主旨发言
主旨演讲结束后,举行了授证和揭牌仪式。
▲励小捷向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民授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证书
▲江文辉、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明共同为湖南省文物保护重点研究基地揭牌
精彩研讨内容
在研讨环节,7位嘉宾分享了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监测方式方法、技术手段及评估方面做法和经验。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詹长法以《意大利文化遗产风险管理概览》为题,介绍了意大利在文化遗产风险评估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从文化遗产分布和监测地图谈起,介绍文物面临的风险、意大利在文物风险的分类划分和评判量化标准,并通过中意在文物监测方面的思路做法的对比,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问题。
▲詹长法
敦煌研究院保护所所长苏伯民以《敦煌石窟物联网监测应用研究》为题,介绍了莫高窟文物保护历程中在石窟微环境监测、壁画监测、风化监测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和成果,指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苏伯民
扬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姜师立以《大运河监测体系研究》研究为题,阐述了中国大运河的监测指标体系、以及监测方法,剖析了中国大运河遗产监测的难点和重点,对中国大运河监测总平台、中国大运河监测通用平台之间的关系和运行方式进行了分析,使与会者对中国大运河遗产监测的独特方式有了深刻感悟。
▲姜师立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研究员沈贵华以《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题,分析了文物保护的特点与痛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于文物保护的途径。
▲沈贵华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吴育华以《从遗产监测到文物监测》为题,介绍了中国遗产监测与文物监测的框架、工作特点,方法、监测要点的认识,以及近年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应县木塔的监测为例介绍了监测工作,对今后的遗产、文物监测工作提出了监测与管理需要两手抓的思考。
▲吴育华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杨娜以《古建筑木构结构监测的实践与挑战》为题,分析了适用于遗产建筑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架、基本技术及国内外应用情况。她通过在布达拉宫的监测试验,验证了遗产建筑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讨论了古建木结构监测系统预警机制的结构层次及设计方法,详细阐述了单一构件静态数据预警机制的各种预警限值的设定原则,并对其在遗产建筑上应用的特殊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杨娜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研究员李晓武以《关于不可移动文物监测及风险评估的研究》为题,对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趋势、监测技术、国外风险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我国建立不可移动文物风险评估体系的意义和必要性等内容提出了思考。
▲李晓武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进行讨论发言。
▲江苏省文物局副局长殷连生发言,介绍了目前文物保护中的问题、文物保护案例和江苏
▲与会代表合影
本次研讨会,对于研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提升文物风险识别和评估,促进政府、企业、个人参与到文物保护,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
(上下滑动查看)
基地简介
“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由湖南省文物局联合湖南理工学院共同成立。
湖南理工学院在建筑保护方向具有较强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且拥有全国为数不多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文物监测的“文物云”平台,因而在文物保护的科技运用上走在了全省前列,因此湖南省文物局将这一基地设立在湖南理工学院。
未来,科研基地将在文物建筑加固及修复技术研究、文物建筑赋存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文物建筑核心病害监测技术研究、传感设备安装方式方法研究、数据分析及预警机制研究、文物建筑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建立南方地区“文物云”平台实际应用、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工程等八个方面进行重点攻关。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
(上下滑动查看)
专项基金简介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是全国首个以文化遗产科技保护为主题的公益性专项基金。
成立宗旨在于通过争取政府、社会和国际等多方面的资源募集文物保护基金,以支持针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研发及技术应用项目,推动文物保护、文物活化、文物利用等工作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水平。
文物保护
需要专业的力量与技术
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