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敦煌研究院首届“英文学术文献研读班”开班
6月22日下午,我院敦煌学信息中心、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英文学术文献研读班”在信息中心会议室正式开班。授课老师由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史翰文(SCHMID, David Neil)博士担任,来自美国敦煌基金会的三位志愿英文教师与我院考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保护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陈列中心、接待部、科研管理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门的十余位青年研究人员参与了首期课程。
本届研读班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举办,旨在提高我院科研人员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拓宽研究视野,内容为与丝绸之路和敦煌石窟相关的英文学术经典,采取欧美人文科学教学研究中成熟的Seminar模式,先研读原著,后集中讨论,每月举办一期,今天下午举行的首期课程主题为关于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的探讨。
118年前的今天,敦煌藏经洞的意外发现,为学术界提供了关于中古中国宗教与社会的大量珍贵写本和美术品,开启了国际“显学”敦煌学百年的研究历程。为揭开藏经洞封闭原因的千古谜题,世界各国的敦煌学学者提出了多种假说。本期课程选取的英文原作,日本学者金枝由郎著《敦煌遗书的来源与性质(The Provenance and Character of the Dunhuang Documents)》,即是对各主要观点的综述评介。
在史翰文博士的引导下,学员们对文本进行了批判性阅读,在此基础上尝试用英文抒发己见,发挥各自领域专长,针对文中各派观点展开了活跃的讨论。借助文本展示出的语言组织、逻辑结构等方面的正反样例,史翰文博士还就英文世界学术写作的基本规范向大家做了普及指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上史翰文博士还将国际上通行的学术基础设施,如文献管理工具Zotero和网络学术共同体Academia有机引入了教学,为我院学者的科研提供工具助力。
授课教师史翰文博士广阔的视野、机敏的思维、风趣的表达,在学员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课堂上大家不仅鼓起勇气用英文“输出”观点,锻炼了口语表达,还开拓了学术视野,规范了探求理路,习得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研究方法。本期课程作为我院引入全英文Seminar模式的首次尝试,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效果,也是未来一年中“英文学术文献研读班”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