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在秦始皇祖母的墓中,科学家新发现了一种已经灭绝的长臂猿

摘要: 在发现一个标有“长臂猿”的展柜时,伦敦动物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塞缪尔·特维(Samuel Turvey)的感觉就像中了头彩。是的,那是一只长臂猿,或者说是一只长臂猿的遗骸——其中包括脸的一部分、下颌以及手臂。在特维看来,这些碎片足以证明这只动物属于长臂猿的一个新种,不同于现如今存活于世的20个种以及我们在历史上发现的所有长臂猿种属。而且,科学家是在中国的一处皇家古墓中发现它的。帝国君子长臂猿是科学家在中国皇家古墓 ...

在发现一个标有“长臂猿”的展柜时,伦敦动物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塞缪尔·特维(Samuel Turvey)的感觉就像中了头彩。

是的,那是一只长臂猿,或者说是一只长臂猿的遗骸——其中包括脸的一部分、下颌以及手臂。在特维看来,这些碎片足以证明这只动物属于长臂猿的一个新种,不同于现如今存活于世的20个种以及我们在历史上发现的所有长臂猿种属。而且,科学家是在中国的一处皇家古墓中发现它的。

帝国君子长臂猿是科学家在中国皇家古墓中发现的一种已经灭绝的长臂猿。

在所有猿类当中,长臂猿体型最小,叫声最响亮,也最喜欢呆在树上。它们独特的手腕跟我们肩膀上的球窝关节很相似,这让长臂猿能够以每小时34英里的速度在树枝间腾跃。在近代历史上,曾有7个种的长臂猿徜徉于中国的森林之间,但在过去数十年中已经有2个种消失,而余下的都处在严重濒危状态。其中的一个种,天行长臂猿,是在去年才被发现的。而另一个种,海南长臂猿,是现存最稀有的猿类,目前仅有26只生活在一小片森林区域。在中国境内,现存各种长臂猿的总数可能不会超过1,500只。

情况并非一直如此。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而且数个世纪以来在文化上有着重要意义。它们萦绕人心的“歌声”被人们跟乡愁联系在一起,而它们所谓的“高洁”性情也使其成为士大夫或君子的象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知道中国大片区域的历史记录中都有长臂猿的身影,”特维说,“但没有人知道那些已经灭绝的种群属于哪个种。”他在2009年造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并查看了从古都西安收集的标本,试图找出答案。正是在那个时候,他发现了那个展柜。“那绝对是一个豁然开朗的时刻,”特维如是说。

遗骸出土自一座古墓,考古学家认为墓主人是夏姬,也就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祖母。夏姬的随葬品有一些动物,包括豹子、猞猁、黑熊、鹤以及至少一只长臂猿。不过,特维说:“陕西跟中国现存长臂猿种群的栖息地之间相隔很远。”这立刻让他觉得这只特别的长臂猿“可能非常有趣”。

这只长臂猿的遗骸中可能仍然含有DNA,那可以轻易破解它的身份问题,但提取DNA将会涉及损毁或破坏珍贵的标本。特维跟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长臂猿学家海伦·查特吉(Helen Chatterjee)进行了合作,他们对遗骸进行了扫描,并跟其他种属的骨骼做了特征比较。他们证明了,展柜内的这只动物确实与众不同,它不属于任何已知的长臂猿种属。查特吉表示,“肉眼看不出”什么差异,但得益于对标本进行的定量三维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差异很显著。”他们把这种动物命名为“帝国君子长臂猿”(Junzi imperialis)。

可悲的是,君子长臂猿已经灭绝了。历史记录显示,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还有人在西安附近捕获过长臂猿,而且它们一直在当地周边省份生存到18世纪。“这些标本出土的地区曾经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都曾发现过长臂猿,然而现在已经没有它们生存的痕迹,”查特吉说道。君子长臂猿生活在中国中部地区,而现如今距离那里最近的长臂猿栖息地是在750英里以外的西南地区。“中国中部地区已经没有什么偏远角落能够容纳什么幸存的长臂猿种群藏身其中了。”特维说道。

仅仅依据一份标本,科学家不可能搞清楚为什么君子长臂猿会灭绝。但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中国人口膨胀,长臂猿种群栖息的森林不断萎缩。即使跟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长臂猿也极度脆弱。它们只在森林树冠上生活,随着树木遭到砍伐,它们被隔绝在面积狭小且不稳定的森林区域中。人类还主动捕猎长臂猿以供食用和制作传统药材。“这项研究表明,早在大规模森林砍伐开始摧毁现代长臂猿种群之前,不可持续的狩猎可能就一直在促使长臂猿走向灭绝。”来自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的人类学家苏珊·拉潘(Susan Lappan)说道。

到目前为止,“人们曾认为猿类和其他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相对较好地适应了过去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压力,”特维说道,而且认为它们是在近代才濒临灭绝的。但君子长臂猿的发现表明,至少有一些猿类是在人类历史的更早时期灭绝的,早过此前的猜想。历史上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种属的长臂猿消失不见,而我们甚至无从知晓,因为遗骸在炎热和潮湿的热带地区难以保存,并且在这些猿类主要栖息的国家和地区,古生物学研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项研究表明,我们低估了过去由人类导致的灵长类动物灭绝数量,”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的灵长类动物学家乔·塞切尔(Jo Setchell)说道。他补充说:“了解过去的灭绝事件将帮助我们预测当前物种的脆弱程度,从而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保护它们。”

翻译:何无鱼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