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乡村景观——2019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公布
关于国际古迹遗址日
198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提出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举办全球性的庆祝活动,这一建议于次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上得到批准。由此,每一年的4月18日, ICOMOS国际科学委员都会提议不同的主题,并组织多样的庆祝活动,推广宣传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多样性以及文化遗产与生活相关性的了解。2019年,ICOMOS提出“乡村景观”这一遗产日活动主题,与2019年10月,ICOMOS即将在摩洛哥举办的乡村景观遗产科学研讨会相呼应。
今年国际遗址日的主题旨在拉近公众与乡村景观遗产的距离,了解这类遗产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认识到在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中遇到的挑战。此类遗产能够为社会公众所带来的利益,以及农业景观遗产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国际古迹遗址日是建立公众链接,促进社会公众交流,引导公众保护乡村景观遗产,创造和挖掘乡村景观遗产,改造并丰富乡村景观遗产的最佳契机。
什么是乡村景观
2017年ICOMOS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这一文件(IICC-X组织翻译校对中),并将乡村景观定义为“人与自然共同塑造的水陆区域,用于农耕,畜牧,造林,渔猎以及获取其他资源,比如盐等”。乡村景观属于多功能资源,它既体现了所属居民的文化意义,同时,也成为了见证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景观风景。”乡村景观体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由于环境、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的持续变更所产生的遗产积累。
几个世纪,甚至是数千年以来,乡村景观一直在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维持平衡。
一些人类的日常活动产生了较为温和的,细小的变化;而有些人类的活动,由于生产方式和科技进步,经济、政治的影响,带来了剧烈的变化……由此产生的遗产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组合成为了丰富多样的,有形或无形的动态遗产,而这样的动态将会一直伴随着乡村景观的发展。
乡村景观保护的社会效益
截至2017年,城市人口增长已升至全球人口增长比例的54.82%,尽管乡村地区的增长占比下降,但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仍在持续增长。人口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一些乡村地区荒废,同时另一些地区还在承受人口压力。另外,我们不能忽略城市对乡村区域以生态足迹的形式(处理废弃物,获取资源等)带来的影响以及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环境与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
乡村景观的主要特点是其脆弱性以及使用功能。对于乡村景观环境的任何细小改变,都可能会引发巨大的变化,甚至导致整个乡村景观遗产的废弃。所以,对遗产使用功能的保护是乡村景观中无形或有形遗产得以持续的必要手段。
社区参与对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需要社会与遗产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工作,不仅对依托于这一景观的社区有积极的影响,更对这些景观有关联的生态与社会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对整个社会都有正面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乡村景观的保护工作不仅重要,也同样令人着迷。
IICC-X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庆祝活动
ICOMOS呼吁各成员国围绕“乡村景观“这一主题,举办多种多样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庆祝活动。
自2017年起,IICC-X将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博物馆日,以及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三项活动所在的4、5、6月串联在一起,推广“文化遗产宣传季”系列活动,以加强社会对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认知。
2019年的文化遗产宣传季将以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专题活动为总起,IICC-X届时将联合多所大、中、小学,举办文化遗产专题辩论赛,以促进国际古迹遗址日精神的推广,促进公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代际共享。
译者:IICC-X杨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