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撷英

摘要: 2019年6月,由中国航海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器成走天下——‘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以下简称“碗礁一号”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出。配合展览出版的《器成走天下——“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图录》也在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将“碗礁一号”作为“沉船主题”系列展览的首展,最主要原因在于“碗礁一号”沉船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其出水瓷器中蕴含大量的“异域元素”,“和平合作、开放包


2019年6月,由中国航海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器成走天下——‘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以下简称“碗礁一号”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出。配合展览出版的《器成走天下——“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图录》也在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将“碗礁一号”作为“沉船主题”系列展览的首展,最主要原因在于“碗礁一号”沉船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其出水瓷器中蕴含大量的“异域元素”,“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得以深刻体现,这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颇具现实意义。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碗礁侧畔现沉船”展示沉船考古,告诉观众“船是如何发现的”“船是如何打捞的”;第二单元“海底瓷库惊天下”为主体内容,展示各类代表性瓷器,告诉观众“船中发现了什么”;第三单元“海丝航路千帆竞”展示航路航线和异域元素,告诉观众“船从哪里来”“船到哪里去”,三位一体,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碗礁一号”沉船故事。

“碗礁侧畔现沉船”分沉船出世、考古纪实、发现船体、出水瓷器、现场保护五节,让观众全方位了解“碗礁一号”考古工作背后的故事。为了真实再现这一场景,策展方辗转联系到当年“碗礁一号”水下考古队的部分队员,请他们提供当时留下的珍贵照片和视频,其中包括入水前考古队员布置工作、考古队员做入水前的准备、考古队员在水下使用专用探方测绘文物,以及沉船瓷器打捞工作、现场应急文物保护工作等场景。客观来说,这些图片构图一般、背景杂乱、清晰度不足,甚至还有工作人员赤膊上阵的,达不到展示要求。但策展方反复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展出这些简陋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观众可以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真实的“碗礁一号”沉船考古故事,而这也许是观众最感兴趣的。

第二单元“海底瓷库惊天下”展示了出水瓷器。“碗礁一号”出水瓷器器形主要包括罐、盘、觚、尊、炉、碗、杯、盘、碟、盒、瓶、盅、盏、器盖等;纹饰主要包括山水楼台、草木花卉、珍禽瑞兽、人物故事、陈设供器、吉祥文字等。

▲展厅

遗址出水的瓷器总量约4万余件,大部分被盗捞,考古工作人员从中打捞出水约1.7万件。沉船出水器物由于沉没之时受外力冲击,在海底受海水浸泡和微生物侵蚀,往往残器居多,且釉面受损,品相上佳者寥寥。如果将展览定位为“精品展”,许多器物难以纳入展示范畴。经反复思考,策展方制定了“全面展示、兼顾品相”的工作方针,即不执着于精品展示,而是力求全面、系统反映“碗礁一号”出水文物的全貌。

“碗礁一号”沉没于闽江口以南的近岸海域,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北部与江西接壤,位于闽江水系的上游,与属于长江流域的信江水系邻近,自信江经过一段较短的陆路转入闽江,是通往华南沿海和东南亚距离最近的通道,这也是一条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器外销路线。“碗礁一号”沉船的瓷器可能是因袭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外销路线,沿闽江水路入海出洋的。

“碗礁一号”所载景德镇瓷器中包含有巴达维亚瓷、雏菊纹瓷盘、微缩瓷器、高足盖杯等富有异域元素的外销瓷,而这些外销瓷,在越南“头顿”和“金瓯”沉船,以及欧洲博物馆的收藏中都可见到相似产品。

越南“头顿”沉船出水微缩瓷器:

清康熙青花婴戏荷莲图瓶(左)

清康熙青花仕女图瓶(中)

清康熙青花折枝藤纹花觚(右)

以微缩瓷器为例,其以各式瓶为主,尺寸多数在10厘米左右,器形小巧、纹饰精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这类微型瓷器的真实写照,学者认为可能是为“娃娃屋”配备的陈设品。17世纪晚期,荷兰的贵妇们追逐一种时尚,就是用微缩的家具、织品和瓷器来装饰房屋模型。这类“娃娃屋”并不是孩子们的玩具,而是用来向客人和亲友们炫耀的昂贵展示品。此类微缩瓷器在越南“头顿”沉船也有出水,在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有所收藏。

有鉴于此,第三单元“海丝航路千帆竞”中,将“碗礁一号”出水的典型外销瓷器,与其他沉船或国外博物馆收藏的类似瓷器图片进行对比,从而让观众直观理解陶瓷器所反映的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本次展览展示主体是出水瓷器,作为策展人员,希望观众始终在沉船的背景下去参观、了解这些瓷器及背后的故事,这就对形式设计提出了氛围营造的要求。

尚未进入展厅之前,策展方就在斜坡通道上面通过大幅写真画面、瓷器墙、水纹灯,营造海洋氛围,在序厅处更是搭建了一个船舱,观众从斜坡通道进入船舱,仿佛进入了海底沉船的世界。船舱尽头通过写真画面和投影的虚实结合,复原沉船考古场景。通过以上设计,将海洋、沉船、考古、瓷器等元素融为一体,让观众心有所感后再进入展厅。

展厅坡道序厅

在展厅内重点营造优雅的瓷器之美。“碗礁一号”出水瓷器绝大多数为青花瓷器,而清康熙年间的青花瓷所用青料呈现出五个层次的色阶,即“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所谓“墨分五色”,纹饰浓淡深浅、层次分明,这也是康熙青花享誉盛名、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由此,策展方提取瓷器当中的重要器形、重点纹饰,通过写真、隔山、造型、版面等途径,在展厅内重点营造蓝色的优雅氛围。

中国航海博物馆自2005年筹建以来,高度重视文物征集和保管工作,目前已有藏品十余万件,但客观来说,这些藏品多属于近现代,在古代文物尤其是珍贵文物收藏方面始终难以突破,给展览举办带来一定制约。此次“碗礁一号”展览采用了一种新的策展模式,即由中国航海博物馆提出展览创意,并策划展览内容和陈列设计,藏品多为外借。中国航海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发挥各自的策展和藏品优势,共同保障了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

   编辑:蔡 苧

审核:冯朝晖

本文刊登于2019年8月13日

《中国文物报》第5版

投稿邮箱:

wwbbowuguan@163.com

点开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