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四川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与法海寺壁画堪称南北双璧

摘要: 中国明代的壁画精品,被频频提起的往往是北京法海寺壁画。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川新津南河之滨的观音寺,面积达94平方米的明代工笔重彩壁画,其艺术水准可与法海寺壁画媲美。四川自唐代以来,佛教一直十分兴盛。到了宋代,观音寺已是西川著名的大道场之一。史料记载,宋朝一代名相、监察御史张商英的故居便在观音寺附近,因此当地一直流传张商英舍宅为寺的故事。张商英在任时,尽心履行“纪委书记”职责,甚至还经常给宋徽宗谏言抑


中国明代的壁画精品,被频频提起的往往是北京法海寺壁画。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川新津南河之滨的观音寺,面积达94平方米的明代工笔重彩壁画,其艺术水准可与法海寺壁画媲美。

四川自唐代以来,佛教一直十分兴盛。到了宋代,观音寺已是西川著名的大道场之一。史料记载,宋朝一代名相、监察御史张商英的故居便在观音寺附近,因此当地一直流传张商英舍宅为寺的故事。张商英在任时,尽心履行“纪委书记”职责,甚至还经常给宋徽宗谏言抑制奢侈,搞得皇帝也很怕他。

尽管元朝末年的战乱让观音寺随之被毁,但明宣德年间,又有高僧四处募化重建观音寺。明末清初,观音寺再次被毁,但观音、毗卢和天王三重殿宇,却幸运地保存下来。到了清康乾盛世,观音寺又成为川西著名的寺院之一。

毗卢殿左右两壁的明代壁画,被誉为观音寺的“镇寺之宝”。数百年来受到灰垢、潮气侵蚀,曾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早在1939年,梁思成进行川康考察时,便赞过观音寺壁画“工整秀丽、备极妍巧”。1940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见到观音寺壁画后,于《新津游记》中专门介绍,赞其“庄严肃穆”。而当时他就有感于壁画和观音寺其它雕塑的珍贵,呼吁对其进行保护。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美术家王朝闻也专门前往观音寺,并最终把其中4幅收进了《中国美术全集》。

毗卢殿壁画共7幅,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中层是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下层则绘了龛座、神兽以及供养人像。十二圆觉菩萨壁画,是根据唐代西域来华的高僧佛陀多罗所译之《圆觉经》内容而作。

十二圆觉菩萨壁画群像运思精湛绝妙,画工技艺超群。虽然其人物形像和比例依照《造像量度经》中的要求绘制,但艺术家对每一个人物的衣饰细节和面部表情,却刻划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一反传统宗教艺术因内容严肃而流于僵化刻板的通病。


整个壁画的线描技法,娴熟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兰叶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各尊菩萨的服饰根据各自在教内的不同象征,在线描技法选用上相当灵活自如,比如圆觉菩萨,是采用兰叶描勾勒,以显其圆润亲和之特色;再比如普觉菩萨,则采用铁线描勾勒,以突出其凝重行愿的特征。菩萨们身上所披之雪白细纱,皆用珍珠粉勾勒纱纹线条,精心描绘出蛛丝般微妙的衣饰细节,具有轻薄透明、如沐春风的质感,令人叹为观止。而大幅画面则以朱砂、石绿为主,并运用沥粉贴金,既庄重富丽,又灵动酣畅,俨然一派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大家风范,无怪乎成为国之瑰宝,惊世绝伦。

整个壁画色调柔和,壁画中所绘菩萨像,身材匀称,脸庞圆润,凤目低垂,樱唇微闭,不仅画出了菩萨的丰润饱满,也表现了菩萨的温存慈祥。特别是左壁最后一幅“文殊菩萨”画像,笔法尤为精细,连文殊菩萨所披薄纱上的雪花图案,也画得笔笔精到,将丝织品特有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下图是威德自在菩萨。

而所有形像中堪称极至的,则是右壁第二铺最后一幅“清净慧菩萨”。清净慧菩萨在佛教中象征着清净圆明的深妙智慧,在这幅壁画中,菩萨手结定印,慧目微开,双足如意自在趺坐,肌肤以珍珠粉晕染,璎珞宝饰全身,整个画面宁静自在,吉祥安谧,于袅袅生风的衣带裙裾中,透出一股纤尘不染的清净智慧之气,令人叹为观止,专家称她是比达芬奇的杰作早36年的“东方蒙娜丽莎”。

佛龛背后绘有“香山全堂”佛教故事画,菩萨画像均为坐式,高一米八;二十四诸天均高一米五,飞天高90至100厘米。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