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沪剧《敦煌女儿》回归“故里”,溯源半生莫高情缘

摘要: “远去了,黄浦江上的郎朗明月。鼓起勇气打开手电把黑夜面纱轻撩开……”“岁月悠悠倏忽如一晃,上海姑娘两鬓也如霜”……舞台上,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将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守望莫高半世纪的“敦煌故事”娓娓道来。9月8日晚,由上海沪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敦煌大剧院感动上演。这是《敦煌女儿》首次回到“故事的发源地”敦煌,而作为故事的发展背景与灵感源地,这场“衣锦归乡 ...

“远去了,黄浦江上的郎朗明月。鼓起勇气打开手电把黑夜面纱轻撩开……”“岁月悠悠倏忽如一晃,上海姑娘两鬓也如霜”……舞台上,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将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守望莫高半世纪的“敦煌故事”娓娓道来。9月8日晚,由上海沪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敦煌大剧院感动上演。这是《敦煌女儿》首次回到“故事的发源地”敦煌,而作为故事的发展背景与灵感源地,这场“衣锦归乡”的演出带着别样的感动与自然的融洽,也注定意义非凡。

当晚,千余位来自海内外的敦煌学研究专家、敦煌研究院同仁以及热爱敦煌文化和艺术的敦煌市民代表,满怀激动共同领略了“上海声音”里“敦煌故事”的魅力。剧目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领衔主演,钱思剑、凌月刚、李建华等著名沪剧演员共同演出。茅善玉用亲自设计的,糅合了沪剧细腻温婉唱腔与京剧、越剧的特色唱腔,极具张力地倾情诠释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樊锦诗”人物形象,吴侬软语的沪剧演绎赋予了敦煌故事更为鲜润的色泽。相较于之前演出的数余场,回归故乡敦煌的这场演出,在孕育出它的这片土地上,散发着更为蓬勃的生动气息,回馈着与这部作品有着千丝万缕情感勾连的观众们。

用沪剧的上海声音,将半世纪的莫高情缘于运腔高低起伏间诠释。《敦煌女儿》展现了樊锦诗50多年潜心于莫高窟研究,坚持理想追求,带领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致力于敦煌石窟考古、敦煌艺术文化、敦煌文献等多领域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把一生献给敦煌文物保护的人生画卷,热情讴歌了几代莫高窟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据了解,在该剧创造的八年间,茅善玉带领全剧组六赴敦煌,接受大漠沙尘的洗礼,体悟一辈辈莫高人所坚守的“莫高精神”的力量来源,并将亲身感悟融汇进剧目的分秒之间,以此为剧目注入创作灵魂。自去年首演以来,已有近四万人次观众通过舞台走近敦煌。他们深深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妙所折服,为敦煌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所震撼,也为代代“莫高人”的守望之行所感动而潸然泪下。

今天当我们再次通过《敦煌女儿》的剧情,溯源半世纪的守望之旅,聆听诉说过往的声音,荡气回肠间不由得身心皆震撼。演出在樊锦诗与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穿越时空的对话场景中拉开序幕。而后分为六幕,从最初樊锦诗与常书鸿三击掌、誓言留住敦煌,到新婚燕尔便抛家舍业、依依惜别爱人,到毅然决然回到莫高窟、坚决保卫莫高窟,再到深思利用保护如何两全、推动“数字敦煌”建设等情节,采用时空穿梭的现代戏剧表现形式,营造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讲述了樊锦诗与敦煌莫高窟“相识、相知、相许”的故事。观众跟随情节变幻穿越半个世纪,与演员同悲同喜,回首樊锦诗致力莫高窟文物修复和保护的人生轨迹。演出进入了尾声,常书鸿、段文杰等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一一走上舞台,表达他们对莫高窟的铮铮誓言,铿锵话语,昂扬语调,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众人的深切赞誉。在这场特殊的演出里,台上激情饱满,台下感慨非常,甚至很多观众都表示,“这部剧演绎的是敦煌数位‘樊锦诗’们的故事,是辈辈坚守在莫高窟下的先贤们的过往岁月与青春芳华,也是无数人奋斗一生的缩影,作为敦煌人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见到你,万物沉寂唯你风流;那一刻,心随你走不再回头;随风穿越,亦趋亦走;尘世繁华,岁月春秋;有了你,无怨无求……”随着主题曲的响起,《敦煌女儿》的剧情就此落幕了,但“莫高人”对莫高窟的坚守却与时间同行,在漫长岁月里绵延持续。

此外,9月7日,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海事大学及上海沪剧院一行百余人,曾先行至敦煌研究院亲切拜会了樊锦诗先生,并认真听取了樊锦诗先生的讲课。“这是我们第七次踏上敦煌的土地,有回家的欣喜。”茅善玉激动地表示,演出结束后,他们还将在9月9日再邀请樊院长一起座谈,精益求精,力求将这部戏打磨得更加出色。沪剧《敦煌女儿》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用艺术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弘扬“莫高精神”。

据悉,沪剧《敦煌女儿》此次是应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参加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闭幕系列文艺展演。此次的演出,不仅是海派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一次重要的推广和传播,更是通过沪剧人与敦煌人的紧密交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传承和创新敦煌文化艺术提供更新的开拓发展路径,以文化创新彰显文化自信与时代风范。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