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潞泽会馆
摘要: 152.潞泽会馆.清.河南省洛阳市.古建筑..第五批潞泽会馆(现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东关新街南头,俗称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占地15000多平方米。原为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人所建,是当时潞安府、泽州府两府(即今长治、晋城两市),在洛阳商人聚会之所。现存有舞楼及东西配房、钟鼓楼、大殿及东西配房、后楼及东西厢房等建 ...
152.潞泽会馆.清.河南省洛阳市.古建筑..第五批
潞泽会馆(现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东关新街南头,俗称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占地15000多平方米。原为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人所建,是当时潞安府、泽州府两府(即今长治、晋城两市),在洛阳商人聚会之所。现存有舞楼及东西配房、钟鼓楼、大殿及东西配房、后楼及东西厢房等建筑,多为清代建筑遗存。另有石狮两对,古碑石数通等,四周有围墙。
潞泽会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新街南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它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山西潞安府(今长治市)和泽州府(今晋城市)的商人集资兴建,最初是一座供奉关公的关帝庙,后改为会馆。
历史背景
潞泽会馆的建立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晋商在明清时期是中国最强大的商帮之一,他们在洛阳的商业活动频繁,潞泽会馆成为他们传递信息、集散物资的重要场所。会馆不仅是商人的聚会之所,还为过往的商队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包括商品信息互换、纠纷处理、权益维护等。抗日战争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此处曾为潞泽中学。
建筑布局与规模
潞泽会馆占地面积约15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250平方米,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严谨、气势宏大。现存建筑包括舞楼(戏楼)、大殿、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东西厢房等。整个建筑群分为前后两进院落,平面呈长方形。
舞楼:又名戏楼,两山墙与东西耳房及钟鼓楼连为一体,重檐歇山顶,灰瓦顶,绿琉璃剪边。戏楼二层雀替雕刻有龙、鹿、麒麟、牡丹等吉祥图案,均为精美的透雕。
大殿:重檐歇山灰筒板瓦顶,绿琉璃剪边,黄绿琉璃菱心。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通高18.42米。大殿梁架为进深四间前带双步廊后带单步廊用五柱,斗拱为五踩重昂单拱造,栱、翘均被雕刻成各种卷草形状,耍头被雕刻成龙首或象首。
后殿:单檐楼阁悬山式,绿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通高13.8米。后殿梁架为五架梁对双步梁,斗拱为五踩重昂单拱造。
艺术特色
潞泽会馆的木雕和石刻艺术十分精湛,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
木雕:在每层建筑的构件上,特别是屋檐下边的木桁、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上,几乎都有木雕装饰。内容包括人物、动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民间传说故事等,采用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
石刻:会馆的石刻艺术也非常有特色,尤其是大殿上柱础石的雕刻,生动活泼,精湛丰富。现存142个石柱础,形式多样,主要以珍禽、瑞兽、花卉、祥草、几何图案为主。例如,大殿前外檐的6个石柱础图案由三层组成:上层为二龙盘鼓,中层为六兽钻桌透雕,下层为十二覆莲莲瓣纹。
文化价值
潞泽会馆不仅是研究清代洛阳商业、交通和古建筑的重要文物,也是晋商文化的产物和见证。它见证了万里茶道的繁荣,为研究当时的商业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如今,潞泽会馆已成为洛阳民俗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豫西民俗文化,包括信俗、婚俗、寿俗、民间艺术、刺绣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