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土门遗址

摘要: 土门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古遗址..第七批
土门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古遗址..第七批
土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白元镇土门村东的高台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同时包含周代文化遗存。遗址东高西低,海拔约232米,西临伊河,南侧有永定河,向西汇入伊河。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2—4米,个别地方可达5米以上。

考古发现
土门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中期。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在伊河中下游地区调查时,首次发现了土门遗址。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发掘,发现了丰富的仰韶文化遗物,其多数器形与洛阳王湾一期文化相似。此外,还发现了大量泥质红陶缸,其中一件用于瓮棺的陶缸上有独特的黑白图案,被命名为“伊川缸”,这在仰韶文化中极为罕见。
1985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和伊川县文化馆再次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2016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勘探,发现遗址大部分区域为耕地,文化堆积厚2—4米,地表遗物丰富,包括陶器、石器、兽骨等。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少量灰陶,纹饰有划纹、绳纹、凹弦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小口尖底瓶、缸、鼎、盆、罐、钵等。
2017年至2019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土门遗址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清理出东周时期墓葬16座。这表明在东周时期,土门遗址曾是一处重要的墓葬区。

文化遗存
土门遗址主要包含仰韶、龙山及周代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仰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仰韶文化时期的遗物种类丰富,与王湾一期文化相似,表明该地区在仰韶时期已有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则以篮纹、方格纹陶片为主。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房基、墓葬、灰坑等遗迹,这些遗迹为研究当时的居住方式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历史价值
土门遗址是研究伊河流域史前先民生存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为研究伊洛地区仰韶时代的史前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特别是“伊川缸”的发现,因其独特的造型和纹饰,成为仰韶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标本。此外,东周时期墓葬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
保护状况
1963年,土门遗址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土门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遗址的保护主要通过日常巡查的方式进行,未建立相应的安防系统。在申报“国保”时,伊川县已考虑对遗址的标志进行明确,并通过界碑等对遗址范围进行标注。
土门遗址作为伊河流域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见证了史前先民的生活与文化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土门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古遗址,第七批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土门遗址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关键词:古遗址

关键词:第七批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