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魏明帝高平陵

摘要: 7-0615-2-099.魏明帝高平陵.三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古墓葬..第七批
7-0615-2-099.魏明帝高平陵.三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古墓葬..第七批
   魏明帝高平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东南部,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是三国时期的古遗址。 [2-3]
   魏明帝高平陵坐东朝西,封丘系用黄土夯筑,其整体形状呈覆斗形,基本上呈正方形。封堆四面呈斜坡状,顶平。封丘的北侧约30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沟。封丘以南约90米处也有一条南北向的沟壑,仅存沟之北壁。此两条沟,世代相传系司马氏为断曹室龙脉而挖。封丘周围的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采集到一些砖瓦残片,均为汉魏时期的遗物,当是与陵园建筑相关的遗物用来修建陵墙、祭台、寝殿等。魏明帝高平陵为研究曹魏时期的帝陵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4]
   2013年3月5日,魏明帝高平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5]
中文名:魏明帝高平陵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东南部
所处时代:三国
占地面积:约 25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特点
魏明帝高平陵位于汝阳县城以北约23千米处的一片高亢的台地上。台地东高西低,东依南北走向的霸陵山(又名五纵山)。台地之北为东西横亘的万安山。万安山是嵩山向西延伸的一条支脉,南有伊川盆地,北有洛阳盆地。台地之南为东西横亘的二马山。台地以西视野开阔,可以远眺滚滚的伊水北注和伊水以西的座座青峦。此台地西距伊阙约22千米,西北距洛阳市区约25千米,北距汉魏洛阳故城约35千米。陵墓所在的台地现为汝阳县大安乡茹店村的一片农田,陵西北约1.5千米处为店村,东南约1.5千米处为曹留庄,洛阳至南阳的高速公路和焦枝铁路从陵南穿过。 [2-3]
高平陵的封丘位于台地的中部偏东处,坐东朝西。封丘系用黄土夯筑,其整体形状呈覆斗形,底部东西长约15米,南北长约16米,基本上呈正方形,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封堆四面呈斜坡状,顶平。封丘的现存高度为7.5米。封丘的北侧约30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沟,深6米余。封丘以南约90米处也有一条南北向的沟壑,仅存沟之北壁。此两条沟,世代相传系司马氏为断曹室龙脉而挖。封丘周围的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采集到一些砖瓦残片,均为汉魏时期的遗物,当是与陵园建筑相关的遗物用来修建陵墙、祭台、寝殿等。由此可知,当时这里原为一处陵寝式建筑。由这些砖瓦残片的分布范围推测,这片茔域的南北宽度在120米以上。封丘西南的曹留庄,其村名与曹睿墓有直接关系,世人传言曹留庄的曹氏人家的先祖原为高平陵的守陵人。曹留庄一带近年来清理了一批汉魏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多为小型的土洞墓,也见少量的砖室墓,由汝阳县文物保管所对其进行了清理。 [3-4]
文物遗存
魏明帝高平陵
魏明帝高平陵封丘周围的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采集到一些砖瓦残片。其中的砖为泥质青砖,模制;瓦为泥质灰陶的板瓦和筒瓦,表面多为直绳纹,内面为布纹。 [3]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曹睿,魏文帝(曹丕)长子,曹魏第二代皇帝,字仲元,口吃少言,而沈毅好断,容纳直言。在位13年。曹魏景初三年(239年),崩,葬高平陵。 [4]
研究价值
魏明帝高平陵的出现既是古人对“兆域”选择的结果,又与曹魏皇室实行南、北陵区相关,而“洛阳八关”之一的广成关的增设也是南陵区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魏明帝高平陵为研究曹魏时期的皇室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3]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魏明帝高平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5]

参考资料
1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 [引用日期2024-01-10]
2魏明帝高平陵.洛阳网 [引用日期2024-01-10]
3王璐.魏明帝曹睿高平陵的考古调查与初步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01:80.
4邵文杰.河南省志 第57七卷 文物志[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88.
5特殊参考资料: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魏明帝高平陵,三国,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关键词:三国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