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讲座回顾丨李志荣:佛光寺数字化考古调查的方法与启示
6月23日下午,云冈石窟研究院邀请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副教授,在云冈石窟研究院文保中心三楼会议室做了题为《佛光寺数字化考古调查的方法与启示》的讲座,李志荣教授展开了对佛光寺数字化考古调查的清晰分析与精彩讲述。
云冈石窟研究院、云冈旅游区管委会党总支书记王雁翔,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云冈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卢继文、何建国、崔晓霞以及各科室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副院长何建国主持讲座活动并介绍了李志荣教授主持开展的数字化学术研究工作。讲座开始,李志荣教授总体概括了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的目标、历程、布局,接着以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彩塑壁画、少林寺初祖庵为例,展开对数字化考古调查的分析,随后讲座进入主题—佛光寺“四有档案”数字化升级项目(一期)中期汇报,讲述了佛光寺的重要性、佛光寺既有的档案资料、数字化调查的介入、数字化的作用、工作人员的工作原则及2019年度佛光寺数字化工作亮点难点与新发现等。在讲座中李志荣教授还介绍到,2017年12月,在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合作下云冈最大的洞窟—第3窟西后室打印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大体量文物复制工程。近日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特展中,就可看到3D打印复制的云冈第12窟,这是由浙江大学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合作的全球首例可移动的洞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迈出“行走”世界的第一步。该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传承利用中实现了多方面的技术突破,开创了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传承利用新的里程碑。最后李志荣教授还提到感谢云冈石窟研究院的老师们在云冈石窟的陪同考察。
讲座结束后,在座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向李志荣教授进行了提问,问题围绕数字化可以为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做哪些贡献等方面,李志荣教授对每个问题都做出了精辟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