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洛阳网:洛阳西汉墓葬中的马,吉尔吉斯斯坦岩画上也有?
西汉墓空心砖上的马图 记者 张怡熙 摄 洛阳新发现的多座西汉墓葬引发普遍关注。 作为西汉重要的经济中心,洛阳已出土不少该时期的历史遗存,但是科学发掘的画像空心砖墓十分稀少,更为难得的是,这些空心砖上各种各样的马匹形象颇为亮眼。 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这些骏马,是汉代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者,也再次说明了洛阳自古就是东西方人文交往的中心。 西汉墓空心砖上的马图 记者 张怡熙 摄 空心砖上的马与吉尔吉斯斯坦岩画上的马,神形相似 或在地面上矫健奔跑,或插上翅膀翩然欲飞,或口衔缰绳昂首挺立……在位于洛阳市状元红路的墓葬群发掘现场,一座空心砖墓中竟有十余匹骏马画像,引来全国各地的考古“大咖”们纷纷围观。 经过一番细细端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梁云觉得这些马有些“眼熟”。“这些空心砖上的马与吉尔吉斯斯坦大宛天马岩画上的马,神形相似。”梁云认为,这些马躯体浑圆、四肢细长,尾巴斜向后上翘,正是“大宛天马”的艺术形象。 西汉墓空心砖上的马图 记者 张怡熙 摄 “大宛天马”,曾被汉武帝赐名“天马”。由于与匈奴连年征战,西汉战马损失极大,为补足战马的损失,汉武帝一方面扩大养马业,另一方面致力于马种的改良。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先是得到乌孙国国王所献良马,将其命名为“天马”,后来又得到更为骠壮的大宛“汗血马”,于是把乌孙马改称为“西极马”,为大宛马赐名“天马”。 吉尔吉斯斯坦的大宛天马岩画(受访者提供)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斌也曾亲眼目睹吉尔吉斯斯坦的大宛天马岩画。“分布在山体岩壁上的十几处岩画图案,大多都是马的形象。”刘斌认为,东西方的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创造出了大宛天马的形象,由此证明西汉开辟丝绸之路后,东西方商贸、艺术等人文交往日益增加,交通便利的洛阳也逐渐成为这些交往活动的中心。 西汉墓空心砖上的马图 记者 张怡熙 摄 丝绸之路提供便利,“天马”形象盛行洛阳 “汉代尚武,马是必不可少的利器,因此,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爱骏马。”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古人“事死如事生”,生前喜欢的也要带到长眠之所,因此,在当时流行的画像空心砖上就出现了不少马的形象。 西汉墓空心砖上的马图 记者 张怡熙 摄 汉代,画像空心砖在洛阳大为流行,出现了不少专门烧制空心砖的手工业作坊。受市场需求影响,砖上画像内容不断丰富,其中,艺术水平最高、最生动精彩的画像就是骏马。据统计,在我市出土的画像空心砖上,目前各种马的造型至少有15种,从中可以看出,自汉武帝后,身形矫健、飘逸灵动的“天马”形象最为常见。 借助丝绸之路提供的便利,从汉武帝开始,中原与内地“马绢贸易”贸易逐渐增加。东汉时,汉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首次将丝绸之路从洛阳延伸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以洛阳为中心的东西方人文交往活动更加繁荣。 西汉墓空心砖上的马图 记者 张怡熙 摄 研究价值颇高,将加强保护展示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洛阳发现的汉代空心砖墓有数百座,时间跨度从西汉初期到新莽时期。然而,其中经过科学发掘且保存较为完好的画像空心砖墓却少之又少。 “洛阳画像空心砖,极具地方特色,新发现的两座画像空心砖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史家珍说,空心砖上的图案包含了很多我国古代思想和观念的重大信息,对传承中国文化、提高文化自信意义深远,“我们将加强对其的保护展示,让这些精美的文物早日与大众见面”。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通过出土及征集,洛阳先后共发现西汉画像空心砖600余块,现馆藏于河南博物院、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处。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画像空心砖一直是颇受游客欢迎的展品之一。如果您对画像空心砖感兴趣,不妨抽个时间去看看吧。(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文/图 ) |